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吞舟之鱼(一)
作者:陆小北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95

这次航行的速度相对要稍微缓慢一些,到邻近傍晚的时候张老大才说距离鬼雾海还需要两个多小时,在看见了老海的恐怖遭遇后一行人在船上都没有放松警惕,依然是两班倒的巡逻机制,不过在大海上始终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只能聚在一起聊天解闷。.

由于大家都没有对鬼雾海有过接触,自然而然地就聊到了这个话题上,说到鬼雾海,自然还是张老大最有发言权,虽然张老大也从没有进入过这块禁忌之地,但关于鬼雾海的传说还是听了不少。

据说鬼雾海终年被浓雾笼罩,从古至今进入其中的人可谓屈指可数,本来老海数月前受九爷所托进入过鬼雾海,是个导航的绝佳人选,可惜老海被应声虫给整死了,也只好逐步逐步的摸索。

鬼雾海向来被列为船只禁地是有原因的,进入这片海域极易迷方向,而且各种导航设备都会失灵,想要成功找到航线突围出去十分困难,只有少数船长依靠多年经验,再加上那么一点运气,或许能活着回去,大部分到鬼雾海探险的船只都一去不回,所以各国的航线都避开了这片海域,也由此显得格外神秘,只有在这里传承了数十代的原住居民留下了一些线索。

据说鬼雾海中隐藏了许多凶猛的海怪、海妖,据说这些海怪大可吞船,据说有人曾在鬼雾海见过一只海怪,因为这只海怪过于巨大,一眼望不见尽头,这人穷尽目力去看,最后力竭而晕,三天三夜之后才又醒了过来;至于海妖,是说鬼雾海住有一种人面鹰身蛇尾的怪物,他们会在每个月的第七天唱歌,引诱食物上钩,并且杀死一切闯入鬼雾海的人。

但这些传说中最过于可怖的确是一个常年存在于鬼雾海中的海眼,一般的海眼,即是大海的眼睛,就是在陆地的某个地方的孔洞,传说沿着这些孔洞可以一直走到大海里。海中的海眼却是指的巨大的漩涡,传说中这些被称为“海眼”的漩涡与陆地的海眼相通,能够直接通往陆地,也有人说这些海眼其实是通往地心。传说中鬼雾海之中就有一个巨大的海眼,宽长达十几公里,不断地在鬼雾海之中游动,将所能席卷到的一切都带入炼火地狱,如果不是因为惧怕海神“禺虢”,这个海眼将会把整个陆地都吞噬掉,这也是进“鬼雾海”需要祭祀“禺虢”的原因之一。

张老大讲的口沫横飞,众人听得也是津津有味,唯有师爷苏一人不发一言,拿出个罗盘来一直盯着,忽然,师爷苏眉头一跳,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拿着罗盘跑上了甲板,这个举动让众人觉得莫名其妙,愣了一愣后只好打断正在兴头上的张老大,一起跟着师爷苏上了甲板。

甲板上,师爷苏正拿着罗盘走过去走过来,似乎在拨弄一件失灵的一起,大勇踏上前一步,凑到了师爷苏面前,这才发现罗盘的指针正快速的旋转,显然已经失灵,正在这时船头又传来了大副的声音,是在报告导航仪器失灵。

张雅轩惊了一下:“不会吧,难道鬼雾海真的能让仪器失灵。”

白若枫倒不是一点也不紧张:“在海上航行很正常的事情,受海水、湿气或磁场的影响,导航仪会进场失灵,而且很多海域的GPS相当弱,甚至于没有,不要太惊慌了。”

师爷苏煞有其事的点点头,说道:“白小姐说的极是,这个地方的磁场已经开始紊乱,看来我们应该很快就要到达鬼雾海了。”

师爷苏说完从怀里拿出一张折好地图展开,拿笔在地图上找出大兴安岭与昆仑山的位置,分别以点标记,然后同时顺着两山山脉走向划线而出,师爷苏又找出祁连山、天山、秦岭等九条龙脉山脉,分别以不同的手法往东绘去,最终九条线交错而过,正中间是一个小小的海域领域,而大兴安岭与昆仑山的交汇处正好是一个点。

做完这一切,师爷苏满意地点点头,叫过张老大,道:“你看看我们现在所走的方向是不是去这个地点。”

张老大摸着下巴估摸了一会,点点头:“以我多年的航海经验来说,我们现在的方向应该是正确的,但进入鬼雾海后不好辨别方位方向,搞不好会偏移航道。”

随着张老大话声落下,大勇忽然一声惊呼,众人慌忙抬头,朝大勇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原本海天一线的海面忽然出现了一堵巨大的白色巨墙,其宽一眼望不到头,其高可直通天,摇摇看不见顶。

“是‘海云’。”白若枫忽然激动了起来,“没想到竟然有机会看到这么庞大的‘海云’。”

大勇随口回道:“‘海云’是什么东西?”

