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辽阳空虚,熊廷弼和王化贞调广宁剩余兵力援守辽阳,结果广宁军哗变,只能又抽辽阳军去抚。加上前面的损失,广宁军本就不多,经此一闹,兵力更少。熊廷弼王化贞只好都驻守广宁,放弃辽阳。否则,分兵而守两处铁定一处都守不住。这结果也是庞志华想要的。
辽河更宽大,相比辽阳城前大辽河支流太子河,结冰时间短,最大的舰船也可以开进去。
半个月后,熊廷弼又收了些逃回来的溃兵,收拢军力驻扎广宁。他和王化贞则被传召回京听勘。
利用这个机会,庞总兵又重演了一次大移民,现在辽东几成白地,只有少部分地主富户还傻傻的呆着。估计和建奴有些关系不担心,庞志华也没这么好心,去接纳他们。
庞志华很开心的接纳了熊廷弼处的几个小将领,其中就有曹文昭。不过此人勇略,针对东江军阵还用不上,但这谋略之脑是相通的,先把这几个人送去了台湾军校。
熊廷弼没等到他想的公正对待,东林内部为了[保熊斥熊]还自相内讧的时候,王化贞知道主要责任就在自己,反水投阉党说不定有一线生机,便诬陷熊[贪污辽东军饷],一下子把矛头指向了东林党,熊廷弼被打入大牢。
庞志华只好让队员带一特战小队去劫狱。要不是他称了自己贤弟,加上还有些本事,否则真不想管。
再说一个月前突袭赫图阿拉老城的行动,这次特战队用上了僧帽状热气球,人力螺旋桨驱动,很好的完成了拔钉子任务,张勇亮张百进也轻车熟路,扩大了范围再次劫掠,反正这次人多,遇上鞑子大股骑兵也有一战之力,并且也有了些骑兵,正想试试战斗力。
一路到了老城,才有人去给努酋报信。击溃对他们来说已成少量的两千余防守骑兵与一些披甲人,散弹覆盖城墙,炸药包砸开城门,将里面或烧或炸,迅速夷为平地。其中邝露带的红夷旅也甚为勇猛。
鞑子骑兵因前次失败,甚为看重。原来就是遇弱直冲,遇强则到外围游动用箭袭扰。但无奈其弓箭顺逆风射程都比不过线膛枪与火炮,袭扰无果便孤注一掷冲锋。
邝露所率红夷团射程上没有优势,从望远镜的观察中,准确判断出了这是真冲锋,果断命雷恩带士兵倾身前行。复合护甲的保护下,本就不算多的飞箭只要不射到甲缝,几乎没有伤害。
红夷旅冒着敌前锋射箭,沉着的进行三段击,将冲过散弹炮和小口径后装炮的近千余骑兵,几乎全歼。
最后为了更好的贯彻[毁之]的精神,放火焚城后,陆战队用炸药将城墙也炸塌,才徜徉而去。
努酋此时确有几分气魄,第一个来报信的说明军打到老城时,众人皆言去救,他言没救了。不到一个时辰,又来报城已被占,众人皆言攻回,他言人已退,又几时辰,报信称赫图阿拉老城已成平地,众人皆怒。
“此子如燎原之火骤然而现,且算无遗策,为我生平唯一大敌,我已老,尔等要谨慎对之!”努尔哈赤也是这个时代杰出的军事家,甚至从他早年看,还算是个政治家,只不过他属于文明毁灭者一方:“上次此子袭我老城,我已觉老城不值持,不足守,力主迁都于沈。老城已经没有多少家当,尔等还是放下吧,我等已不再是山野村人,沈阳才是建基所在!”。
在上次偷袭后,努尔哈赤多方搜集消息,知道了东江镇出兵时间及路线,在他快追到偷袭者时又被拦截,便隐隐觉得这个庞总兵不简单,似乎勘破了天机一般,一步步算的恰到其位,之后他在老城东边广布了探哨。
不过这次更绝,偷袭到了老城他才知道消息。精明的努酋便猜到结果了,所以说出了上面那些话。他的八旗兵在平原上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从几次对庞军的战况看,小股骑兵几乎无法冲入阵中。在山里面又很难集结重兵,极易被庞军所趁。
各个贝勒有的深以为然,有的愤愤不平,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努酋将各子表情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也有了以后的决定。
辽阳在庞志华撤走后已成空城,努酋在辽东半岛上敲了些地主富户还算有点收获,加紧了拉拢蒙古部落。
...
现在京城中,到处传播着阉党毁尸灭迹的事情。在一天夜里,天牢中王化贞熊廷弼消失,守卫均被杀死,像是有人劫狱。然后一些小道消息也散播开来。
朝堂之上,阉党说东林党劫狱罪同谋反。东林党则不屑的说,在锦衣卫厂卫的重兵把守下,有谁能劫,必是阉党逼供失手致死,为脱干系布劫狱局,并利用此局构陷。最后由于疑点甚多,不了了之。
“大帅,现在京中情况大致如此,此獠我也抓来,也算是帮你东林党一把!”庞志华指着缚绑跪地的王化贞,向熊廷弼说道。
“老夫已不再是明官了,也不再是东林党人,只台湾一老农尔!”便欲离去。
“大帅,以当之明廷能拒鞑虏否?”
