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大帐议事
作者:青铜箭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77

初平四年,十二月中,青州,北海,平原三方两军进抵郯县。.

他们在郯县东面十里外的沭水旁扎下了大营,相互间隔不过一两里地,安营扎寨之后,田楷便派人来通知刘备,孔融去他大帐议事。

刘备军中前往赴会的除了刘关张三人,还有客军将领麻天宝,赵云和刘复也随行在侧。刘复是作为刘备儿子的身份前往赴会,赵云的等级虽然没有资格参加这样的军议,不过,他是联军中唯一和曹军交战并且战而胜之的将领,在会上,需要听他细细分析敌我双方的战力。刘复参加了这次战斗,立功不小,但,刘备因为他是自己儿子的缘故,并未给他请功,而是将所有的功劳都给了赵云。

在刘备看来,区区小儿立下如此奇功,不应褒扬,反而应该压制一番,免得将其捧杀。刘复理解刘备的想法,对此,并无异议。

田楷虽然没有走出寨门迎接,却也亲自等候在帐门前,见刘备前来,忙微笑着上前迎接,两人笑着礼让了一番,田楷在前,刘备稍稍退后半步,相携着进了大营。

田楷肤色白皙,眉毛疏淡,细长的眼睛,下颌几缕青须,修剪得极佳,就算经过了长途行军,仍然没有丝毫散乱,脸上也不见半点风霜,就算身着戎装,也不像沙场征战的骁将,而像一个喜欢清辩谈玄的名士。和他相比,麻天宝这个伪名士就显得有些山寨了,神采,风度皆落了下乘,很有点沐猴而冠的意思。

公孙瓒手底下有两个得力猛将。

被他任命为冀州刺史的严纲擅长指挥大军作战,为人沉稳,时人称其为龙,可惜,这条龙在界桥大战时被袁绍大将颜良所杀,他的阵亡对公孙瓒影响极大,公孙瓒时常叹息,如丧十万众。

严纲为龙,田楷则为虎,田楷的武艺也许不如严纲,带兵的本事却不差分毫。他奉公孙瓒之命经略青州,手底下只有数千人,和袁谭在青州交战对峙数年,此时,已经统率了数万之众,可见他之能。

田楷和刘备两人的交情极好,这份情谊是在无数次战斗中结下来的。

前几年,两人联军和袁谭在青州西部交锋,彼此将对方从危险中救出不下四五次,虽然,刘备身为平原县,名义上是青州刺史田楷的部属,实际上,田楷从不曾将刘备当做属下看待,一直把他当做平等的盟友对待。平原是交战的前线,战乱之后,生民疲惫,百业凋零,刘备之所以能在此扎稳脚跟,田楷的资助起了很大的作用。

“玄德,这便是你的长子?”

落座后,田楷瞧着侍立在刘备身后的刘复说道。

“奉直(田楷的字,查不到,作者随便起的)兄,正是犬子。”

刘备笑了笑,回身对刘复说道。

“复儿,还不快快上前,拜见你田伯父。”

刘复从刘备身后行出,虽有些不甘,也只能跪拜在地,谁叫他辈分低,谁叫这个时代流行跪礼,不过在他脸上可看不见丝毫不满,他朗声说道。

“侄儿拜见世伯!”

“请起,世侄快快请起!”

田楷抬起手,笑着说道,刘复借此速速起身,回到刘备身后站立。

“听闻这次和曹军交锋,世侄也有上阵杀敌,且立有功勋,昔日,甘罗十二岁拜相,如今,复公子上阵如龙,与之不遑多让啊!”

田楷拂着下颌的青须,笑着说道。

“哪里!哪里!奉直兄,犬子不过是侥幸而已,当不得如此谬赞!”

刘备忙拱手说道。

“并非谬赞,玄德,能者无须自谦,我看世侄,来日必定是人中之龙,虎父岂有犬子啊!”

听到田楷如此厚赞,刘复并没有觉得欣喜,在他看来,战局如此紧张,这会儿,应该好好商量迎战之策才是,哪儿来的这么多废话。幸好,田楷很快将话题转到了关羽,张飞,赵云,甚至麻天宝的身上,将他们同样赞扬了一番,刘复这才感觉好过一些。

刘备军中没有这么多规矩,基本上是有事说事,很少这样云山雾罩叙交情,事情那么多,做事的人却极少,没有那样的闲工夫,所以,刘复有些不适应这样的谈话方式。

当孔融来了之后,刘复更是觉得参加这次军议就是受罪。

孔融,现年四十岁,孔子的第二十代孙。

少年时因为让梨给兄弟,致使他名声远播,成年后,更是博览群书,文采非凡,时人皆认为他将接替蔡邕成为大汉新的名士领袖。在大汉朝,名声很重要,要想当官便必须有个好名声,这就是举孝廉,虽然,灵帝时期,买官卖官猖獗,但是,在士子们心中,自有一杆称。所谓人的名,树的影,像孔融这样天下闻名的大名士,走到哪儿都会成为座上贵宾。因此,待他入营之后,田楷与众人亲自迎接,将他引入上位入座。

就算是在军旅之中,孔融仍然头戴高冠,宽袍长袖,他虽然笑着和众人打着招呼,顾盼之间,却甚为骄矜。奇怪的是,他如此做派,不仅田楷甘之若饴,就连父亲刘备也不以为甚,这让刘复感到非常奇怪。要知道,当初北海被青州黄巾所围,乃是刘备率军替他解围,这可是救命之恩啊!

在帐内众人之中,刘复只在关羽眼中瞧见了一丝不豫。

孔融入座之后,立刻主导了谈话,点评时事,讲解经文,谈到当前战局,便大肆抨击曹操,骂其为屠夫,并当堂做赋,讥讽曹操,言辞颇为华丽,声音抑扬顿挫,上下起伏,刘复完全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是觉得这孔北海的声音颇为好听,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不过如此而已。

闲着无事,刘复便细细观察帐内众人。

田楷面带微笑,不时出言附和孔融,两人之间颇有伯牙子期的味道;至于麻天宝,脸上则是一片仰慕之情,就像小孩面对师长;父亲刘备虽然时不时点头应是,出声附和,然而,刘复却在他的眼神中瞧见了一丝不以为然;关羽关二叔手持酒樽,不时举樽豪饮,很明显地不给孔名士面子;三叔张飞却兴致盎然,看样子,他对孔融的言辞很感兴趣;赵云赵子龙,面色沉静,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若是斥责痛骂有杀伤力的话,恐怕曹操此刻便要望风而遁了。

就在孔北海夸夸其谈之时,营外来了一人,此人乃徐州使者陈登,他的到来打断了孔融的高谈阔论,这让刘复对这个未曾见面的家伙有了一丝好感。

陈登,字云龙,下邳淮浦人,现为徐州典农校尉,主管农事。这几年,徐州之所以富裕安康,多亏了他收拢流民,兴修水利,行屯田之策。而且,他的影响力并不仅仅在农事上,陈族乃徐州大族,乃是当地的郡望,在很多事情上,陶谦这个外来者都需要陈族的协助。

对陈登此人,众人皆有所闻,所以,虽然不是陶谦亲至,大家也并未觉得受到了怠慢。

(昨天重感冒引发高烧,更新疲软,今日去医院打吊针,虽然好了一些,仍然头脑犯晕,四肢无力,状态太差,不敢敷衍,今日也只有一更,还请各位见谅,待身体好些,必定振作,赶上进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