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回 两宫太后 各表宏论
作者:添禾      更新:2020-04-30 16:13      字数:3308

康熙的话还没说完,太皇太后便侧头笑嘻嘻地对康熙说道:快过来看!康熙急忙上前观看,就见太皇太后用棍子推着一条金鱼的尾巴,这条金鱼就一个劲儿的游,在这条鱼的搅和下其它的鱼也都跟着一起游了起来。这一游动,金鱼的身态十分的怪异,而且尾巴都张得很开,就像女人穿了一条大裙子,看上去非常艳丽。太皇太后又加速推动,只见鱼缸里的鱼儿乱翻腾,水花四溅。康熙看到此景也不自觉地笑了出来。太皇太后嘻嘻笑了两下,说道:这一招皇帝可看出什么花样了吗?

太皇太后的提问,使康熙不解,顿时愣住了,没有作答。太皇太后说道:这就叫做什么?这叫赶鱼。如果哀家不赶,这些鱼儿在这个鱼缸里逍遥自在地游动,他们愿意游就游,不愿意游就不游,等着吃等着喝,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可如果哀家一赶,它们就全都快速地游了起来。如果赶急了呢,就乱了。现在哀家所说的皇帝是否领悟到了什么?康熙顿时精神一振,说道:啊,明白了。皇祖母的意思是说朕用这个棍子用得过急了,如果朕对鳌拜再忍一忍,是不是解决班布尔善的问题就更容易一些。

太皇太后听了微微点头说道:正是。皇帝何必如此着急呢?要知道外松内紧乃是上策。可是皇帝却没办法忍耐鳌拜的傲慢,鳌拜不把皇帝放在眼中,这恰恰说明是他虚张声势,可是鳌拜的虚张声势却不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利益,皇帝可以想一想,比如汉臣就不愿意投靠鳌拜。虽说鳌拜气势十分的凶猛,可是汉臣却不愿服从于他,关键就在于鳌拜的主张与老祖宗所定的主张大相径庭。另外,满臣之中也有许多的人不愿依偎在鳌拜肩膀上。因为满臣之中有许多旧贵族,他们眼中除了皇帝之外就再也容不下其他人了,何况是一个鳌拜?鳌拜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一介武夫,所以不会被他们所认可。可是鳌拜却是辅政大臣,他们也会选择忍耐,可打心底里,他们是不愿服从鳌拜的。而鳌拜心中也很明白这一切,所以他这才会在朝堂上对皇帝做出强势的姿态,以显示他的威望,从而压服众臣。皇帝往往不得已而采纳了他的主张,使他更加盲目自信起来。很多看不懂套路的人就投向了鳌拜,所以鳌拜感觉到自己的势力正在变大、增强。

再说这班布尔善,此人阳奉阴违,阴招极多,表面上与鳌拜不相为谋,而实际上暗地里和鳌拜来往密切,鳌拜也仗着班布尔善是皇族一员,所以这才肆无忌惮。可是皇帝要知道还有一点,那就是吴三桂。吴三桂这些年来并没有闲着,他虽说有三十万精锐部队,可是据哀家所知,他有五六十万的军队。这些兵马个个骁勇善战,这些年吴三桂的兵马在云南边界上跟邻国相斗并没有停息过,所以吴三桂才是真正的猛虎,不得不引起皇上对他的注意。可是吴三桂又忌讳鳌拜,如果把鳌拜先放着不动,那鳌拜对吴三桂而言也是皇帝手中的利器。这样一来,吴三桂则不敢反,再等八年十年,到那时皇帝还不会超过三十岁,可是无论是吴三桂还是熬拜年岁都高了。俗话说得好,年事已高,不以筋骨为能,所以皇帝到了那时要想削藩,要想铲除鳌拜是不是易如反掌。

而今,皇帝以先前所说的那些事,是扳不倒班布尔善的,因为京城之外匪徒猖獗,无论是官道还是河道均有匪徒把持,南北货物经常遭劫,买卖也受到了遏制,这样子又怎么能够使大清兴旺起来?班布尔善花银子买通江湖人马,目的是为了皇帝,为皇帝排忧解难,铲除那些不听使唤的江湖匪寇,为南北货畅通打下安全的基础。如果班布尔善在皇族之中这样说,那么皇帝又如何来反驳于他或者说拿出着实有力的证据,证明班布尔善正在说谎,可惜皇帝恐怕拿不出来。

康熙听到这儿愣了半晌,太皇太后笑了一下,伸手在康熙的肩头上轻轻拍了两下,说道:身为皇帝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能够随意行事,做事稳妥那才是明君,皇帝其实不必着急。先皇在驾崩之时就已经为皇帝做好了铲除鳌拜的人手。为何要皇帝重新使用图海?图海在先帝手下本是一个杀手,可这个人因为不听先帝的差遣,先帝借此机会将他罢免,把他留给皇上。而今皇帝重新使用图海,那么图海一定会感恩,那么到了那时,图海就是皇上的一把利刃。就算是涂海到了那时年事已高不想干了,或者被鳌拜暗地里收买了,那么皇帝也不必着急,因为还有一人皇帝可用,他就是秦百川。

秦百川原本就是博尔济吉特家族的一员干将。他奉先帝旨意,拜金海龙为师,后来金海龙又将他送到了金哪吒的手下,现正在和金哪吒学催命掌,而这个催命掌就能够破鳌拜的金钟罩,再过两三年,秦百川一定会还朝,到那时,皇帝手头上又多了一员猛将,何愁鳌拜不灭?