因为见到海云,白若枫显得十分激动,并没有理睬大勇的问题,而是拿起相机拍了个不停,师爷苏只好道:“海中之气浓可成雾,即是‘海雾’,而海中之雾浓可成云,即是‘海云’,‘海云’里面的湿气非常重,进入后可能会很冷,我让人准备了棉袄,大家最好穿上。”

说罢师爷苏便指示阿肯拿出棉袄,那些都是标准的军用皮大衣,又厚又重,穿在身上瞬间感觉重了十几二十斤,而且酷热难耐,恨不得马上又把它扒下来,无奈都对“海云”毫不了解,众人只得忍耐。

船已经渐渐接近“海云”,一股寒凉之气骤然铺面袭来,即使身穿着如此厚重的军大衣也是觉得身上不禁一寒,率先接触到“海云”的人身上已经沾满了露水。张雅轩接近海云时,忍不住用手去抓了一把,却见手直接探入了海云,完全抓不住任何东西,看来这海云终究还只是雾气,没有任何实质。

这片“海云”中的雾气之浓,实在超乎常人的想象,以人的能见度而言,充其量不过只能看到一两米外的情景,阳光更是难以刺透这层海云,整个海云内部显得十分昏暗,完全是一副傍晚时分的景象,张老大不得不勒令船只减缓航速,以确保安全。

等驶入鬼雾海后雾气反而有所减淡,视野也随着雾气的逐渐减弱而宽阔了起来,只见真正的海域里雾气稀薄了许多,犹如一缕缕青烟飘荡在海面上,白若枫见到这种情形不禁轻咦了一声,大道奇怪:“这层海云怎么只在最边缘的地带最浓,越到中心处反而越薄了?”

张老大哈哈一笑,说道:“看来白小姐不愧是常年跟海打交道的人,知道的不少,这鬼雾海就是这样,不管春夏秋冬雾气都这么浓烈,而且越到外围越浓,谁也不知道原因,我以前也只是听说,第一次见到这种海云也和你一样吃惊。”

“报告!”正在此时,一名水手慌慌张张地跑了上来,“有一条大鱼在我们船右侧,正以极快的速度向我们接近,无法目测长度。”

“什么!”陆小北大惊失色,海洋里有许多巨大且有攻击力的动物,比如抹香鲸、霸王乌贼等,其长度可达到数十米之长,船只遇到也有很大的危险,这些还不算,据说在远海还有体型更为庞大、不明身份的巨鱼,一律统称为“吞舟之鱼”,是说这鱼的体型之大,甚至可以一口将船只整个吞噬到肚子里。例如在清代李调元的《南越笔记》就有过记载:海出,长亘出里,牡蛎蚌赢积其背,如山,舟人误以为岛屿,就之往往倾覆。昼喷水为潮为汐,夜喷火,海面尽赤,望之如雨火。而传说中还有更大的:说有一次在南沙群岛,人们正好看到大鱼张口,就好像看见三个太阳,其中一个是真太阳,两个是鱼眼,同时能看到一群白色山峰,那就是鱼的牙齿,而本体究竟有多大根本无法目测。

“不用担心,在‘鬼雾海’中鱼种不多,能长这么大的鱼只有一种,就是‘禺禺’。”船老大安慰了一下水手,吩咐大家将抬上船的腌制大鱼统统都搬了出来,在甲板上等候号令。

大家都凝神闭气,等待那大鱼的到来,不一会,平静的海面上波澜四起,海面犹如地震一般上下波动,船只仿佛漂泊于湍急河流中的一叶树叶,随着波浪四下摇摆,船上的众人几乎站立不住,纷纷就近抱住了固定物,而船舱内的桌椅等物更是已经在滑来滑去。

“来了!”张老大忽然放声吼了起来,陆小北顺势抬头,只看见一双大如日月的眼睛在雾气中闪着可怖的寒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