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诚实地对读者说,这部作品很特殊,其中描写的生活背景并不存在;主人翁却是我十分熟悉的朋友和同事。这听起来有点荒唐,一个虚拟的空间如何把活人请进来?
答案只有两个,一是所描写的人物本身具备传奇色彩,再不然就是作者有狂想症。
是,也许吧,传奇和狂想就是文学的土壤,我要说的是,把一位传奇人物与狂想症结合在一起,不是意愿所能左右的,而是多种契机碰撞产生的奇缘。
2009年,我参与京沪高铁建设,一天,沿着高铁占道往前走,路过一个被废弃的村子,上千户家园,说不清的房子,全都空空地静在一处,硬是把一个又一个的空旷叠加在一起,考验着人的承受力,站在村头,迎面扑来的是家园被遗弃的气息,这是介于生死两界的乔迁弥散出的离人气息,嗅着它,感觉坠入时空的河流。忽然间,我脑子里闪出一个奇怪的意念,白天都是这样,到了夜晚呢?
不走啦,我要留下来体会这样的一个夜晚。
太阳快要落下,我一个悄然进村,发现所有的家园,房前院后种着许多树木,能认识的,有枣树、杏树、桃树、楝树、槐树,每棵树好似知道了末日的来临,半清半黄的叶子秋雨般地零落。
到了村子中间,发现一棵柿子树下站在一个小矮人,他没有察觉到周围的动静,我喊了一声,他没有反应,直觉告诉我,他不但身矮,而且耳聋。我静静地看着,他呢,也在看着,抬头看着树,眼皮快速地颤抖,不经意地伸手拍拍树干,哀叹一声。
让人明显感觉到,在这棵树上,寄生着一个难以忘怀的旧梦。
不想打扰他,顺着小矮人背影的方向走过去。
不一会,夜幕降临,整个村子消失了,但感知到周围都是空荡荡的院落和没有落锁的房门,这种空中有形,形中有空的感知,一下被黑夜揉成了空洞,而偏偏这个时候有一个怪异的声音,打破这样的寂静,那是小矮人在烧饭。
黑夜有一种神奇的功能,能把记忆中的人和事在脑海中复制,于是,我不由想起在国企当领导时,有一位小矮人,聪明睿智,棋艺超群,因为棋,我和他成了棋友。
一次,单位建职工宿舍,一些领导“当仁不让”,让我很为难,小矮人笑着说,“可要我帮忙?”
我心想,你一个收购皮张的人,能帮什么?他笑了,说,“下棋,你的烦心事到了明天就化解了。”
我以为小矮人是为了下棋随口一说,没放心上,第二天,后勤的同志向我反映,说,植树的时候,在新建宿舍门前挖出几个骷髅头……
这事过了好久,我才知道是小矮人的阴谋,不过,我要感谢这个“阴谋”,几位争着要房子的领导在骷髅头面前望而却步。
在我和小矮人相处的几年内,他帮我化解许多难题,后来,我调到走了,从此与小矮人失去联系。
离开“空心村”不久,我接到战友电话,说,一位战友妻子死了,我这位战友在文学上很有研究,可以说,我如今能写一点文字全得益战友的引领。可惜的是,他这个人太清高,在单位孤傲,下岗后更加孤冷,以至于妻子生病都无钱医治,战友们帮他,反而被他认为是“施舍”。
参加完战友妻子的追悼会,我心里很难受,凭着战友的才智,学识,在这个改革开放年代,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就因为文学梦,让他长梦不醒!不知为何,每当想起战友都会莫名想起小矮人,两个人在形象上有着那么大的反差,而在性格上,同样有着惊人的距离,假如,小矮人有战友的文化底蕴,战友有小矮人的豁达睿智,那么,毋庸置疑,他们都是传奇!
思考中,我发现一个人生哲理,一个人的某种技能,才智,并不能在社会上发挥作用;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把有着不同技能,不同文化背景,性格各异的人凝聚一起,找到一种“克短优长”的组织形式,才能形成一方天地,让此生大放异彩。
【木工坊】,就是把战友和小矮人用文字拉在一起,凭着我对他们的了解,文字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