太皇太后说到这儿,叹了一口气。康熙愣在那里低着头却一语不发。太皇太后拍了一下自己身边的一棵玉兰树,说道:瞧瞧这树今年也不知着了什么魔,竟然开出这么多的花,而这些花香气浓郁,这树已有八年未开花了,所有的花匠对这树究竟是什么问题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可是哀家偏不愿放弃,将它继续留在宫中,哪怕它就是长不出叶子也无碍,只要他这棵树依旧活着就行。时隔八年,看看这么多的花开了出来,三丈之外都能闻到它的花香,是不是十分的令人疼爱?

皇帝这次拿鳌拜的行动,是冒了一定风险的。皇帝原先所安排的那些花招,结果竟出了纰漏。可是皇帝还是有福之人,一位良才从天而降,助皇上一臂之力拿下了鳌拜,也就意味着老天爷是有眼光的,他们也竭力的在辅佐皇帝,皇帝就应该抓住时机,别辜负了老天爷。可是皇帝如果组织不好,反被人咬,到了那时老天爷恐怕也不会再出手了。因为老天爷总愿意帮聪明能干的人,皇帝是否意识到?

康熙这时脸也阴沉了下来,就像一个斗败的公鸡一语不发。太皇太后又说道:好了,皇帝一心想扳倒班布尔善,皇帝想使用的那些招数,为何哀家说不管用?皇帝可能还不明白,皇帝应该想一想,皇帝想取到那些书信以及字据是十分容易的,在京城之中,可以找到这样的人,善于模仿他人的笔迹,写上几个反字,那么就凭这个拿下班布尔善何足挂齿。可是皇族之中一定会骚乱,大家的心不再安定,引起皇族内部人人自危,与其挨整还不如举旗造反。到了那时再加上吴三桂趁虚而入,这样内外夹击皇帝恐怕日子会不好过,要想扭转这一切也似如登天。所以在铲除班布尔善时一定要使得皇族里的人无话可说,事实依据确凿,也使班布尔善在爱新觉罗家中无法辩解,这才是扳倒班布尔善最佳的办法,如果没有这一招,那么还不如等一等。

康熙听了微微的点了下头。太皇太后对康熙说道:皇帝现已明白,其实哀家心中也很明白,不过不打紧,眼下鳌拜被除,也可以此警告班布尔善,使其把自己的利爪收回去,这也不是没有好处,皇帝可以趁此机会壮大自己的人马,以备后用。

康熙嗯了一声,说道:是,现在朕已知晓。太皇太后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哀家也想休息了。康熙这才离开慈宁宫。等他一走太皇太后轻声的对苏麻喇说道:瞧瞧皇帝翅膀硬了,想要兵权了,怪不得这株玉兰树又重新开花了。

康熙已经来到了后花园,而后花园里正有一人在荡秋千,这人就是皇太后,但身边却无人伺候,康熙觉得有些奇怪。康熙走上前,陈必报刚要通报,却被康熙拦住了,随后陈必报也悄悄的闪到了一边。康熙这时来到皇太后身边,见皇太后正闭着眼睛,脸上露着微笑,嘴里哼着民谣,前后摇晃着十分的舒服。康熙说道:皇额娘为何一人在此?皇太后一听有人在和自己说话,即刻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康熙。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用手捂住自己的嘴,随后笑眯眯的说道:原来是皇上,哀家在此休息,觉得今日里气候宜人,十分的爽快,闻着花香,心中又有乐曲声。这样的日子才是哀家想过的呢,说完嘿嘿了两声。

这时皇太后发现康熙脸色不太好,眉头一皱,问道:皇上怎么回事?是不是又碰到什么难题了?康熙点头道:正是,皇儿甭想从皇祖母那里得到支持,也甭想得到她的指点。皇祖母对皇儿铲除鳌拜、拿下班布尔善还有些看法。不过说的好像也挺在理。这时皇太后哈哈一笑,随后腰肢一擺,从秋千上下来了。来到康熙身边,一只手搭在了康熙的肩头上,说道:皇儿,其实皇儿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人的想法都不重要。为何古人要在后宫与乾清宫之间建一座断魂桥,就是这个意思。可是当今皇上好像是一个摆设,这样的皇帝又有什么威严可讲。由于本宫对朝堂上的事情不予理会,也根本不想去理会,所以一直没有细想。可是如今本宫觉得皇帝有些愁眉不展,这才使得本宫想了许久,这才想明白了这断魂桥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