第七十五章 刘主任
作者:后悔没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651

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位于北京三环路的东南角,是全国最大的旧货市场,每周四至周日开放四天。经营各种文物书画、文房四宝、瓷器及木器家具等,共有三千多摊位,全国二十四个省市都有人在此设摊经营。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在此经经本民族产品,因此经营的商品除了食品外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也有人说它像一个博物馆,这里是北京最便宜的旧货市场,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

北京最有名的几个古玩市场,无非就是大栅栏儿,琉璃厂和潘家园了,大栅栏的老字号比较多。像明代即有已开业的六必居酱园,清代康熙年间开业的著名国药店同仁堂,嘉庆年间开业的马聚元帽店、内联升鞋店,以及后来拥有四个门面的八大祥之一――瑞蚨祥绸缎皮货庄等,这里与其说是古玩市场,倒不如说是百年老店的缩影所在了。

而琉璃厂最早是个书市,在清朝的时候,官员和赶考的举子经常聚集于此逛书市,慢慢的就发展成了一个古玩文化市场,但还是以字画书籍为主,如槐荫山房、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荣宝斋等百年老店都在此地。

潘家园和上面这两个地方不同,他之所以出名,却是缘于前文所说过的鬼市,而鬼市这个名称,就出自潘家园。

这还有个典故,潘家园最早的时候,是个废旧了的窑址,地方也有些偏僻,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当时国运衰落,许多达官显贵家道中落,便偷拿了家中的古玩来到潘家园这里变卖。

毕竟这是件有点违反原则的事,只能选在凌晨三四点打着灯笼交易,因为在这鬼市上脱手的物件,大多都是来路不明的,都有着不可言说的秘密,只能是贱价出售。

由此‘鬼市出好货’的传闻也就传开了,当然,现在虽然不需要躲躲藏藏、掩人耳目,但是凌晨四点开市的传统被延续了下来。

在1992年以后,潘家园逐渐形成一个旧货市场,短短几年时间便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古玩旧货集散地,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玛瑙玉器、中外钱币、皮影脸谱、宗教信物、民族服饰、特殊时期遗物甚至生活用品,除了军火、毒品、人口,只要你能想到的有价值的物品,在潘家园都可以找得到。

现在的潘家园,在大众心里的名气。已经远超琉璃厂和大栅栏了,就是许多国外的总统政要,也多到此来游览过,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圈。

陈寒看中这里就是因为从他对这些非常的感兴趣,不定时的还能去走走,看看。

而且这套院子是由几个小型四合院组合而成,在古代的时候,绝对称得上是大宅门。

从平面图上看,这座四合院包括两个院子,一个花园,占地就达到了五百多平方米,假山、鱼池,等一应俱全,两个院子之间有抄手回廊相连接,设计很是巧妙,至于里面还有什么设施,那就要实地去看过才知道了。

至于其余几套院子,陈寒闲地理位置不好,而且也有点小,所以就决定先看这一家,如果满意的话就定下来,毕竟不是说买了就能住进去的,肯定还是要装修一下的。

第二天,两人坐到一辆车上,直奔着玄武区而去,到了地头的时候,还没下车,陈寒就喜欢上了这里。

从外围过来,一路上是些两层的小楼,大多都是茶楼和小酒馆,还有些规划的很整齐的店铺,卖的多是一些纪念品,基本上没有汽车从这里经过,林俊旭开车路过的时候,引来不少好奇的目光。

进到保护区之后,陈寒发现,这地方比紫云院还要安静,到处都是胡同巷子,青砖黄瓦,宅院门口的上马石,巷子里裂开的缝隙中那鲜绿色的青苔,处处透露出一种岁月沧桑的感觉。

走在这里,陈寒神情不禁有些恍惚。

“表哥走啊,愣什么神?”林俊旭在后面推了陈寒一把,才使得陈寒醒过神来。

“表哥,这是玄武区的刘主任,这套院子就是他们区里的,我知道的也不多,还是让刘主任给你介绍一下吧,刘主任,这可是我表哥啊……”林俊旭说话的时候,眼睛很飘忽,根本没有看着那位刘主任,至于刘主任旁边的人,他连介绍都没介绍,架子摆得十足。

“不敢,不敢,陈先生叫我老刘就可以了……”刘主任对林俊旭的态度不敢有丝毫的不满。

陈寒不知道那刘主任是什么来头,不过在林俊旭面前,显然有点直不起腰来,听到林俊旭的话后,刘主任连忙伸出双手,紧紧的和陈寒握了一下,又递上了自己的名片。

“办公室主任?”陈寒看了一眼名片。

敢情面前这位,还是个正处级干部啊,再上一步可就是厅级干部了啊,要不是这名片,陈寒还以为他就是个跑腿打杂的呢,都说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这句话是一点儿没错。

<font color=#ff0000>阅读最新章节请访问,小说网更新最快</fo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