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芷正在穿衣,见韩氏过来了,眉眼都是笑意,心里明白,却依旧装糊涂:“娘,我刚才听到祖母嚷嚷着把秀珍给中玉表哥了,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
韩氏笑着拿了桃木梳,走过去给青芷梳头:“自然是真的,中玉已经带着秀珍走了!”
青芷笑嘻嘻一拍手:“啊,真好!五姑母那么疼爱中玉哥哥,说不得过几日就要有喜酒吃了!”
韩氏也笑了起来。【本章节首发、,请记住网址()】
她心里觉得畅快无比,只是压抑惯了,心里再开心,也只是弯起唇角微笑而已。
母女俩用罢早饭,青芷正要起来收拾碗筷,荀红玉就来叫青芷了:“青芷,咱们快去采芝麻叶吧!”
青芷早就盼着去采芝麻叶了,闻言忙看向韩氏:“娘——”
韩氏见青芷眼睛亮晶晶的,知道她很想去,便道:“拿上草帽,太阳一出来就戴上!”
她打量了青芷一下,见青芷穿着青布窄袖衫,系了条月白布裙,都半新不旧的,倒是做活的合适装束,只是青芷如今长得快,这些衣服都略有些短了。
看来得再给青芷做几样家常穿的布衣布裙了。
青芷答应了一声,去拿她的草帽和小背笼了。
韩氏见红玉笑嘻嘻站在那里等青芷,便洗了两个钟佳霖送来的甜瓜,怕婆婆听见,悄悄递给了红玉,轻轻道:“挺甜的,拿回家吃吧!”
红玉刚要道谢,韩氏忙摆了摆手笑着道:“自家人,别客气!”
青芷背着背笼,跟着红玉出了大门,两人一起向东去了——红玉家的芝麻地就在学堂东边的岗地上。
这时候太阳还没出来,天空碧蓝,薄薄的晨雾飘荡在绿树和芝麻地里。
采摘芝麻叶的人应该不少,青芷和红玉走在田间的小道上,不时听到芝麻地里和玉米田中传出的歌声。
两人很快就走到了红玉家的地头。
青芷看着比她的个子还高的芝麻,凑上去嗅了嗅,正要和红玉说话,忽然听到了芝麻地里有人在唱歌,忙听了起来。
那人唱的正是宛州的民歌:
“濛淞雨儿点点下,偏偏情人不在家;
若在家,任凭老天下多大。
劝老天,住住雨儿教他回来罢。
淋湿了衣裳事小,冻坏了情人事大。
常言说,黄金有价人无价,黄金有价人无价——”
听到最后一句长腔,红玉的脸就红了,啐道:“大天白日的,唱的是什么呀!”
青芷早听出了是马三娘的声音,不由也笑了,道:“原来是马三娘啊,她唱歌可真好听!”
这时候又有人唱了起来:
“高高山上一树槐,
手攀槐枝望郎来;
娘问女儿‘望什么’,
‘我望槐花几时开’。”
青芷听出了是红玉娘的声音,不禁拍手道:“真好听!”
马三娘和红玉娘一早过来采摘芝麻叶,采得开心了,就对起歌来,此时见青芷和红玉来了,忙道:“快过来吧,一会儿太阳要出来了!”
红玉和青芷清脆地答应了一声,沿着田垄,分开一人高的芝麻棵,往马三娘她们那边走去。
这时候芝麻棵已经开始挽顶了,底部的芝麻叶子也由绿变黄,正是采芝麻叶的好时候。
红玉娘笑着道:“快采吧,这时候芝麻叶湿漉漉的,采起来不粘手,等太阳一出来,就不好采了!”
青芷只知道大人都让七月的清晨起来采芝麻叶,却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道理,不由有些好奇,伸手摸了摸一片芝麻叶,果真发现芝麻叶上湿漉漉的,很容易捋下来。
她这才明白宛州乡下为何都是七月的清晨去采芝麻叶了。
原来芝麻叶上有一层油,采的时候沾手,容易破叶,而到了七月,白天热夜里凉,早晨起来草叶和庄稼上都有露水,芝麻叶上也有露水,采摘的时候很顺手,等太阳一出来,就又不好采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青芷不禁有些开心,笑了起来:“原来如此,我竟不知乡下种田居然有这么多讲究!”
红玉娘听到了青芷的话,不禁也笑了,交代红玉和青芷:“你们两个小姑娘要记着我的话——‘顶叶嫩下叶老,中间叶肥色正好’,采芝麻叶,不采顶叶,不采下叶!”
马三娘“扑哧”一声笑了:“罢了罢了,就你懂得多!红玉和青芷年年都来采芝麻叶,怎么可能不懂?”
红玉娘也笑了起来,一边飞快地采摘着芝麻叶,一边又唱了起来:“石榴开花叶儿稀——”
四人都采得飞快,待得日头升起,红玉娘和马三娘背的大背笼都装满了碧生生的芝麻叶,青芷和红玉的小背笼也装了不少芝麻叶,四个人的手都粘满了芝麻叶上又黑又黏的油泥,笑嘻嘻说着话往西回庄子上去了。【本章节首发.,请记住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