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孩斗气,喂饱了金鱼,却看饿了我们。
这一饿,饿得低头看翻滚的鱼浪都像公园门口左边那几间小吃摊,听说金鱼吃不得,不然像原始人那样直接抓起来生吃,算了,还是架火原地烤鱼吧,烤出来的鱼油滋滋滋滴在柴火上烧得更旺,想想就流口水。
许汝芯白了我一眼,终于舍得从小孩长大为十七岁的她,低头把手里可密封的塑料袋翻过来抖干净残留的鱼饲料,伸手抚摸一条抢食的金鱼,眼里带着笑意说道:“从今天起,我喜欢鱼了,你以后不准吃鱼肉听到没有。”
我很想拒绝。
最后点头说好。
她莞尔一笑,很满足。
原路返回出了这个沾满俗气却又残留诗意的小岛屿,顺着水池另一边继续绕了个半圆回到公园门口,左边成了右边,唯一不变的是左右两边都是瘦高个子,倔强地守着大门,迎来一波又一波乘兴而来的来客同时送走一波又一波满载而归的归客。
它们不知疲劳,不知年月日,不懂雪花飘落大地的诗意,它们活着,只知道有人进来就有人出去,很平常的事情。
我突然很想知道这种树叫什么名字。
这是沙煲粉,老板娘说。
啥?
沙煲粉,沙煲煲出来的米粉。老板娘指了指立在一旁招牌上的沙煲粉三字,又指了指手里忙活着的沙煲,看了眼我们,笑着问吃什么。
我说就沙煲粉吧,许汝芯估计吃过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小吃,抬头看了一遍印在小摊上方特大字号的菜单和实物图,点了一份云吞。
点完单,找位置坐下。
小摊就一间几平米的房间,本来就小,放了食材杂物之类的也就没剩下多少空间,老板娘便索性把炉子搬出路面,清凉省空间之余也好散去烟火,炉子出了路面,桌子当然是更远的路面,还好好吃这口的不介意这些小节,反而成为路边摊的一种特色。
头顶没有遮阳伞,但阳光只能在头顶的头顶暗自发火,晒不到这一片桌子,这是一棵怕是活了几十上百年的大树,树头不在这边,然后半棵绿树出墙来,膨大的枝干带着茂密的树叶在头顶肆意生长,撑开一把天然大伞。
也许孤独如百年老树,受够了高高在上的不食人间烟火,只是出墙来感受一下烟火气息。
不管如何,大树底下好乘凉,总比呆在密不透风的包间吹着不近人情的空调好吧。
见识少未必是一件坏事,至少自我安慰自娱自乐。
等待间隙把视线从头顶收回来,看向忙着的老板娘,四个炉子,三个着着火煮着东西,不管是沙煲粉还是云吞,火跟食物之间都是隔着那一个煲底烧得发黑的沙煲,老板娘一边调节火候,一边用寻常两三根筷子长的加长筷子翻着沙煲里的米粉云吞,静静地,很认真。
沙煲冒着泡,翻滚着。
香气飘来,飘散。
本来只是眼睛看饿了的我们,此时此刻才发现肚子也跟着饿了,越看越饿,越饿越感觉时间漫长,就像看着老师一个个提问就是等不到下课的那种煎熬,等啊等,千呼万唤始出来,两煲热气腾腾的沙煲终于端过来。
老板娘去而复返,端来一小碟裹着辣椒的肉。
这又是啥。
辣鸡。
啥?
