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在李棠家的前两天就根本没出院子,一直在和李老爷子合计《百家讲坛》的事儿,这李老爷子说是不管事儿不管事儿,但周海看上去是怎一个手眼通天。。c周海来的第二天,C台的编导就找上门来了。98年的时候C台还未开通后来播放百家讲坛的10套,于是来的编导据说是隶属2套的。周海对具体的节目播放是外行,所以提出点子后本以为就没他什么事儿了,可是也怪自己说过什么明星效应的言论,李老爷子竟然开窍,死活都想让周海做前面几期的节目,周海不想做,其实到不是不可以,唯有一个懒字而已,化妆准备稿子录像……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周海想着就头疼。
奈何自己面对的是个已经近耄耋之年的老人,那句拒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而老人看到周海为难的样子,又添油加醋的说道:“听棠棠说,大陆部分的《唐朝的那些事儿》还没出版?因为出版社的关系?我在出版界还是有些朋友的,你要是答应了,明天出版社的人就可以来咱们家,我私下可以答应你,绝对按照市场最高分成来办,就当是为节目日后的商业模式开路了。”
见老人都这么说了,周海在怎么样也无法拒绝了。
于是第二天,老爷子的势力再次发动,出版社的人一大早就到了李家门口,据说还是那家全国都有名的大出版社的副社长。本来周海的事儿,已经在出版界传开了,虽然除了山河出版社,其他的出版社大多抱着一个无所谓的心理,却也准备卖对方一个面子。毕竟为了一个小作者惹得大家不好看没必要。哪知周海在北京都有人,这个老爷子不仅在文化界,就连中南海办公的那几位,有的都在老爷子这里学过东西。老人研究了一辈子历史和权谋,却从来没动过参与政治的心思,而正是因为这点,他反而获得了几代领导人的尊敬甚至以师礼尊之。而对于出版社来说,周海之前在日台两地的成功,已经证明了他作品的潜力,只是碍于面子不找他,现在有了如此强力的不可抗力,自然是不赚白不转了。
最后,出版社以8%的价格买断了周海《唐朝的那些事儿》的版权,这个价格对于一个国内市场的新人来说可以算是很高很高了。周海自然没有丝毫不满意的地方。而对方更满意的地方在于,8%的价格对于自己来说不痛不痒,更何况搭上了李老爷子这根线,日后看不见的好处其实更多更重。
如此,周海来北京的前三天就很快的过去了。
第四天,被李老爷子阴了的周海无奈,只好拖着自己和李老的书开始准备要讲的东西,鉴于自己的年纪和在北京的时间,周海自然不能把唐朝的帝王挨个拉出来讲一遍,周海于是只准备讲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一段时期,并且还不是全讲,而是只讲经济和文化,力求把最鼎盛,最骄傲的一段讲出来。这本来就是周海最擅长的地方,而且这段历史的经济文化可以说是群星璀璨事迹频出。讲起来也最好听最耐听,还不用涉及太多分析和权谋,而只要没有这些,仅仅盛唐气象的表述和演讲,作为一个“喜欢历史的初中生的理解”还是很能够说的过去的。饶是有书稿打底,为了准备三期大约150分钟的节目,也耗费了周海近20个小时的时间。这可不是跟老爷子唠嗑,在C台的讲台上,随便出口的一句话都是全国人民都看得到的,周海自然不能允许自己在这样的场合有太明显的错误。幸好托李爷爷的福,在李家周海有最多的珍贵图书可以看,最详尽的资料可以查找,还有李爷爷这么一个人体历史百科全书在,周海好歹是把东西准备的差不多了。而此时,已经到了周海到北京的第五天了。
“**是虾米玩意?”“北京博物馆是虾米玩意?”“中关村是虾米玩意?”这两天,周海一有空闲就抓着李棠满脸迷茫的说,知道周海是在发牢骚,李棠却也有些理亏,自己的爷爷抓着周海做这些事情,她是很支持的,只是让周海忙得焦头烂额,却也实在有些过意不去。于是这几天,李棠变着花样的和母亲给周海做好吃的,还去买了不少北京的特产小吃给他,算是变相的堵了周海的嘴。
第六天一早,周海就由李棠带着,被老爷子催着去了电视台试镜。出门前,李棠塞了套衣服给周海,平常的周海说起来是有些不修边幅的,虽然较前世好了不知道多少,但休闲装松垮的穿在他身上,却仍旧让人觉得有些窝囊。周海的本意是去电视台的路上随便买一套就是了,见李棠已经准备好了也没多说什么,进屋换好了就出来了。