熊廷弼摇头不言而去。只是他以后,没像他所说的,只是台湾老农,经常和在军校的原属下曹文昭等,讨论新军事问题,时不时在报纸上发表些军事评论文章。
庞志华在建奴老城的成功行动,因为朝堂上的党争,还有斩获中也没什么大鱼,只是嘉奖一下了事。
新任的辽东经略是王在晋,这人无胆无谋,估计连庞志华是谁都不太清楚。并提出在广宁多为溃军,被敌破胆不足守,由此关外可说无兵可用,[议退,重关设险,卫山海,以卫京师]。此举遭到其部下关外监道袁崇焕、祖大寿等人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把这条辽西走廊口放弃非策,极力劝阻,并写信给首辅叶向高,申诉己意。
由于情况不明,叶向高难以断定可否。原兵部尚书张鹤鸣督师辽东期间,筹办调解熊廷弼与巡抚王化贞不和,且他当时主撤廷弼,专任化贞。兵败后被弹劾,谢病归。孙承宗以知兵,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本来明廷属意徐光启,但徐光启在建了东江镇后,朝廷屡次召见任事,庞志华知道明廷德行,同意他去帮帮明廷。但徐光启到后,一样还是多受掣肘,连购买台湾物美价廉武器的钱,他都拿不到。用庞志华的钱又怕军镇招忌,没这最后一块希望之地就更没指望了。于是终于对明廷彻底失望,告病还乡,回到台湾安心做他的院长去了。
新上任的兵部尚书孙承宗,提出前往辽西实地考察,再作决断。孙承宗赴广宁勘察见王在晋练兵无法,守城无策,回京参了他,建议解除王在晋的兵部尚书及辽东经略之职。天启接受了孙承宗的意见,将王在晋调任南京兵部尚书。
孙承宗也提出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方针,但是和王在晋一样建议主守锦州,广宁虽然还在,但是王在晋说对了一条,这些败兵被敌破胆,很难有些作为。而且还有庞志华者个搅局的,若是庞志华不这么大肆转运人口,沦陷区辽人可是和建虏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是绝佳的兵源!历史上关宁军作战力强,有很大一部分是这个原因。
孙承宗勘察期间招到的兵力远远不足所需,以目前的兵力、士气,就被建奴袭扰一次也扛不住。而明军一败再败,不能再失败了,不然整个大明对建虏的作战信心将丧失殆尽。所以也想退一步,但是只退到辽西走廊中部锦州,合兵一处。而且广宁可以说是东北进入中原的走廊北端,锦州在中间,守头和守中间差别不大。在这一带,还有不少遭了难的辽人逃过来,是不错的兵源!他们没有被庞志华招走,自然想着能迁回关内,所以聚集在山海关和宁锦一带。
不过孙承宗也知道,这个时候朝廷是不会同意,放弃还没丢的广宁的。
没过多久,第二年初他到广宁任辽东经略,经略广锦防线,只不过目前重心在锦州,等兵员够了再加重广宁,毕竟广宁和建虏之间有辽河水系,这对八旗骑兵奔袭是不利的。
庞志华则关注起山东和陕西来。当时根据建议,目前家族观念比较重,分别找了王姓与徐姓特战队员去,冒称本家套近乎。
陕西一特战队员到后,没见到什么王二起义,而且流民甚多,便自称王二拉了一群流民造反,很快就发展到两、三千人。不过没什么武器,训练少也没什么战斗力。王二自信满满去攻击**不堪的卫所军抢武器,结果流民军被击败,因为他狙杀了敌将,才没全军覆没,后率残部跑路。
庞志华让人去训斥他这种冒进的办法,让他南下,以秦岭伏牛山到大巴山最东段山区,这一片汉中东边的山区为根据地,进行粮食生产和派人去陕西招募流民,通过游击战和官军周旋,这样还可以通过一段汉江支流给他运送物资。
“徐兄,这段时间在台湾各地看得如何?我就是庞志华,最近军务繁忙,现才抽出空来!”庞志华在台湾城一处宅院中,坐在上座对一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道。
“庞大人,也是好算计,通过你此处的报纸,我也知你拥兵自重,且有此处基业,恐也所谋不小!”徐鸿儒起义时曾称[中兴福烈帝],还订了年号[大成兴胜],来了快俩月了,还是有些放不下架子。
“徐兄眼光不要只局限于政局,最近一期报纸上,关于工业文明的文章不知道徐兄有没有看?”庞志华把报纸推向了徐鸿儒。
徐鸿儒在此就要从半年前说起了,徐姓特战队员,来自最初招募的流民,名叫徐青海,带几人投奔徐鸿儒,逐渐受到重视。1622年五月,徐鸿儒率众在巨野西、郸城南和范县、催阳起义,用红巾为标志。
起义首先从梁家楼发起,各地贫苦农民群起响应。五月十三日,起义军分两路进攻郓城县城。激战数日,义军攻克县城,杀死武举王朝俊,生擒训导刘维贤。入城之后,义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徐鸿儒宣传白莲教教义,揭发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四方百姓纷纷来归。
不久,义军发展到万人,给曹濮一带的官府以很大威胁。因为徐青海的战功突出,逐渐受到重用。
之后,起义军东渡运河,攻下邹县和峄县城。他们以邹县为根据地,北攻曲阜和兖州,南攻滕县和沛县,西攻巨野,东攻日照,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近10万人,震动了山东、江苏及京城,朝廷急派几十万大军,命山东总兵杨肇基等领几十万大军镇压。
义军分散作战,除徐青海部借助运动战、游击战得以幸免,其他各部被击破。徐鸿儒被迫率万余人,加上徐青海部协助下千里转战到莒县。
在路上徐鸿儒逐渐被徐青海控制,到莒县时借徐鸿儒之口被封为圣使,没多久徐青海掌控了局面,并让人把徐鸿儒一家接到了台湾,自己则按计划开始干起来。庞志华也开始支援其燧发枪,红夷大炮。
最近还时不时派红夷旅一部分脱了盔甲着欧式装参战。很快就击溃杨肇基部,白莲军由守专攻。
=============
有读者dd反映情节平淡。一是我文笔有限,写这个不太容易,二是**的来临,多坚持一会好:)剧透,下一集猪脚实力强了,**就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