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菊楼,潘家园市场里所有茶楼当中最出名的一个。
原本这茶楼里只供应菊花茶,有杭州菊,安徽贡菊等等来至全国各地的菊花。不过现在却变了,雅菊楼不仅供应菊花,还供应其它的各种茶叶,甚至是最真中的最极品的大红袍,有时候都可以在这里看到,可见雅菊楼的背景,很深。
雅菊楼的档次还是很高的,一般人不会来这里。虽然如此,但是雅菊楼的人气绝对高,毕竟华夏有钱人还是很多的。雅菊楼之所以出名,不仅仅因为这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雅菊楼定期举行的赛宝大会,届时来至世界各地的收藏者都会来这里。
陈寒跟随老人来到雅菊楼,远远的陈寒就可以看到这家茶楼大门两边挂着一副木质楹联,红底金字,上联是:石鼎煎香俗物尽洗,下联是:松涛烹雪诗梦初灵。再看大门正上方有一块匾,上面有三个硕大的朱砂金字――雅菊楼!
虽然这雅菊楼现在供应多种茶品,但是因为“雅菊楼”这三个字名声在外,也就不好再改。
陈寒站定脚步抬头仔细看着那块匾,看着看着,还真看出一点感觉来了。这块匾很新当然不是什么文物,本身不会有沧桑厚重的历史沉淀气息,陈寒的神识并无特别的感应,但是陈寒却从牌匾上看到了磅礴的气运,陈寒很是不解,但他并没有吸取其中的气运,一是刚得到一个血玉扳指,里面的气运陈寒还没吸取,暂时已经够用了;二是随意吸取会破坏他人的运道,以这牌匾上的的功德气运来看,这定是一良善之家,破坏了它的气运,陈寒肯定是要被扣除功德的。
但它朱砂底烫金字,挂在不大的茶楼门前却显得浑然大气。站在它面前无形中会有一种感慨,仿佛在品味一个历史悠久的茶道传承。
还没有进楼呢,站在门前就有了这种感觉,陈寒若有所思。老人微微一笑道:“怎么样,看出滋味来了吧?别小看了这一习惯,它可能是一种负担,但也可以是一种享受、一门学问。今天到了这里,你可得好好学习学习...!”
陈寒陪笑道:“多谢老先生指点。”
“请问两位定了位置没有?”陈寒和老人刚走到门口,站在那的服务员就迎上前来问道。
这雅菊楼到底不错,不仅这环境很好,就连门口站着的服务员身上典雅不俗的气质就难得一见。声音清脆,圆润,让人听了很舒服。
“三楼中正雅间。”老人答道。
陈寒第一次来,对这里一点都不了解。雅菊楼的三楼分多个雅间,这“中正”间是环境最好的一个,一般都是不对外开放的,只有那些贵客才能订得到....
品茶之道,第一道:焚香除妄念: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
第二道:冰心去凡尘:茶,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一边本来就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第三道:玉壶养太和: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只宜用80c的开水。“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c左右。
第四道:清宫迎佳人: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甘露润莲心: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就是再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第六道:凤凰三点头:冲破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意。
第七道:碧玉沉清江: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第八道:观音捧玉瓶:佛教故事是中传说观音菩萨场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茶艺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品”,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
第九道:春波展旗枪: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在品绿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第十道:慧心悟茶香: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绿茶与花茶、乌龙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到那春天的气息,以及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岩韵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绿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第十二道:自斟乐无穷: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互相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道德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
在品了头道茶后,请嘉宾自己泡茶,以便通过实践,从茶事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坐在雅间里陈寒试探着问了一句:“服务员,你们这里有点心吗?”陈寒逛了一整个下午,现在饭点过了,陈寒还真有点饿了。
服务员道:“当然有啊,我们这里有特地请来的大师傅,能做几百种不同的点心,这是报单,请先生先看看...”
“老头子我,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你看叫你来,还没告诉你姓名,我叫张怀德,你要是看得起我,叫我张老头,你要是看不起,你就随便叫。”这张怀德还真是个老小孩。
“我叫陈寒,您老可以叫我小寒,我的朋友都这么叫我。”陈寒把这茬也给忘了,现在被张老头先提起,脸微微有点红,有点不好意思。
张老头端起杯砌好的茶问道:“小寒,你对这茶有什么了解么?”
“这个...,不知甚解。”陈寒对茶道的了解几乎一无所知,现在被老人问到,有点无奈。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礼、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和茶文化之间。茶道的内涵大于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我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茶艺、茶道的内涵、外延均不相同,应严格区别二者,不要使之混同。.....”张老头边品茶边谈论,说了一大套。
陈寒坐在张老头的对面,认认真真的听他讲诉。有一个懂茶的大师给自己上课,陈寒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这个机会很难得。
通过张老头的讲诉,陈寒了解到很多东西,不止让陈寒学到很多茶的知识,还对陈寒的修行很有帮助。
喝茶、品茶、茶艺与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在华夏,“道”是一种很严肃的东西,而不是这些生活的枝叶。反观小日本,它从华夏拿过去的一些皮毛就堂而皇之地称之为“道”!
华夏和小日本茶文化的根源都在华夏,而其发展之路却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这其中是有其必然因素的。中国茶文化的主体是人,茶是作为人的客体而存在的,茶是为人而存在的。
<font color=#ff0000>阅读最新章节请访问,小说网更新最快</fo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