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膳用罢,柔贵妃便差人摆了一张白玉琴在桌畔,笑道:“翎歌公主琴艺卓绝,那日留芳殿中曾已一曲招呼百鸟,让人闻之惊叹,不如今夜再为本宫抚琴一把,好不好?”
</P>
“好啊。”汐颜佯装欢快的答应,又玩笑道:“只怕儿臣一曲琴音之后,这依柔殿就成了鸟儿的天堂了,那母妃与儿臣可是住在哪里呢?”
</P>
“若如此,那本宫就陪翎歌公主一起鉴赏着人间难得的仙境,岂不更好?”柔贵妃笑着,却满面忧愁,旋即又是一声长叹,道:“琴声最能舒缓心情,让人放松啊。”
</P>
汐颜虽不解她为何如此愁然,却已未曾再问,只是心里那层不安越来越深,激起心中那汹涌的疼痛。素手微执,波动琴弦,一曲佳音,如月而泻。
</P>
想起在现代的时候,每逢月夜,沁颜总是喜欢将古筝摆在阳台上弹琴给奶奶听,月下的沁颜一袭水粉色高腰及膝裙,乌黑秀发轻拢于背后,微风徐徐吹过,犹如月中仙子一般美丽。
</P>
她还记得沁颜最喜欢的那首歌,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一直都猜不透沁颜为何会喜欢那样一首古老的歌曲,只是此情此景想来,却也别有一番滋味的。
</P>
想到此,她不禁开口吟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再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P>
一曲唱罢,那厢却迟迟没有动静,汐颜纳闷的抬头,却见柔贵妃正托腮沉思,良久才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倒写的贴切。”
</P>
汐颜知道她准是又将这句话联想到了自己,忙笑道:“母妃虽然身居高处,可因有父皇庇佑,又怎会‘高处不胜寒’呢?儿臣倒喜欢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P>
语罢,忽而扭头看向窗外,模糊的窗纱遮住了外面正冉冉而起的明月,可那一些光华却如何也遮掩不住,星星点点的流泻于窗台那株水仙上。
</P>
汐颜望着那水仙,再望一眼窗外那朦胧的月光,心里那沉重的不安像是忽而找到了出口一般的澎湃而出,丝丝缕缕的蔓延至心底最深处,继而激荡起一层恐慌。
</P>
她一个激灵站起身,双膝撞翻了身旁的白玉古琴,而她浑然无觉一般几步上前推开窗子,窗外,月如银盘流光熠熠,照亮了她此刻清冷的双眸。
</P>
她回身,望着有些局促不安的柔贵妃,颤声问道:“今日是十五,月圆之夜?”
</P>
“今日、今日怎是月圆之夜呢?”柔贵妃紧张的上前拉起汐颜不停颤抖的胳膊,佯装平静的道:“明日才是月圆之夜呢,虽然月儿一样明亮,却终是差了一天的。”
</P>
“母妃何苦瞒我?”汐颜用力的推开她的手,哭道:“母妃知道今日是月圆之夜,所以才伙同阿宸留我在宫中,定是阿宸的主意,他怕他的病魔伤害到我,对不对?”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