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步入了正轨,每天早上六点到达教室上早自习,六点四十分时自习结束,去食堂吃早饭,七点十分后开始早读,七点四十五分早读结束,休息十五分钟后,就是上午的四节课,然后是午饭,午饭后一直到下午两点,都是午休时间,之后下午有两节课和两节自习,再下来晚饭后,还有三节晚自习,直到晚上九点四十分,才回到宿舍休息。.
在中的生活,就可以用三点一线来形容,宿舍——教室——食堂,周而复始,每天都是在这条线路上活动。
忙碌的学习生活不知不觉间过的飞快,转眼间,三个星期过去了。
“大家最近准备一下,在下周就要举行月考了,这是你们来到中的第一次考试,希望同学们重视起来。”课堂上班主任魏老师说了一个震撼消息。
同学们都是一脸的错愕,觉得来中没几天呢,怎么就要考试了?大部分同学在初中,一学期就有两次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对月考从没有经历过。
林飞也是,面对突如其来的考试,感到有些不适应,因为这时,课程只是刚刚展开,并没有学多少内容,尤其是数学,只是学了一章的知识。这点知识怎么考啊?难道整张试卷都是那章的知识?
“我知道你们现在的想法,但是你们在中渐渐就会习惯,考试是非常普遍的,不说多频繁,但是每个月至少都要有一次考试,听到了吗?是至少一次!”魏老师强调道。
同学们更是目瞪口呆,每个月都要有一次考试,这还不频繁?
“大家努力吧,这次考试也正好可以检验你们在这一个月里的学习效果。”魏老师说了几句就话题一转,“好了,考试的事就说到这里,咱们继续上课。”
接下来的一星期,是疯狂的一星期。来到中的第一次考试,谁不重视?谁不想考一个好成绩?
于是平时不勤奋的也开始刻苦了,而平时勤奋的现在更是勤奋了。学校规定是六点赶到教室开始上早自习,而现在早上五点就有人来到教室学习。晚上九点第三节晚自习结束,学生是必须回到宿舍,因为教室在十点的时候是要强制熄灯的,但是发疯了的同学,竟然自己买了一个手电筒,回到宿舍抹黑看书。
面对一些同学近似癫狂的努力,林飞摇摇头,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像往常那样,几点起床,几点睡觉,丝毫没有改变。林飞有着聪明的大脑,看过的东西早已记得清清楚楚,根本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去死记硬背,而现在无法掌握的知识,都是有关发散思维比较灵活的内容,这些东西也不是靠短时间就可以弄懂的。所以林飞心里虽然重视这次考试,但是表面一点都不紧张,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做好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准备了。
三个星期在不知不觉间度过,而这考前一星期,时间过得更是飞快,在同学们一阵惊讶声中,考试来临了。
中说什么也是县的唯一重点高中,硬件设施还是不错的,至少考试时不需要考生搬着凳子跑到操场上露天考试。
考场是这样安排的,每个班都要清理出来,成为考场,每个班级考场36名考生,这样教室是肯定不够所有考生用,而学校的办法是,将四个阶梯教室,和两个新老礼堂临时当成考场。坐落在科技楼的阶梯教室,一个就可以容纳三百名考生,这样所有高一新生的考生都有着落了。
考场安排好了,每个考生的座位号的安排,学校也有一套办法,它不是随机安排,而是非常有规律的。考场是从一班开始排的,一直到三十班,这是对应的第一至第三十考场,接下来是阶梯教室和校礼堂。而考生在哪里考试,与他最近一次的考试成绩直接相关,上次考试成绩在全校的排名越高,那么他这次所在的考场也就越接近前面。
举例来说,全校第一至三十六名是在第一考场,第三十七至七十二名在第二考场,依此类推,名次越高,考场位置越靠前。
这就是学校的方法,既可以把学习成绩相近的考生聚在一起,以防他们作弊抄袭,因为在一个考场的考生水平都几乎不相上下,没必要冒险。而且这样,考场的“等级”差别,也能起到刺激学生努力学习的作用,因为后来很多同学努力提高成绩,最直接的目标就是让自己的考场位次向前一些。
而能够在一班考试,成为所有同学的最高理想,那可是进入全校前三十六名才具备的资格。高一新生二千多人,要挤进前三十六名是多么的不容易,就连实验班的学生,对能够进入一班考试,也是非常眼热的。
但是大多数同学,对一班的考场只能是仰望,在其三年甚至四年高中生涯中,也是无法进入一班考场。因为能否在一班考试完全取决于实力,只有成绩进入前三十六名才有资格,这时不管你的父母是否是中教职工,是否是“达官显贵”,如果你的成绩不能达到,一样不能在一班考试,这是铁的规定。
中经历了五位校长,数十位副校长,还有更多的年级主任和教职工,但是他们走了,却把这项规定传了下来,没有丝毫的改变。历经三十多年风雨,这条规定一直延续至今,从没有变更过,从来没有!
也许世上有各种的不公,就连学校在某些方面也是如此,比如能否进入实验班,不止看你的成绩,还取决于你的家境。但是此刻中实现了公平,而且是绝对的公平,因为他一直贯彻了这项规定,在哪里考试唯一的准绳就是你的成绩,其他勿论。
中传递至今的不是一项规定,而是一种信念,那就是,校园之内,学习至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