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生就是空调机
作者:咸平      更新:2020-03-28 09:38      字数:3187

悟空,悟能,悟净。唐僧的三个的徒弟的法号,不能说是如雷贯耳,也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是其中的意味,有多少人能体会呢?这个就很难说清了。

如果我们反过来看,悟净,悟能,悟空,这样来分析它们。你可以把它们看成心态的三个阶段。悟,从字面上分析,树心为心,吾为我。那么悟就是我的心。

悟净,那么就是我的心纯净。这样才有可能看到世界的本来面目。

悟能,大概是指我的心有能力。那么什么的心有能力呢,体会到贪镇痴是减弱心的能力的毒药之后,戒之就可以了。所以,悟能又有八戒的称号。

悟空呢。大徒弟厉害,但是仍然没有体会到空的境界。何为空的境界,就是消除与他人的差别,只留下一些本源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佛性。或者说是大道。

我的心纯净,这样才可能有力量。但是又会被内心的一些想法所减弱。这样念头减弱,进入空的状态以后,才可能体会到属于自己本源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本身并不是属于你自己。这样,其实自己已经完全空了,不存在了。

这样我们纯净,戒掉不应该有的执着,然后达到心源,也就是心的本源。

本源可以认为是佛性,然而,佛性的表面曰爱,佛性的本质是大道。

道家讲从无到有,道生万物。佛家讲多从一有,一从无。

道生万物,道是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总称;佛家首先讲因果,讲缘起。万有诸法之所以存在,必定有其生成的因缘。这个法的因缘其实就是大道。

大道与能量结合,宇宙就诞生了。大道与空结合,天地总相生成,万法才生成而依存。

大道演万法。

道家人强调演化,生成,是研究的精神,从用语中可以看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佛家人强调因果,是两头的文化,从用语中也可以看出因+缘=果。

安宁从偶然中想起的唐僧三徒弟的法号,或者说是妙手,但是又不能说是妙手。

因为从清晨的睡影星松中偶得,还是从刷牙的抑扬顿挫中偶得,亦或是从茶余发后的走神中偶得,又或者是从吃豆花中偶得,安宁自己也记不清了。。

睡影星松最是奇妙,因为昨日的构想已经在睡梦中尝试或者无逻辑推演。

抑扬顿挫也只是一个契机。一个重现一个有阶段人生或者事物结构的契机。咔嚓咔嚓,就是如此。

茶余饭后,心满意足的当下,空出一部分大脑做一些无规则的运动最容易出灵感。

但是说吃豆花来,还真的是美味。

豆花,这个东西在北方还真没听过。豆腐开花嘛?其实也算是。

从成分讲,最普通的,最原始的豆花,就是豆腐脑加牛奶。然后还可以添加各种水果增加风味。

豆腐脑的原始,加上牛奶的野性味道,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此时正值夏季,冰豆花最切合时节,祛除烦躁和炎热的心。一股透心的冰甜直下肚腹。

安宁看刚刚吃过豆花的人都洋溢着一种看得出的安静,一种感觉得出的激情。

安宁不怎么贪好美味,但是也不会拒绝美味。刚来天台山的这段时间,熟悉工作的期间,还没有时间讲究味道和休闲。但是,偶然吃过之后,便欲罢不能。

佛也有佛跳墙,佛家讲打坐念经修行,最是苦闷。最起码在闲云野僧看来,粗茶淡饭不太讲究。

但是,味道就如同那佛家讲的色一样,有缘吃到就吃到,无缘吃到就作罢。起码可以体味人生。佛家也需要体味普通人的最简单的幸福。

安宁也是如此,他不怎么着相,但是记得看过一篇公案,说一位大师路遇猛虎,抓绳子逃到井里,下有毒蛇盘绕,上有老鼠噬绳,万分危险。但当他尝到一丝花蜜后,浑然忘我。体味到道中真性。

此豆花味道同此花蜜的味道嘛?

缠绕国人最深的,可以说怨念最深思维就是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怎么说呢,从以前的不怎么懂,到似懂非懂,到现在的慢慢验证,无论是人的理解还是事物的自行演化都开始验证。

三在万法中体现的尤为深刻。很是奇怪。

首先看看三境界的原指,其中第三句是安宁最头疼的,似乎从来没懂过。呵呵。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界的这段诗句,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词人柳永的《蝶恋花》。原词是:“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在这里,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诗相思怀人的情绪了。他想说明,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三境界,王国维则采用了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词句。辛弃疾的原词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在此处,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这就达致了最后的成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

这三句本来都是言情话相思的佳句,却被王国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它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绎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

原指,引申,总结。原来的事理,引到另一个领域,解释总结清楚。

三是一个重要的推演结构。。

原指或事理是因,引申或者其他方式为缘,结论或者推演的结果为果。

道生的三,是不是可以解释呢?值得继续探讨深究。呵呵。

安宁边教棋,边研究道家佛理。这个人生空调机的理论他思索后,在学校公开课的时候当作笑话教给小孩子们听。

当然,只是粗浅的从悟净,悟能,悟空的三个法号上讲讲。

我的心要干净,我的心要有能量,我的心要放空。

人生要净化,我的心要有能量,我的心要放空。

大致如此。

后面安宁自然还会自己引申,但是小孩子是听不懂的。

安宁在小学的普及课已经开了一个多月了,因为上个学期已经学过一些围棋知识,这些二年级的班级就简单的复习了下围棋规则,围棋是围地,吃子的几种方法,扭十字训练战斗力等等,上课时间比较短,只有一节课,只能把时间分成教学,下棋指导,总结三小块。。

对于社会科学一些学科来讲,安宁可以依据简单划分,复杂理解的方法,就是大道至简的方法来研究,但是像围棋这种难于拿捏,无从下手的地方就无所适从了。

这就如同初学者的恐惧,一种对未知的恐慌,或者说是切口,也就是判断方法或者是技术体系不对。

一个人很难从一个接一个的细节中回归全局,总会在曲折绕远中折腾半天还未发现那本应该最初就应该掌握的钥匙。这就如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所讲的事情。

这也可以说是第一印象,对事物的第一印象严重影响着以后的认知。而且人总有一种惰性,哪怕是走偏了路,不管有没有体会到,也不肯对之初就形成的基本路径作太多的怀疑和主动的修正。怀疑是有的,不会太多和及时,修正呢,慢慢吞吞。

能主动修正的都是大神,都是具有一定高度之后才做的。

安宁呢,从一开始的教课的比较无趣枯燥,主动过渡到有趣还讲佛理了。进步了两个大层次。

但这说到底还只是围棋的教育方面,涉及点人文,但是对于围棋本身的理解而言,安宁还是需要正确的认识棋理才行。

人生就是一部空调机,无法至善至美。总是需要净化提高,领悟到更高的境界。

而更高的境界可能是什么呢。可能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