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安排
静云马不停蹄来到唐府。
“父亲,女儿元宵佳节未能归府,特送些元宵节礼来。”静云说道。
“唐侧妃费心了。”
“父亲,我还有些厚礼想送给各位姐妹。”
“来人,将大小姐和四小姐都请出来吧。”
不一会儿静姝和若梅都出来了。
三人各自行礼后就有些尴尬了,现在静云的身份最高,她坐着,静姝和若梅就站着。
“大姐和四妹妹站着做什么,快坐吧。我这里有几匹很好的蝉丝绒,还有几件首饰,都是珍品,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侧妃娘娘太破费了,宫中赏赐,我也领了不少,库房都放不下。”静姝坐下来和唐静云尬聊。
“是啊。”若梅附和道。
静云观察了一下静姝,看她并不像受伤的样子,暗暗松了口气。胡乱掰扯了几句后,就借口康王府中有事就离开了。
入夜,静姝收到一封飞鸽传书,是雷震霆寄给自己的,还是老办法去揽月阁碰头。
翌日上午,静姝就去了揽月阁的包间,雷震霆已经在那里等她了。
“这样不是办法,不如我把那对老夫妻安置在我的庄子上,我去自己的庄子应该不会被人发现什么。”
“好。”
“哎,那你要是想看望他们,可就麻烦了。你居然同意我的说法?”
“这有什么,我反正来无影去无踪的,再说,哪个敢跟踪京畿卫指挥使,我就把他抓进去拷问拷问。”
静姝在密室之中给老婆婆把了脉,开了一剂药,“此药每日两次。十天后。我再来。对了,十天后,可能你们就在我的庄子上了。”
老头子问道,“你的庄子?保险吗?”
“当然,肯定不会有人发现的,我定期去庄子上为你娘子治疗。”
于是,雷震霆在深夜将这对老夫妻偷偷送去了淮远山庄,淮远山庄都是萧家的世仆,嘴巴紧得很,不该说的都不说,而且姚黄的老娘也在庄子上,都是些勤快的老实人,因此没多久,崖下的老夫妻两就和淮远山庄的下人们相处融洽。老头原本话不多,后来告诉大家他叫陈默,老婆子名叫英姑。
勤政殿
雷震霆将上次皇家猎场所查到的结果告知皇上,皇上气得脸色发青,“他们好大的胆子,真当朕老糊涂了不成。”
“皇上息怒。”
“看来这位置不定下来,他们的心思活泛得很呢。还有一件查得怎么样了?”
“还有一件,暂且没有头绪,因为那些刺客已死,没有对症,比较棘手。”
皇上挥挥手,“罢了,你继续查,下去吧。”
“微臣告退。”
雷震霆刚推出勤政殿,就见安王爷带着芙阳郡主。
“见过安王爷。”
“雷世子。”安王爷笑着点头,他其实也是很欣赏这个年轻人,一表人才又有能力,可惜他看不上自家女儿,不然还真是一个好女婿。
“震霆,总算见到你了。听说元宵节那天,你受伤了是不是?现在好了吗?”芙阳关切道。
雷震霆根本没有回答就走了。
“哎,你别走啊。”
安王拉住芙阳的手,“你要追过去吗?他根本就不喜欢你。你都十七了,别等他了。”
“我不,我这辈子一定要嫁给他。”
“你真是无药可救。”
皇上在御书房里已经听到他们父女两的争吵了,忙叫他们进去。
安国公府
“这次这个行吗?上次他就嫌那个刘大将军是粗人。”安国公夫人道。
“这位是我故交好友的嫡幼子,虽是从小在边关长大,却长得玉树临风,像个秀气的书生。已经入职盛京九城兵马指挥司了,做了个巡城监察使。是个从五品武官,实职。更何况,他父亲快要调职入京了。”安国公说道。
过了几日,盛京又来了一家从边疆回来的武将之家,皇上封了冀远侯,此家姓裴。安国公想让平阳嫁的就是冀远侯的嫡幼子裴叔昊。
阳春三月,正是踏青的好季节,安国公安排大家去京郊的庄子上好好玩一玩。平阳把几个好姐妹叫上了。
正当平阳和静姝几个人打叶子牌打得高兴时,听到阵阵笑声,平阳皱眉,“谁啊,在我的地盘上吵闹不休,你们等等。”
平阳走出凉亭,只见几个男人在不远处钓鱼,现在虽是三月,天气还是冷的,他们居然赤着脚坐在池塘边钓鱼。
“喂,你们是谁,怎么在我家庄子上钓鱼?”平阳问。
裴叔昊站起来,笑道,“不好意思,我们是受邀到这庄子上来玩的,您是哪位小姐?”
他的笑如同冬日暖阳,一下子就融化了平阳的坚韧不拔要单身下去的决心。
平阳回过神来说道,清了清嗓子道,“我,我是平阳县主,你是谁?”
“在下裴叔昊,家父乃冀北侯。”裴叔昊握拳作揖。
“哦,原来是客,那你们继续吧。”平阳离开又转身道,“这里太冷了,你们别赤脚了,着凉染了风寒,我们府上可不负责。”
平阳回到凉亭里,黄玥樱便说,“我想起来他们是谁,是新回京的冀北侯一家。我上个月陪婆婆去云水庵敬香,我婆婆还跟冀北侯夫人打过招呼呢。那家人很和气,很儒雅,一点都看不出是武将之家。”
“你不早说,害我出丑。”
静姝观察平阳脸色,笑道,“我听说那位冀北侯有三个儿子,还有一个小儿子没定亲呢。”
“他定没定亲跟我什么关系,对了,你跟老雷的事怎么样?”平阳坏笑道。
“哪有什么事,他对我就跟对你和孟芊芊一样没有区别,把我当成妹妹呢。”静姝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明白,自己和雷震霆有了某种很契合的默契之感。
庄子上白天发生的一切,传到了大长公主的耳朵里。
“这个裴三公子,什么时候让我看一看?”
“母亲,明日,冀远侯一家就会登门拜访您了。”安国公夫人笑道。
“好,好,希望平阳能就此定下来。”
次日朝堂之上,发生一件大事,皇上要立后,让大臣们提提意见。
立马有人站出来提议立王淑妃为皇后,还有人提议杨贵妃为皇后,总之支持这两位的居多。皇上皱眉,这两个都不是他心中的人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