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线索的是一个老农,姓张,村民包括阿达,都叫他张老头,这在村里,可算是一个尊称了,代表着一个老字辈。
我们将张老头带到了警察局,这老头就像进了自己家一样,轻车熟路,就连茶叶在哪儿都是信手拈来,阿达到了厨房,倒了一茶壶的热水,一番倒腾之后,4个人,4杯茶,也算是开始了我们的谈话。
张老头:“我记得,3年前吧,有个年轻人,到过我们的村里,这个你还记得吧,阿达?”
阿达想了想,然后突然眼前一亮,然后说还真有这么一个人。
我心说你这是老年痴呆,还是小儿麻痹症啊,非得别人提醒你,你才想的起来。
知乎,阿达说了说当时的情况,其大致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个年轻人,大概28岁左右的样子,也是这样拿着大包小包的,来到了村里,邵安村虽然穷,但是前面提到了,有很多的旅游和探险资源,国内的探险爱好者有很多,但是能探险的地方,除了那一高一沙一海,几乎就没有其他的了,所以,每次要是有新的探险地方被找到,探险圈子里几乎都会为之一震,所以那个年轻人,也算是被人介绍来到这里。
当时他来到村里之后,想找住宿,然而村里怎么可能会有住宿,所以当晚,他就住在了这个张老头的家里,张老头是孤家寡人一个,家里的成员是一个灵位和一条狗,每天出门耕田的时候把狗带上,张老头唱着没人能听懂的哥,狗在旁边就和田野里的虫相互追着。
突然一个陌生人的到来,张老头十分的高兴,于是就提出在自己家里过夜,不收钱,当晚,张老头和这个年轻人说了很多,比如这个年轻人来自哪里,然后到这个地方来是干什么,后来张老头得到了这些信息,第一,这个人是从北方来的,天性不安分,喜欢到处游玩,自由职业,没钱的时候,就把相机里的一些照片卖给杂志社,然后换点稿费,活的也算是无拘无束,第二,此人的名字十分的古怪,叫鞋头,当红张老头信以为真,以为这个人真的叫鞋头,于是也就当成了真名记下来,所以到现在回忆起来,也是历历在目,第三,这个人是听到了一些传言,说在阖浙市的一个村落里,有一个溶洞,里面有很多的宝石,当地的村民几乎是人手一个,张老头听到这个,顿时脸色就变了,一再询问之下,这才知道把这个秘密说出去的,就是自己村里的一些姑娘,那些姑娘也算是口无遮拦,丝毫没有顾忌到当时村里的约定,而更让张老头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消息在外边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意思就是,有很多人已经知道了邵安村的事情,而且还有人将邵安村的历史打听得头头是道的,而鞋头,就算是打头阵的哪一个!
第二天早上,鞋头就背上背包出发了,临走的时候,张老头拦住了鞋头,说:“你既然已经知道了,我肯定就骗不了你了,那个里面确实有很多的宝石,但是你能否答应我,出去之后,不要把你看见的说出去,就说,那里面只是有一个溶洞就行,可以吗?”
当时这个年轻人答应了,不过很奇怪的一点是,这个年轻人走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在村里出现过,张老头是一个早起的人,每天几乎都是在田里度过,如果有谁从哪个地方走出来,那自己是肯定能看见的。
张老头说到这里,就没有了,我们一行人捏着自己的下巴,似乎是在找着这个年轻人和此件事情的联系,鞋头……这个名字肯定不是这个人的真实名字,一般的游客,在外边都不会想很多,除非本身,他是带着某种目的来的,而这个目的,很可能就是找这个宝石。
于是乎,我接着问道:“那个……张老头,请问就是在这个年轻人之后,有没有其他人来?”
这不提还好,一提张老头几乎是拍腿而述,道:“还真就奇怪了,你说那个人,没有出现了,但是也没有其他人在出现了,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这个你可以问阿达,这几年,除了儿子带回家的陌生媳妇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人,现在村里的人,个个都人心惶惶,说什么是不是祖宗怪罪下来了,那个祠堂,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我愣了一下,然后问那个祠堂怎么了?
张老头顿了顿,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那个祠堂,你们这些年轻人不知道,但是我这把老骨头,还是听说了一些的,祠堂是在明朝的时候修的,到现在,缝缝补补,也有几百年了,当时的村里人,每家每户都有修补祠堂的义务,也算是祈求哪位招安将军庇佑每年能够丰收?灵魂分裂
想看更多更劲爆的内容,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txtji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