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了上面的心思,卡梅隆自然就希望能对“n.v影效“了解的更深入些。
对于这种要求,穆伦心里当然是非常乐意了,他邀请卡梅伦参观了公司的所在地,位于洛杉矶市郊区的一座巨大库房内。
在这里,卡梅隆还见到了其它一些市面上还没有的技术:
比如一种面部立体扫描技术,这是一个圆柱形的装置,使用时将它罩住被扫描者的头部,或是模型什么的都可以,然后通过光线扫描,就可以在电脑中逼真的做数字成像。
通过这数字图像,后期可以很方便的做出各种现实中真实的表情,卡梅隆亲身试验了一番,很快就做出了一个2分钟的幽默短片,让他觉得非常的神奇。
其实卡梅隆不清楚的是,这套扫描装置其实只是从月球基地里生命特征检查系统的一个小子系统演变而来的,能做的可不仅仅是对面部进行扫描那样简单,而是对面部皮肤之下的肌肉也进行了深度扫描,所以后期可以根据表情来调动相应的肌肉形变函数进行运算,最后制作出的人物表情就会非常的生动和准确。而这些功能的原始设计是用来做精密的医学诊疗的。
穆伦也告诉了卡梅隆,“n.v影效”的工作都是基于自己专利的一套特效软件,这套软件被称为“n.v.simulation”,简称“n.v.s”。
目前这套系统内部已近建入了人物的骨骼运动,动作生成,肌肉形变的计算;还有皮肤随着肌肉的变化,面部的表情,人物的毛发运动,布料随着人物运动的运动等计算;以及光影计算;固态、液态与气态的流体模拟计算等,未来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更多的应用模拟计算。
另外还有一个单独的模块,专门用于模拟最多十万人的群体场景,或是复杂场景的运动。
为了高效的利用这套软件,公司还专门开发了专利的计算能力共享技术,就是要接近100%的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的处理能力,通过分布式计算,合理的安排运算周期和进程,从而大大的增加计算效率,节省处理的时间。
也这是因为这样,公司才能保证3天时间就完成您指定的画面制作,而且完全是在正常的工作时间里完成的,没有加班赶进度。
穆伦说的这些还都是明面上的,其实连他都不知道的是,在这件仓库里有一个专门的机房,里边设置了约有960台的目前配置最高的服务器,还有相应的冷却系统,但是这些都是一种伪装,因为在这960台服务器中,其中的一台里边安装了一台月球基地提供的小型量子计算机,这台量子计算机才是各种计算和渲染的主力。
当然了,为了保密,操作和维护机房的都是生化人这也都是必须的安防手段。
这次的参观让卡梅隆非常的满意,随后他就给林宇浩打了电话,感谢他提供了这样的一家公司给自己。
在闲聊中,卡梅隆还透露了一个信息,他从新线影业哪里得知,新西兰的一个叫彼得.杰克逊的胖子导演准备筹拍魔幻巨著《指环王》,他这个人是个狂热的《指环王》爱好者,很早以前就有这方面的想法,现在在好莱坞一直再找投资,新线影业已经有些心动了,所以你们“n.v影效”可以找新线影业去试试。
这部影片根据小说改编的,全长可能要10个小时,所以计划分成3部拍,每部初步大概一亿美元的预算,算是不错的客户。
不过有一点的是,彼得.杰克逊自己也有一家特效工作室,所以可能竞争会激烈些,你们多努力吧。我这边现在对“n.v影效”非常的满意,合适的场合也向很多公司推荐你们的。
林宇浩非常的感谢卡梅隆的帮助。
他听出他的意思了,卡梅隆会向新线影业推荐自己的“n.v影效”,所以如果自己的公司的确能展示出了非凡的实力,而且性价比又高,那么作为投资方的新线很可能会选择“n.v影效”,从而踢掉彼得.杰克逊的特效公司。
后来的发展也大致和林宇浩想的差不多,不过也有一些出入。
对于“n.v影效”的技术和实力,新线影业包括杰克逊本人都非常的欣赏和佩服,而且“准同步后期制作”更让新线的人非常的满意,这个能大大的节省后期制作的时间和费用,可以说是特效行业的一场革命。
不过对于杰克逊的“维塔数码”来说,他们也并不是一点优势都没用。这个电影中一个关键的角色就是“咕噜姆”,会完全使用特效来制作,“维塔数码”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技术,但是和“n.v影效”相比,他们自己也自觉落后许多。
但是“维塔数码”有自己的一个庞大的美工、模型、服装、道具团队,《指环王》这部影片是描写的中土时代的事情,所以这些也都非常关键,况且“维塔数码”为了拉投资已经做了许多前期工作,比如在拍摄场地植树绿化,建造霍比特人的穴屋,制作服装,盔甲,刀剑等等,所以完全抛开他们也不现实。
因此刚开始大家都吵作一团。
新线非常希望能用到“准同步后期制作”技术,先不说效果,只说能节约的资金和时间就不是一点半点的,毕竟同样的效果下,省钱省时间就意味着电影赚钱的可能性在增加;“n.v影效”则强调自己可以非常完美的按时完成这部电影的所有特效制作,而且花费更低;而“维塔数码”则认为自己已经为电影投入了许多的资金和人力,现在降低自己的比重是有违合同精神的。
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完美的平衡这双方的优势和利益呢?新线的人想的都头疼了,直到在一次会议上,一个助理秘书小声的建议道:
“可不可以建议他们双方共同组建一个新的公司,结合两者的优势来加入到这部影片的制作中?”
这是个好办法!新线的人将想法和双方说了,最后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法可以接受,然后就又是一番基于利益的谈判,最后的结果是三方都做出了一定的让步,达成了共识:
“n.v影效”与“维塔数码”没有再合资建立一家新公司,而是直接两家公司合并,组成“n.v&weta数码影效”公司,简称“n.w影效”,持股比例为n.v持80%,weta持20%。
另外原来“nv影效”公司中负责硬件研发制造的部门被单独独立出来,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取名为“nv影效技术”,和“n.w影效”只有合作关系而没有行政关系。
这里是最体现基地技术的部门,林宇浩当然不会让任何外人接触到。
其实林宇浩同意给“维塔数码”这20%的股份,完全是冲着杰克逊知名导演的这个身份来的,希望这位导演以后也能给公司多拉些项目才好。
在这里,彼得.杰克逊也体现出了他过人的商业眼光。他在看了“n.v影效”的制作后,就直觉的感到了未来单凭技术恐怕没有什么公司会是“n.v影效”的对手,而美工、模型、服装、道具这样的团队如果肯花时间和投入,“n.v影效”组建起来也不会是很难的事,所以乘着现在对方在这方面有求于自己,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份额才是最正确的事情,不然等过段时间,可能就真没自己什么事了。
新线影业当然也作出了不小的让步,以前特效公司的收费都是按固定的镜头数收费,而这次新线同意了新公司以分成的方式来结算制作费用,就是新线在电影制作中只用支付很少的钱给“n.v&weta数码影效”公司,等电影放映结束后再以分成的方式结算。这也算是业内的首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