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回 几度风雨 历经沧桑
作者:添禾      更新:2020-04-30 16:14      字数:3604

于易子的话停了下来,她深吸两口气,接下来呼吸越来越急促,有气无力地一个字一个字的说道:大姐,你听我说。你替我去一趟方家,我有三个孙子,给方家留一个,把其余两个带出来改姓于。这两个娃儿你好好的抚养,教他们功夫,千万记住,别再夸夸其谈,一定要懂得谦虚谨慎,好好做人,他们就是于家的根苗。于性子听了之后连连点头。于易子费劲的抬起眼皮看了一眼有点模糊的于男子。于男子这时眉头紧锁,眼眶中含满了泪水,他抿着嘴咬着后槽牙,两只拳头握得紧紧的,呆呆地看着于易子。于易子对于男子微微一笑,突然向于性子的怀中一倒就断气了。于男子顿时脑门上的青筋以及脖子上的经脉全都爆凸了出来,他大吼一声,这时就见他满脸胀的通红,浑身颤抖。于性子泪如雨下,紧紧地握住于易子的手,一动也不动。于男子站在一边,片刻之后突然嗵的一声响,直挺挺的倒在了地上。

于性子听这声音挺吓人,急忙侧头看见于男子倒在地上,一动不动,瞪大双眼,泪水还不停地向外流淌着。于性子急忙上前大声地喊道:弟弟,弟弟。可是无论怎么喊,于男子一动也不动,于性子伸出手在于男子的口鼻上一搭,发现竟然已经没有气息了,她又伸出三个手指搭搭脉,过了半晌,结果也无跳动。她这才告诉自己于男子也已驾鹤西去了。

于性子哇的一声喊了出来,立即瘫倒在地昏厥了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这才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了。她慢慢的扶着桌子站了起来,刚站稳又一次的瘫了下去,幸好瘫坐在了凳子上。她深吸了十来口气,把气息调匀之后长长吐出一口气,将自己的头发卷成一个发结放在了百会穴上,又撕下一块白布扎在发结上,捡起了那支柳叶镖,插进了自己的发结。

这时她打开客房的门,发现是店小二,她对店小二说:你替我备两口上好的棺木。一边说一边拿出三十两纹银放在了店小二的手中。吩咐完毕立即关上房门。

于性子回头将于男子抱到床上,和于易子并排而卧,在于男子和于易子的身上各盖了一块白布。白布盖住了于男子的头,而她不愿将白布盖在于易子的脸上,久久地呆看着于易子带有微笑的脸。她又听见有人拍打房门,这才上前给于易子的头盖上白布。

于性子急忙打开房门,几个壮汉抬着两口棺材来到了客房,于性子道了一声谢,就即刻将于易子和于男子的尸体分别放进了棺木。而后找来了店小二将棺木盖好钉上钉子,又托店小二雇了一条船,将棺木放上船,她自己穿了一身白衣随棺木一同回京城了。

于性子带着两口棺木回到于府,将两口棺木放在庭院里。于虾龙得知于性子回来了,赶紧上前轻声问道:大姑这是何人?他拍了一下棺木,于性子说道:一个是你爹,而另一个是你的小姑。于虾龙先是一愣而后说道:唉呦,怎么会这样回来的呢?于性子说道:都是为了你,为了你这个该死的什么传宗接代这套鬼把戏!于虾龙说道:大姑,你可不能这么讲,我是于家独苗,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留下一个种。今后我们老于家不会断子绝孙,而我们百年之后也有机会重返人间,这可是为你和小姑还有爹着想。

于性子哼了一声,没加理睬即刻背对于虾龙就向房门走去。于虾龙即刻说道:大姑,那件事是否已办成?于性子回头看了一眼于虾龙说道:我们连人家的人影都没见到。于虾龙说道:唉呦,大姑你们,唉,第一无需去杀他,第二更无需去绑架他,你们只要在他的府门前耐心等待,看看有何人与瑞灵府走得较近,而这些人又属于哪些门派的或者说是江湖中的哪些高手就行了。于性子哼了一声,说道:难道我们都是傻子吗?

于虾龙哈哈干笑了两声,手拍着棺盖,说道:你们的确不傻,可是事情并没有做成,却搭上了两条性命,这又怎么讲?于性子听了于虾龙的这些话气得嘴唇发白,泪流满面,慢慢的走到于虾龙的面前,二话不说对着于虾龙的脸一连搧了六巴掌,说道:都是为了你所谓的从二品才将我的兄弟和亲妹妹送进了阎王殿,你居然还这样轻飘飘的。说啊,你还是个人吗?你赶紧的,找块风水宝地,将你爹和你小姑埋葬了。说完她转身就进入了房间,不多一会儿提着一个包袱走了。

于虾龙吓得面如土色,浑身发颤。不多会儿,他突然醒悟了过来,他伏在棺木上放声痛哭。哭诉道:爹啊,小姑啊你们救救我吧。孩儿可不愿意就这样了结呀!他哭了半晌之后缓缓的挺直身板大步流星的来到书房,拿起笔写了一张纸,又写一张纸,最后把所写的这十张纸全都给扔了,另外又拿了一张纸,这才恭恭敬敬的写了一份奏折。而后将奏折揣到自己的衣袋里,直接来到了粘竿处,将这份奏折拿出来往慕容榕的书案上一拍,他身子向前一倾,轻声的对慕容蓉说道:大总管,在下告辞了,再也不伺候了。伺候你们,我倒了霉了。说完转身就走。

慕容蓉被于虾龙搞得莫名其妙,先是一愣,等于虾龙走后,她才醒悟了过来,即刻起立对于虾龙大声的说道:你给老娘我站住!可连喊了两声之后于虾龙并没停步,还在向前走去。慕容蓉再次大声的说道:你想不干也得得到我的批准,没有我的认可,你不干也得干!可是话说完之后发现于虾龙早已经没了身影。她哼了一声,打开这封奏折,看了一遍,发现竟然是于虾龙所写的辞呈,她哼了一声,说道:狗日的竟敢对老娘我如此放肆!