辣鸡,辣椒炒鸡肉,沙煲粉的绝配。
我总觉得老板娘在骂我。
许汝芯接过我撕开包装袋的一次性筷子,夹了一个云吞轻轻咬了一口,觉得烫嘴又放回沙煲里,左手拿着勺子重新舀起放到嘴边吹了吹,后知后觉想起我刚才愣在那里的尴尬表情,似乎很同情我没吃过沙煲粉,轻轻一笑。
我拿起筷子却不急着下手,侧过身子看了眼两个沙煲煲底,日复一日地灼烧,煲的把手和堡边还是褐色像瓦片的原始颜色,煲底却已经像碳一样黑乎乎,甚至沾着油腻的一层黑色薄片,手痒痒看着很想刮掉,又怕弄脏手。
见微知著,只能说,这间店的生意很好。
沙煲不易散热,上桌之后还冒着泡,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沙煲里就有几块豆腐——当然不是豆腐,豆渣,豆腐的孪生兄弟,再拿筷子翻了翻,米粉,炒花生,酸豆角,酸辣竹笋,豆芽,白菜,腐竹一样叫不出名字的薄片,还有一颗鹌鹑蛋。
这简直就是一煲大杂烩啊。
“沙煲粉,主角是米粉,但我更喜欢作为配角的这些小菜,每次都是挑着吃完配菜再胡乱扒拉剩下的米粉,所以与其叫沙煲粉,还不如叫沙煲配菜更贴切。”许汝芯吹凉了一个云吞,轻轻咬了一口,味道似乎还不错。
“配角再厉害也是配角,不是主角的命,主角变了就不是原来的那场戏了。”我拿筷子稳稳夹起一粒炒花生送进嘴里,再依次吃一条酸辣竹笋一粒酸豆角,试图找出个中喜厌。
“矫情。”许汝芯咬了一口忘记吹凉的云吞烫了一下,急忙张嘴散热的同时怪罪于我的矫情,又白了我一眼。
我乐在其中。
管你媚眼还是白眼,都是看的顺眼。
酸辣竹笋最好吃,不吃酸的我破例重新下筷。
酸豆角次之,能接受这种酸。
炒花生大失所望,浪得虚名。
觉得好吃,我夹了几条酸辣竹笋给许汝芯,她本来忙着吹凉她那一煲云吞,没空搭理她以前吃过的沙煲粉的配菜,拗不过我的再三叨叨,还是尝了一口。
这一尝,直接反客为主尝光了我沙煲里能挑得出的所有酸辣竹笋,还不尽兴,拿筷子再三翻了一遍确定没有后可怜兮兮地看着我。
我很无奈,看到这表情心里一软。
没办法,只能厚脸皮地笑着问老板娘能不能加多一点酸辣竹笋,不忘说着确实是大实话的老板娘手艺真好太好吃了以后推荐更多的人过来吃之类的,老板娘倒也好说话,听着这不眨眼一口气说出的称赞的话笑意满满,返回里屋翻出一个装辣鸡的小塑料碟子给我们,叫我们喜欢什么就加。
谢过老板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夹了满满一小碟的酸辣竹笋小心翼翼护着回到桌子,继续这顿意外之喜的午餐。
“以前我怎么没感觉这么好吃。”许汝芯顾不上受冷落的云吞,一筷子一筷子吃着酸辣竹笋,我看在眼里乐在心中,也就安心当个观众看着她一个人独享这美味,比我自己吃还开心。
“可能是因为我的存在吧。”我抽出桌面纸巾盒里一张纸巾,伸过半张桌子帮她擦了擦嘴边红色的辣椒油渍,像昨天她那样。
许汝芯又白了我一眼,白眼之后才发现我早已停下手里的筷子,小碟里的酸辣竹笋所剩无几,她唉了一下,夹了一条伸到我嘴边。
一瞬间,我在她眼里看到了自己。
慢悠悠吃完这顿午餐真正主角的酸辣竹笋,时间流转万物生长,不管是沙煲粉还是云吞都不烫了,吃起来快了很多,酸辣竹笋美味在前,后面下肚的反而不觉得多么好吃,就像经历了高考再回头重温小升初考试,不是小学考试不难,但此刻做起来就是简单。
唉,怎么越来越啰嗦了,看来又要挨白眼了。
吃完午餐结完账,打算找个安静清凉地方坐着好好吹吹风吹吹水,不想原路返回进入公园,刚好前面这条街不是死胡同,那就来一次曲径通幽处吧,最好走出一个世外桃源。
结果很无奈。
这条街尽头是一个门口,铁门大开,一片空地之外是一排二字排开的大树,大树底下自然是一条水泥路,树叶遮顶,树下还有喜阴的灌木,并肩而行走在其中倒也挺幽的。
许汝芯抬头看了看这异于先前见到那三种树木的新品种,伸手摘了一片树叶,叶子两指大小,中间一条清晰的中轴线一劈为二,应该是生物书里所说的双子叶植物,等等,算了,记不清楚了,她似乎想到了什么,转身把这片新鲜离枝的树叶递给我,也不管我接不接。
“呐,这是我今天送给你的礼物。”她笑得很纯粹,不觉得是一件多么珍贵的礼物,但一定是很真心那种。
“一片树叶?什么意思。”我很纳闷,但右手很自然地接过,实在想不明白,只能低头端倪,希望能看出什么。
除了一片绿油油,我看不出什么。
她只是看着我笑,也不解释。
“好啦,不逗你了,也没什么意思,就是天马行空突然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你,就这么简单,你不喜欢?”她最后一句放轻语气,似在询问,其实是在陈述。
你不喜欢?
