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利达和格兰特对投资管理人的筛选出了结果,送到江珲手上的是三个人选。
格斯?福斯特,34岁,美林证券公司投资顾问。业绩优良,年收益达到30%。为人沉稳,出手必中,有赌徒心理,倾向冒险。
派其?辛森,32岁,美林证券公司投资顾问。业绩优良,年收益达到33%。为人沉稳,细心谨慎,有投机心理。
达达?艾伯森,30岁,高盛集团投资顾问。业绩优良,年收益达到28%。为人沉稳,胆大心细,眼光精准。
路易斯和亨利也分别为江珲提供了一个人选:
特拉?斯图尔特,30岁,高盛集团投资顾问。业绩优良,年收益达到28%。沉稳细心,曾在股灾中成功脱身。
努基?帕特洛,34岁,摩根集团投资顾问。业绩优良,年收益达到30%。果断大气,做事认真。
江珲审视过五个人的资料,选择了达达?艾伯森。江珲把所有院线的资料递给达达?艾伯森:“这是电影院的资料,你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收购这些电影院,组成我们自己的院线。”
达达?艾伯森接过资料,皱了下眉:“红色影业是我们的,您是想把这个院线放在红色影院之下吗?联邦有法律规定,影片发行和制作不能是同一个公司。”
“这个我不太清楚,你自己看着办。如果需要开办新的公司你可以联系享利,我会给你授权的。”
“还有人手,我一个人不可能做完这么多工作的。”
“这个我没办法提供,你需要自己招人,我可以给你授权。薪水你和利达商量,我最后签字。”
达达?艾伯森点头同意:“好的,老板。我有个提议,基金公司需要分散。您大概是不想别人知道您的资产和身份,那么只有一家基金公司太少了,我们需要分散到几家,这样才能保证别人查不到您的身上,并且分散开来有利于行动。如果一家基金公司得手的次数太多,会引起同行的窥视的。”
江珲摸了摸下巴:“好,这个提议不错。需要开几家你自己估算,我还有好几家皮包公司,你可以通过这些公司来调配资金。”
这时服务员把菜端了上来,江珲就招呼到:“来,达达,尝一尝我的国家的菜肴,希望你喜欢。”
江珲喜欢中国菜,约见达达?艾伯森的时候当然不会委屈了自己,所以他选的是一家中餐馆。不过在外国的这些中餐馆大多经过改良,并没有地道的中国味。不过再差也比汉堡什么的好吧!
家常豆腐,小炒青菜,葱爆羊肉,排骨莲藕汤,两份牛排。
为了照顾达达?艾伯森,江珲点的菜大多是些很正常那种,没有特别辣或者特别古怪的。老板第一次请客,达达?艾伯森也不好拒绝,大多数菜都尝了一下,不过最后还是选择了牛排。江珲也没有说什么,美食这种东西,不能享受真是一大损失啊!
汉保,披萨,可乐,炸鸡,这种东西有那么好吃么,吃了几十年还吃不够吗?难道我们国家的食物就不是一吃几十年吗?
那是当然了!中国的食物的确也一吃几十年,可是我们国家的食物多样化啊!就说一个面条,我们就有有凉面、挂面、扯面、桢条面、刀削面、担担面、臊子面、大刀面……
要是详细说,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更别说炒菜什么的,连西红柿炒蕃茄都有人尝试,对于一个货帝国,那可真是能做到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不重样!
综上所述,国内的饮食还真是能玩出一朵花,绝对不像国外那么单一。
很久以后,当达达?艾伯森手下的黑色基金成为世界最强的基金公司时,有一次达达?艾伯森问江珲:“江少,你当初是怎么从五个人中选择了我呢?难道真的像世人所说,你有识人之明?”
江珲喝了一杯酒,对达达?艾伯森说了一句话:“因为在五个之中,只有你的名字是叠字的。反正你们五个人的业绩都差不太多,都相当适合。我只是在这五个名字里面选了一个自己喜欢的。”
听完江珲的话,达达?艾伯森囧了!没想到事实是这样的!
平安夜后一个星期,江珲把完成的剧本《死亡诗社》送到了路易斯手上,然后坐上了飞回香港的飞机。
按照最初的计划,江珲应该是从美国直飞中国,然后坐火车回唐山。但是因为江珲携带了太多的书籍和礼物,从美国直飞中国就显的不太现实。这个时候的国情决定江珲不可能以个人的名义将许多产品带入中国,所以江珲想了个办法。
先将东西送到香港,然后以香港公司的名义将东西带回。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这个年代港资公司可是很吃香的。在香港开一家公司,然后以港资公司的名义回去给自家的中原餐馆注一笔资金。有好多麻烦的事情就可以变的简单了。
江珲可还记得那个可恶的张副局长!对于约翰这个混蛋,江珲暂时拿他没办,不过这笔帐以后总要算的;至于张副局长,这一次刚好解决掉算了,可以让父母彻底的放下心来。不然心里总是放着事,会不开心的。
综合上述考虑,江珲最终来了趟香港。
驱车在香港逛了一圈,如今的香港还是个大工地,中银大厦、太古广场、太平山……
香港能玩的地方还真不少,但是以后出名的大多还处于在建状态。不过现在的香港还真是繁华啊!至少相当于内地的07、08年左右状况。这可是二十年的差距啊!
不过87年的股灾刚过,香港还不有恢复过来。可惜啊,等十年之后,97年亚洲金融风暴,香港损失惨重,几乎就是外国资本巨鳄的提款机。那一次的打击,还是内地政府出手,才挽回了一些损失。不过香港也是惨遭重创,以后几十年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不过,自己能不能改变呢?中国要是多了一个繁华的香港,会不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江珲笑了笑,自己真是想多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个人的力量还是太渺小了。自己能做什么呢?
挽救那场危机?可能性不大,除了西方资本肆虐亚洲之外,也是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基不有打好,经济有问题,这并不是单方面的原因。除非国家出手,做出调整才有可能避免。但是97年香港才回归中国,香港人对内地抱有极大的警剔心,怎么可能听任国家摆布?
也正是因为97年那场大风暴,香港才觉得有内地支撑才能继续发展,才真正的开始正视国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