慕容蓉叹了一口气,带上这份奏折快速的来到了紫禁城,并将这份奏折递给了领侍卫内大臣后,转身就走。领侍卫内大臣却对她喊道:大总管,且慢走,这封奏折要由你亲自送,你是有权见皇上的,无需通过本官。慕容蓉这才醒悟了过来,接过奏折大踏步的走进了东华门,不多一会儿就已来到乾清宫门前,这两个小太监上前对慕容蓉说道:大总管皇上现在不在,有何事,请留言。慕容蓉说道:那拜托你们俩把这份奏折递给皇上,这可是急事。

两小太监应了一声,慕容蓉抬头四下里张望了一圈,用鼻子一嗅,觉得这个园子里暖洋洋的,一片春风,显得格外的温暖。她快速的离开了乾清宫。两个小太监对看了一下,说道:那好,我们就送到角楼上去吧,这事可是急呀。小太监点点头快速的向角楼跑去,当刚刚跑到角楼底下就被陈必报给挡住了,小太监说道:这是慕容蓉送来的急件要皇上亲自批阅。陈必报嗯了一声,接过奏折挥挥手,两个小太监便回去了。陈必报带着这份奏折快速的向角楼走去。

他来到康熙面前时,康熙正坐在椅子上和皇太后两人交谈着。皇太后微微点头说道:没想到这个陈山泰可真有能耐,早知如此,早就应该把他派出去。康熙说道:我也是这么想,但是后来朕觉得早点派出去,恐怕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因为吴三桂一拿下杭州就称帝了,虽说他并没放松护卫,可是前线也没给他送过喜讯。因此,他必定心烦意乱。皇太后点点头说道:说得有理。

陈必报双手将奏折递到了皇上的面前,皇上打开看了一眼,突然眉头一皱。康熙说道:皇额娘,请你瞧瞧这封信。这时,皇太后问道:是何人所写?康熙答道:是于虾龙。皇太后一愣,说道:于虾龙不是皇帝身边的伴读吗?他为何要写信给皇帝呢?康熙达道:皇额娘,你看了就知道了。这时皇太后将信打开,眼睛眯了起来,随后轻声读到:辞班录。几度春秋,几度风雨,风霜血液历经苦难,志向不改,少年壮士搏急流。几度风雪,几度沧桑,乱世莫道历尽艰辛,我心依旧,为难之时显身手啊。金色顿开,热血铸就峥嵘岁月,何惧风流。看完此信皇太后嗯了一声说道:他这些话是何意,尤其是风霜血液,我只听说过风霜雪雨。然后这个血雨指的是天上下来的东西,可是他这个血却是滴血的血,夜我明白是晚上的意思。

康熙说道:这句话,实质上他在对朕说,他日夜都是冒着风险为朕办事。前面这一段实质上是说了他如何为朕,而中间这一段说的是他的疾苦,尤其气人的是后面这四句话,金色顿开,热血铸就峥嵘岁月,何惧风流。也就是说朕在峥嵘岁月里还不忘记风流,同时也说他自己以将朕扶正了,可是他却未能得到风流,不是他不会风流。

皇太后一听急忙说道:可是哀家听皇上说起过,这个于虾龙不是已娶妻生子了吗?还有何不满足的?康熙叹了一口气说道:已断了根苗。皇太后听后一愣,随后便笑了起来,将信纸放进信封里。又说道:他于家断了根苗那是他没这个能耐。再说他缺德事做得太多了,所以苍天才给予他处罚,断了他的根苗。皇帝不必在意。他既然上书辞班,那么皇上准许也就行了。康熙点头说道:是,朕已经同意了,可是他所说的这些事的确也是事实,事情也的确存在。就拿明珠、图海和周阿福这三人来讲发国难财必当诛之。可是现在碍于事情繁多,而且在这紧要关头突然将这三个一品大员处置了,对国体不利,所以这才缓了下来,可这一缓下来,你瞧瞧这于虾龙就有点不耐烦,尽给朕挑骨头。皇太后听到这儿微微点头说道,那么太皇太后又是如何想的呢?

康熙答道:关于明珠、图海以及周阿福这三人,太皇太后认为周阿福可以处置,图海和明珠给予处罚也就罢了,毕竟这两人不一般,对大清也是有着诸多的贡献,还是手下留情,毕竟现在正当用人之际,不可乱开杀戒,这样会伤了满人之心。因此叫朕酌情处理。皇太后听完微微点头说道:瞧瞧哀家虽说读过一些汉文,可毕竟还不那么精通,更别说国事了。还是太皇太后说得有理,那么皇帝照办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