喜欢喜欢,喜欢的很。
她很满意,转身走在我前面。
走尽这条树荫下的小路是一座小桥,右边是公园里另一个大的湖,水流临近桥边冲击不知道人为还是天然在此的石头突然变窄,但桥下岸堤毕竟比湖面低不了多少,水流缓缓流下左边的斜坡,说是桥,也是一个坝。
坝下一个近乎静态的小水池,再往下就是泥沙阻隔的涓涓细流了,有了泥沙,慢慢就有了草木,顺道堆积不知从何而来的垃圾,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片荒废的肮脏野外之地。
停下脚步认真听了一会似有似无的水流声,脑海里很想把这风景与飞流直下三千尺挂钩,转念一想若真是如此,那李白也太糊弄人了吧,这分明就是缓流斜下小三米嘛,我在神游之际许汝芯却眼尖发现了意外之喜。
“鱼!”许汝芯指着坝下小水潭欢快地叫道,顺着她的视线看下去,大大小小几十条鱼就在这几平米的水潭游来游去,水往低处流,它们估计是湖里冲下去的,但没有鱼跃龙门的本事是上不来了,只能挣扎一潭,或者一直往下游,直到水流枯竭,拍在泥沙上。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有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这小石潭啊。
不去打击许汝芯对这群看似游得很开心实则穷途末路的小鱼的情绪,忍着不告诉她残酷的现实,其实归根到底水池金鱼也好,湖里游鱼也罢,都不过跟潭里小鱼一样的结局,不同的是笼子大小而已。
就像我们,未尝不是天地间的一个笼中之鸟。
想得太多了,该打该打。
过了坝上的小桥,一条向右折行的墙边小路,墙不是来时所见的一两米矮墙,而是三四米高近似古代城池的高墙,美中不足的是清一色红砖,看着就出戏,没有那种古朴感,但墙上攀附着纵横交错的树藤,头顶再来个天然大伞的古树遮住阳光,有那么一点阴森的味道。
可惜往湖边走几步眺望四周阳光所到之处,又是一片祥和景象。
湖边有个亭,我私底下称之为艳遇亭。
不是在这里发生过什么艳遇,只是单纯喜欢这个名字。
艳遇亭。
艳瑜婷。
拆开就是三个女孩的名字呢,多好。
湖很大,比早时戏鱼的金鱼水池大了好几个水池,金鱼水池水泥封边类似一个游泳池固定大小,这个湖天然以泥为底,水流冲击之下的边界互有进退,底下泥一陷就是新的湖边,一路上发现不少一半陷在水里的树木,就是这种大自然的力量,不少树上挂着日晒雨淋时间久了脱皮的救生圈救生杆,也不知道是救人还是害人,还见到一个粗水管制成的小舟绑在树边水面,着实有趣。
一片几平米的小竹林。
手所能到达的高度之下密密麻麻刻着歪歪扭扭不乏工整飘逸的字,什么名字之后我爱你,什么到此一游,什么两个名字加一个爱心,甚至慷慨激昂的诗句名人名言,看来百无聊赖的过往行人是把这片竹林当成许愿竹了。
要不要刻一个?我笑着问许汝芯。
算了,与其刻在竹上,还不如刻在心里,或者大声说出来。许汝芯盯着一个明显是不敢表白只能偷偷刻出来的胆小男儿的歪扭字,笑了笑。
名字不是她,但她知道是谁。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