“姐你眼光不错啊,正好合身。”这两天在李家有外人的情况下,周海都是叫李棠为姐的。
“来我看看,有没有点衣冠禽兽的意思。”李棠的嘴皮子利索的很,跟周海又没大没小惯了,此刻当然不会放弃鄙视他的机会。
说实话周海现在的样子还是很帅的。年轻的脸上带着和善的微笑,西装也很好的衬托出了他本就挺拔,只是之前太没形象的身材,再加上一双调皮促狭的眼睛,就算不能说是极品大帅哥,却也称得上很帅很不错的评价。
“到时候在讲台上别哆嗦哦~”李棠抬手像是有灰尘一样弹了弹周海的肩膀,看着他说道。
“嘿嘿,如果是现场直播那不一定哦。不过既然是录播那我就不怕啥了。”周海说道。
到了C台的演播厅,化妆造型之后,周海就被推到了《百家讲坛》的录制现场。
周海望过去,学生占了大多数,在周海的要求下,C台并未找初中以下的学生,周海知道,自己这个特例以外,绝大多数初中生在没有任何事前了解的情况下是很难对周海讲的东西有共鸣的。而剩下那些可以听懂的,恐怕就都会是些历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而在中国的社会中,这种特长生向来是不受重视的,这样的情况自然轮不到他们。所以在演播厅的,最多是高中和大学的学生,剩下的成年人,除了普通观众之外,最多的就是北京各个初高中的历史教师了。至于真正搞历史研究历史的学者,反而很少。周海也不是很在意,他讲的这些皮毛,自然不会有历史学者在去在意了。
而最让周海在意的,就是第一排最前面坐着的李棠了,女孩带着笑意望着台前的周海,做了个加油的手势。周海一笑,对李棠比了个“V”,然后,转身上了讲台。
“5,4,3,2,1。开始。”
面对摄像机,也许真的是因为录播的原因,周海并没有太多的紧张。他很随意的整理了下面前的稿子,然后走出讲台范围,鞠了个躬,再走回讲台说道:
“大家好,我叫周海,今年十四岁,在历史方面,其实我不过是个末学后辈。只是因为机缘巧合,才有机会发表一些东西,进而站在这个讲台上,其实我很了解,论历史方面的研究,论才学,我恐怕比不上在坐的绝大多数人。而我能站在这里,除了机缘,我更希望形容为“示范作用”,希望中华大地的有学之士,看到我这么一个毛头小子都能站上讲台发出不满,并且也能够像我一样站在这里,历史是中国人的历史,是全中华民族的历史,弘扬国学,不正是每一个历史学者,教师所一直在做的事情吗。”
停顿了一下,周海继续说道:
“好,下面我们开始正式进入我要讲的内容《光荣的盛唐》。”
周海的三期节目一共录制了5个小时,中间还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在前两期,周海主要讲了贞观之治到武则天时期的政治经济,2个小时的实际播出节目,当然不能太细致的讲到每个地方,周海其实只是笼统的讲了一些,而在周海的精心准备下,这两个小时的实际录制时间可以说是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演播室中的气氛相当高涨,在中场吃饭时间,周海特意问了几名普通观众,这些观众有的只是适逢其会,有的是电视台的亲属,他们都表示周海讲的东西很好理解,并且和之前自己脑海中对唐朝的理解有很好的印证和纠正,并且对历史产生了不小的兴趣。而这,正是周海和跟在周海边上的百家讲坛编导最希望看到的。
在第三期节目中,周海进入了李隆基执政的开元盛世。这段时间,周海并未如前面一样把重点放在政治经济上,因为杨玉环,李白杜甫的存在,周海更多的讲了文化方面的东西。《蜀道难》《将进酒》等传世佳作在周海因为变声有些嘶哑的嗓音中读出来,染上了一些古意和醉意,味道不凡,周海甚至还特意提到了那首剽窃自他手的《红颜》中对杨贵妃的描述“
大唐杨玉环姿质丰艳歌舞翩翩
玄宗想霸占“太真”被迫出家进驻道观
羞花的俏脸华清池畔六宫无颜
无奈安史乱自尽乱军之间………………”
可以说,和前面两期不同,这一期不再追求寓教于乐的周海很认真的带大家领略了一次唐朝的文化和美丽。以至于在节目录制结束的时候,所有人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更是有大学生跑过来跟周海要签名。面对这种情况可是周海万万没想到的,甚至被那个举着签名本子的大学女生搞的红了脸,这也让演播室的众人见到周海到底还是孩子的一面,会心的笑了出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