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缘这个东西很是玄妙。
科学家说,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彼此之间被对方的外表长相气质神韵所吸引,这种现象就是眼缘。眼缘与人的基因有关。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芸芸众生中人与人之间的奥妙关系。科学与玄学之间在某些观点上超乎寻常的一致。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那种百看不厌、不关岁月的真正的眼缘就像热恋中的人常用来矫情的一句话:有的人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谁都代替不了的偏偏喜欢你。说白了就是咋瞅你咋顺眼,就稀罕瞅你。
所以哈,真命天子或是真命天女说是注定的缘分也言之有理,你的本命就在命运的安排下在某个转角等你的到来呢。所以说,人一生中际遇常常有,并非每段都有感动,奇怪的是,地球几亿几千万个人,我就是特别的想你。
只有你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只有你是mr/missright!
这种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的传奇故事固然玄妙,但却是真真实实地存在着的发生着的。那种梦想着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便开始孤单思念的时日里,感情呈倒梯形的与日俱增。那种你不在我眼里就是在我的心里,我不是在想你就是在想你的路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满满的都是你的痴狂状态,不止让我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更要我宁愿用这一生、下一世、生生世世永世轮回与你相拥相随,相依相伴。
有前生便有来世,笃定了这一生,就承诺了无限回转的下一世。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人生才是虚幻得近乎真实的人生。一生爱一个人,是要有多么大幸运和幸福才能够做到的呢?那得是前世目不转睛的注视才可以得到的回应吧。
前世已然,那种自从遇到你就不会在离开的努力便由今生来续。眼缘,最终会升华成情缘。惜缘,便知此生要与你痴缠。续缘,便是来生的承诺。
那种生生世世的爱意的围绕,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的熟悉感和亲近感,有相见恨晚、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恍若再生。
所以哦,当你看到了一张自己一看就赏心悦目的脸,虽不是一见倾城再见倾国但却是再见倾心了的脸孔的时候,当你的内心悸动了的那一刻,你就真真实实地被禁锢住了,被禁锢在了彼此充满爱意的逐渐变大的心形的框框中。那种“就是你了”的痴念时刻指引着自己向你靠近,靠近,再靠近,直到容为一体,再难分舍,永不分开,才从了心,随了意,follow了yourheart!
so,加油吧,有情人!你想要的长长久久,就在朝朝暮暮一时一刻的思慕中百转千回着,就在一朝一夕你侬我侬的倾情倾心的相恋中忘我痴缠着。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爱成一对心贴心手握手的双生子,彼此相生相长,永世不息。
慕颜觉得,爱情不该像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的无奈,也不该像《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缥缈,更不该像《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不堪。
如自传般的《色戒》中错爱汉奸易先生的王佳芝因为放走了刺杀对象而被惨遭杀害的故事简直就是对爱情的亵渎和诋毁。但这其实就是张爱玲自己的故事,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的遗念。
是的,能写《传奇》的,只有张爱玲。不该爱的才情一流而人情末数的胡兰成,在穷途末路的时日里“在租住的人家写文章”的时候,也只能是凭吊着曾经的爱人们的些许暖意,“依照爱玲说的用散文记实体”写出了人生反省般的《今生今世》,带着一身疲惫与一个靠开酒吧度日的丧夫老妪度过了余生。
爱情该像王朔的《过把瘾就死》中的杜梅一样癫狂得让人不敢忤逆,该像《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中纯情少女丽川般决绝得让人死心塌地,该像《动物凶猛》中米兰般的感性、冲动和毋庸置疑。
《浮出水面》慕颜看过,但她竟然忘了他的全部内容。
这部王朔和由恋人、爱人再到妻子、孩妈合作写成的小说被承认是他所有小说里写得最吃力,也是最满意的,通篇写的都是他们的感情生活。在其他的很多部小说里,也都有沈旭佳的影子。
但是这个男人心目中曾经唯一的神圣的不可一世的缪斯女神,也没能经受住岁月的磨蚀和情感的洗刷,相爱十年,结婚七年的时候,两人天各一方了。理由是激情不再,选择分手。
激情是什么?激情是和谁在一起的理由吗?激情在就在一起,不在就和在的在一起,对吗?激情不是爱情,只是荷尔蒙促进下的一种情感表现形式。用激情来诠释爱,真把自己当低等动物了?
文痞永远可以把黑洗白,永远可以蛊惑众生。
爱情不同于激情。爱情的美好不该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小说只是一种文学样式,而生活才是没有彩排的现场直播。文学作品是要流芳千古传世万代的。爱的结晶不该只是曾经拥有的证明,坚定的爱意才是作品保持经久不衰的光环。不然,他岂不是成了一个众人都可以随意翻看和嗤之以鼻的笑话?爱了就不该翻篇,著书立作白纸黑字地昭告世人了的事迹,真的就能用《橡皮人》来抵挡和无视?
王朔自嘲:“人生这场戏,我算是演砸了。”
砸了的演法他无法收场,曾经的岁月他也无颜面对。
孑然一身走到人生尽头的木心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他也有刻骨铭心的爱情吧,不去承诺和承担,似乎才是更加沉重的寄托和纪念。
浅喜欢,慢慢爱。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