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千岛湖进入安徽地界,景色由平淡冲远变为险峻深幽,树木越来越少,山峰越来越高,车子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穿行于幽谷深涧之间。龙剑天生胆粗,挑了副驾驶的位置坐,时不时有身子悬空的感觉,靠,这班车坐得,快成过山车了!山路狭长曲折,很多地方仅容一车通过,司机却是猛人,一路逢车必超,赶着投胎的样子,投胎也没必要这么急吧!奇怪的是整车人安之若素,可能是司空见惯了,人家不紧张,胆儿肥的龙剑更巴不得司机大哥玩上几把漂移。他颇有闲情逸致地浏览着沿路的风景,眼球马上被独树一帜的徽派建筑抓住,这一带的房子大都临水而建,在一片泥巴墙、茅草顶的简陋村居中,总有几幢马头墙、白影壁、小青瓦的大屋,装饰着手工精细的各种雕刻,给这灰头土脑的破败平添了一抹亮色,在这穷乡僻壤里,处处显着一种崖岸自高,独领风骚的卓尔不群。咦,是什么样的历史使得安徽人有如此气度,又是什么样的环境使得徽派建筑有如此气派呢?
明清时代,江南徽商,江北晋商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随着徽州邦的崛起,一批拥有资本十万、百万的富商大贾不断涌现,清代徽州的盐商先后接待清帝康熙、乾隆南巡,支援左宗棠平定新疆,完全称得上富可敌国。再加上徽商有较好的文化素养,“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官、贾、儒三位一体,出了大批名人显贵。他们为光宗耀祖,富贵还乡计,处处大兴土木,建筑了一大批豪华的住宅、牌坊、书院、社祠。留下的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装饰精致,变化自然,充满地方特色,故乡之思。加之徽州盛产木材,民间向有雕刻风俗,因而形成别具一格的徽派建筑。不过在当今世界的浮躁虚荣和急功近利中,那种令徽州人引以为豪的徽州精神正变得远去,也很难见到真正的徽州了。如果徽州在日新月异的变迁中,变成春蝉蜕下的壳,那将是徽州最大的悲剧,但愿这些硕果仅存的徽派建筑不是盛极一时的徽州文化的挽照
越接近黄山,徽派建筑风格越明显,到了黟县,牌坊、祠堂随处可见,还有不少古桥、古塔、古祠,仿佛走进了一座徽派建筑艺术的博物馆,最著名的当数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西递牌坊群和宏村的牛肠水圳,尤其是宏村,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其实,审美是特别主观的过程,具有超级狂热乡土情结的老龙头对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广东开平碉楼就不怎么感冒,那些洛可可式屋顶,爱奥尼亚式柱头很难说跟岭南风格有什么联系,孤零零的碉楼矗立在珠江三角洲平坦的水田里,纯粹是炫炫富而已!碉楼的窗户还故意做得小小的,猴子都钻不进去,据说为了防盗,特别小家子气!以邻为壑,与世隔绝的构思跟徽派建筑比比还真不是一个层次,一个是暴发户,一个是书香门第!可惜最美乡村没有最美村姑,如果有的话,龙剑第一时间就直奔宏村了!眼下嘛,最美村姑还没出世,还是按既定方针办,看黄山去。
古老相传:“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足见黄山之美,享誉之隆。黄山以奇松、云海、温泉、怪石著称,龙剑落脚在山下的桃园温泉,宾馆是没钱住的,好在多的是民居,收费很便宜,还免费赠送温泉水,虽然那热气腾腾的一大桶是不是温泉水很值得怀疑,但洗个淋浴,解解旅途的困乏还是相当惬意。龙剑洗完澡,吃过方便面,拎了两瓶啤酒在阳台上吹风,山里的夜晚空气异常清新,头顶上的牛郎织女在灿烂的星河中展示着他们异乎寻常的美丽,双星之间浅浅的十字就是传说中的鹊桥,不知是美丽的星辰造就了美丽的传说,还是美丽的传说增添了星辰的美丽!龙剑仰望星空,嘘!别掉文,他就一小蚯蚓,哪会兴起什么救世济民的雄心壮志,顶多怀想怀想哪个美眉,思念思念哪个小妞而已!是不是很没出息?是啊,龙剑自己也觉得是,所以狠狠灌下两瓶啤酒,来个一醉解千愁!
可能酒没喝够,也可能是尿憋的,第二天一大早龙剑就爬起来了,外面的雾气还没散去,晨风透着阵阵寒意,站在揽胜桥上极目远眺,不外是郁郁葱葱的山,密密麻麻的林,也没啥胜景可揽。虽是盛夏,却不见飞流直下的瀑布和飞珠溅玉的山溪,只有一道道裸露的沟痕,一堆堆光滑的卵石诉说着一个干旱的季节。四面都是路,四周人头攒动,龙剑想都没想就跟着人最多的路上山,如果走错了也多几个人陪是不是?由于走得匆忙,龙剑早餐也没吃,只带了个茶叶蛋,想着路上饿了随便买点就是,一口气爬到半山寺,汗出如雨,体力略感不支,吃了茶叶蛋继续走下去,发现一个严重问题:山上的东西比山下贵了一倍,八毛的汽水可以卖到一块六,不如去抢好了!虽说贵了一倍也不是买不起,但龙爷就是咽不下这口恶气,宁愿饿肚子。
越往前走人群变得越稀落,却时不时遇上些挑夫,挺着并不强壮的身子,压着并不轻松的担子,一步一摇地蹒跚而行。龙剑好奇地打听挑这一担可以赚多少钱,挑夫告诉他一担四块。“哦,四块,一天两转就是八块,光吃体力饭,赚这八块还真不容易!”龙剑有点纳闷:“在这地方摆地摊卖汽水,一瓶可以赚八毛,一天卖十瓶总比走两转容易吧,这徽州人什么脑筋!”龙剑摇摇头:“难道徽州人祖宗是赚钱太狼,把子孙后代的钱都赚完啦,就如凤阳花鼓唱的: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龙剑还发现一件怪事,在黄山上,坐着练摊的是本地人,站着走路的几乎都是广东人,讨价的声音很小,还价的声音挺大,大概是财大气粗,满山回响着舌头不带弯的粤语,几乎让人怀疑黄山是不是在广东省里的一个景点。这几年流行:“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广东人发财了,喜欢把钱花在外面,安徽人发财了,喜欢把钱搬回家里,看来广东人在江湖上比较受欢迎还是有道理的!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