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人情
作者:海蓝梦      更新:2020-04-30 19:30      字数:2186

是的,江珲忘记了一件事。约翰不懂汉语,镇长不懂英语。所以镇长拍的马屁就变成了,好吃好喝好睡,剩下的娱乐活动一件也没有达成。杨镇长很忧伤,这年头,想拍个马屁也要有知识才能拍的动啊!

再看看自家辍学的熊孩子,杨镇长真是气不打一出来,拎着皮带就是一顿猛抽,边打边骂:“我叫你不好好上学!我叫你不好好上学!”少年的无妄之灾啊!

晚上刘钢父亲招待江家父子就是狼肉火锅。黄铜铸的炉子,下面放着红闪闪的木炭,大块的狼肉在浮白色的汤汁里面翻着油花,煮的酥烂。粗糙的大碗里面放着自家制的火红辣椒酱,或者嫩白微带青色的蒜泥,夹起一大块儿熟透的狼肉,淋漓的汁水点点滴滴的洒在实木桌上。在碗里蘸一下,放到嘴里,不由发出“嚯嚯”的声音,那鲜美,那畅快!配着身后大肚子水壶里温热的黄酒,软糯中带着点微辣,真是神仙都不要。

推杯换盏间已经晚上八九点,桌面上一片狼藉。

五个男人抹完嘴去另一个房间说话,屋子里的一切都由婆娘收拾。刘钢父亲坐大大的藤椅上,拖着长长的旱烟锅子,吞吐着云雾;刘钢、刘强两弟坐在下首,拿着小木棍剔着牙缝;江玉章带着点儿微醉,乐呵呵的看着江珲:“小珲,刚才人多,你们在山上的事情没讲清楚。现在这屋里的都没外人,你们俩都好好的讲讲。我们这俩老家伙别的不行,就是活的年纪长,有些事可以帮你们参谋下。”

江珲主讲,刘钢偶尔掺上一两句,讲完之后,屋里的几个男人的酒劲儿都醒过来了。刘钢父亲的烟袋锅子在椅子扶手上调皮的“邦邦”响:“钢啊,以前给你说过多少次?细心胆大,守得住手。这山上打猎,一个不小心就会落的尸骨无存。别看你比小珲多吃了好几年的饭,可是我看你这一次可是差江珲差的远。别的不说,就说这“守得住”,小珲看到那么多人参,就能收的住手。这些宝贝都有定数的,岂是你想拿就能拿的?贪心是要不得的。这一次,要不是小珲见机的早,你就落在山上甭想下来了!以后可要记得这个教训啊!”

刘钢点头称是。训完刘钢,又转头对江玉章说:“这次多亏你家小珲机灵啊!不然我这白发人就要送黑发人。”刘钢头低的更狠了。

江玉章连称不敢:“老哥哥,要不是你家钢子带我家小子上山,他自己一个人哪里去采参呢!都是沾钢子的福气。这人参你们家必须拿一株。”

刘钢父亲又给自己装上一锅烟,吐了口烟:“我们家没有这个福气,不能要。钢子当时不也挖了几株吗?不过没福气拿不下来罢了。”

两人你来我往的说,你有你的理由,我有我的想法。最后江珲看不下去了,插话说:“爸,你们两个不要争了。我有个提议,你们看看怎么样?”

江玉章脸一板,就要训斥江珲,刘钢父亲拦着:“玉章,我们两个争不下,就听听你家小子的想法。就算不成也算多个想法不是?”江玉章没好气的哼了一声,板着脸听江珲的想法。

江珲没在意父亲的表情:“伯,你不要这人参我爸心里过意不去,要了,你心里又过意不去。那我们就不谈这个。你也知道我们家现在在城里开了个面馆,每天都需要好多的青菜和肉,在城里买都太贵了。我想这样成不,我们家提供种子、化肥,你家提供土地和劳力,种出来后的青菜我们家收。我爸不说让您拿人参,这青菜价钱会比市面上要稍微高一点儿,但你不能推辞。”

刘钢父亲听前面的还成,后面的就不高兴了:“做生意哪里能做赔钱的买卖。你这是给我们家送钱!这个我绝对不同意!”

江珲劝道:“伯,我们家这可不是赔本生意。我给你算算。我们家在城里买的青菜品质没有家里种的好,而且还要比家里的贵上一分钱。要是量太少的话,的确没什么关系。现在我们家一天要买二百斤,这就是两块钱,一年的话,就是七百块钱。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刘钢父亲不太相信江珲的话,就看看江玉章。江玉章对着刘钢父亲点点头:“小珲说的不错,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儿。”

江珲继续掰着手指头算:“我们家城里买的青菜,回来还要摘,要洗,每天要花不少人工的。这就招个临时工,一天还要二块钱。这样算下来,一个月花费还是很多的。要是伯伯你们家给家送青菜,不但能省个人工钱,一年下来菜钱我也能省不少。您算算,是不是这个账。”

江玉章本来以为江珲在胡侃,但是按这个算法真是能省不少钱。那这样自家不是又占老哥哥家的便宜了。刘钢父亲一看江玉章的表情就知道他大大概的想法。

“玉章啊,你家小珲真是个能人。他说的都是实话,但他露了关健的一点儿没说清楚。”刘家二个男丁也都好奇的盯着自家父亲,按江珲刚才说的,好像是那么一会事儿,还少什么关键?

刘钢父亲也不卖关子,直接说开:“关键就是玉章家给的这个机会啊!要是你玉章叔不收这些菜,你上哪儿去挣这个钱?你刘钢把菜弄到城里,你就知道找谁卖?就算有人买,你能回回赚到钱?你玉章叔这是给我们家提供了个挣钱的门路啊!”

江玉章一琢磨,还真是像老哥哥说的,江珲这个办法还真是给了条路。人不怕穷,就怕没路,有了这条路,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刘钢父亲这次是真高兴:“拿这颗人参,是笔横财,也是个死水,花了就没有了。小珲说的这个种菜的事儿,才是活水。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好好干,总能发财。”

江珲也不由的暗暗赞了一声。这个大伯年纪大,心可不糊涂。趁热打铁,江珲就和刘钢去找了纸和笔,写了个简单的合同,这事儿就定了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刘钢父亲老早就让刘钢妈起床,弄了好几个菜,招待了江玉章父子。然后和刘钢赶着驴车送两人去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