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先打后拉的广告
作者:洞中狐      更新:2021-06-06 22:04      字数:2625

“《改革容易,发展难!》”

“自《规定》出台之后,全国各地都在有序挑选改革企业试点,大大小小的所有制企业积极响应号召,变换经营模式,更新经营思路。”

“企业改革的行动有目共睹,但实际效果如何呢?不一样的经营思路真能带领企业走出困境迎来新生吗?”

“早前,本报就刊登过知名经济学者xxx对企业改革的看法。引用xxx的原话:所有制企业沉疴已久,如果不能找到病根病灶,单使用外力干涉只会短暂缓解企业的病痛,根本起不到治病救人的作用……”

“本报收集了不同行业十几家大小规模不等企业改革后的情况,以羊城纺织总公司为例,仅1986年第一季度就外流职工4400人,1986年羊城全市国营企业第一季度外流职工人数超过14000人,职工外流留下的空缺岗位如何填补一度成为羊城国营企业头疼的问题。”

“好在有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及时填补了岗位空缺,让企业得以维持正常生产。据悉,《规定》出台后,羊城纺织总公司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进行改革。”

“据本报驻羊城记者了解,羊城纺织总公司经营模式改变之后,积极开辟新的销售渠道,与鹏城丽人服装公司和其他十几家服装生产企业签订供货协议,效益逐日提升,已然迎来新生。”

“可惜,好的榜样只有一个!”

“在本报记者收集的十几家企业经营状况信息中,羊城纺织总公司以外的所有企业依旧经营困难,几乎每家企业都遇到了相同的问题——销路难!”

“据记者了解,这些企业跟羊城纺织总公司的不同之处是,羊城纺织总公司是生产材料供应企业,随着民营服装生产企业的增加,服装原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上自身积极开辟销路,效益才得以提升。”

“但剩下的十几家企业都是生产企业,销路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底子深厚的国营企业尚且如此,那些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将会如何?”

“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

“在此,笔者大胆猜测身处改革之中的试点企业应该也会遇到类似的困难,新生的民营企业如何自保?”

“思之境况,每每心戚,恨不能聚全国英杰之辈共商破局之法。”

“就在昨日,由中建三局承建的一家大型商场在沪市悄然破土动工。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是一家服务功能性质的商场,主要为服装批发商提供销售平台,为国内广大服装行业个体户提供进货选择渠道。”

“商场建筑面积近八万平方米,容纳大小商铺3600余间……一旦建成,有很大可能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性质的大型服装批发商场。足以满足任何大小服装批发商和服装生产企业入驻,能给服装个体经营户提供最齐全的选择。”

楚青山表情极度复杂地放下报纸,前面一副忧国忧民的大义胸怀,后面风格急转而下变成了私人宣传工具,不用想都知道这种行文风格跟苏峥有关系。偏偏文章内容没有敏感话题,纵然看着不舒服,却找不出毛病。

这年头,除了那小子,谁能想到这种打广告的方式?

似想笑又似愤慨,最终化成哭笑不得的叹息声。随后点燃一支香烟,伸手拿起桌角的话筒。

“您好,哪位?”

楚青山没好气地问道:“《新民晚报》上那篇《改革容易发展难》是不是你找人写的?”

听到楚青山的声音,苏峥心里顿时一咯噔,这是玩过火了吗?心虚笑道:“叔叔真是慧眼如炬啊,我这点儿小伎俩一眼就被您给看穿了。”

“你别给我戴高帽!”楚青山憋着笑故作严肃道,“开商场就开商场,闷头做事不好吗?非要出这种风头?你瞧瞧报纸上写了什么,搞得全天下就你一个聪明人似的,你是生意人,出这种风头对你有好处吗?”

苏峥不敢反驳,沉默了好几秒后讪笑道:“我觉得直接打广告有点生硬,没有这样效果好。”

楚青山狠狠吸了一口烟,却是不自觉地回忆文章内容。

先摆出企业改革遇到的共同难题举实例吓唬人,引发困难企业共鸣后抛出自己的商场,这一打一拉确实要比直接打广告效果更佳。

“唉……”

长叹一声,楚青山无奈说道:“你自己算算,从你开始做生意到现在才多长时间,这么短时间发展到这种地步,你是不是巴不得别人不对你好奇,不揭你老底?”

“额……”

陈志高洗手不干之后苏峥唯一的担心没有了,不知不觉就把自己当成了没事儿人。现在被楚青山提醒,苏峥心头猛然一紧,“叔叔,我……”

“没说不让你打广告宣传,你吹嘘自己可以,但不能贬低别人,以后做事多考虑考虑,注意方式方法和态度。”

苏峥赶紧点头:“好的。”

……

好几个昨天亲临施工现场的记者看到《新民晚报》今天发布的内容皱起眉头,自己写的内容全靠臆想凭空发挥,再瞧瞧人家写的有据有论,还有商场具体情况,这么一对比自己就跟闹着玩儿似的。

不过话说回来,都是新闻工作者,职业敏感度还是有的。

《新民晚报》这篇文章绝对能引发不少人关注,直白点说,正在建设的商场很有可能成为最近一段时间的话题。

身处不同单位的不同记者不约而同有了决定,跟紧,一定要跟紧!哪怕自家报社发行范围不大,发行量也不如全国性质的大报。

苏峥,这是个能制造话题的人,免费的噱头不用白不用!

……

“你跟我说实话,文章是按照你的意思写的,还是人家记者自己发挥出来的?”

陈志高看到文章的第一时间就拿起了电话,可惜苏峥的电话一直打不通。好不容易打通了,陈志高顾不上客套,直接问道。

刚刚被警告的苏峥心情不是那么美丽,悻悻回道:“你问这个干啥?”

“如果是按你的意思写出来的,那你帮我搞一篇,不管是录音机工厂还是磁带工厂都行。如果是记者自己发挥,你把记者电话给我,我去请他帮我搞。”陈志高语速很快。

陈志高的反应让苏峥暗暗称赞他是个识货的人,低落的心情瞬间转好,当即得意笑道:“思路是我提供的,具体内容是记者操笔,我提了几个修改意见最终才成稿。”

“真的?你还有这本事?”陈志高有些惊讶,苏峥学历还没自己高呀!

被质疑,苏峥更是得意道:“这才哪到哪啊?不怕你知道,我这是连环手段,以后……”

说到这里,苏峥脸上的笑容突然就消失了。

“继续说呀,别卖关子!”陈志高急声催促着。

“说多了都是泪啊,胎死腹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