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升帐时的气氛相较于前几日,明显有些沉闷压抑,孙诩先生非常迅速地统计出了这次袭击的损失,最后加了一句说:“今日清晨有些商铺开始搬迁离开雁翎关了。”
这句话提醒了我,因为这是赵长歌除了被灭国之外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换句话说,如果雁翎关的商贸因为此次战事的影响而阻塞乃至终止,对于赵国来说,这和灭国也没什么太大区别了。地处三国之中,贸易是他的生命线。
日常的布置很快的就结束了,临走嘱咐了几句关于救火的应急安排,大家都心领神会地下去了,时间又回到了我和徐帅的师徒时间。
“徐帅,您说赵长歌是不是现在心思特别的纠结?”我恭恭敬敬地问出了我心中最大的问题。
徐帅想了想:“其实揣度敌将的心思无外乎四个字‘设身处地’。我们设身处地地替赵长歌想想,他现在特别不想打,特别想老老实实地做生意。不是说赵长歌没有野心,而是他现在的实力支撑不了他的野心,他很清楚这点,他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攻城?他在等我们的感同身受呢?”
我说:“您说的意思我很清楚,那么我们在雁翎关又能怎么做?打出关去,大杀一场?给他个台阶让他诈败而归?”
徐帅笑笑:“这不能说不是个办法,但如果有别的更好的办法的话,尽量不要选择这条路。军士们一旦两军对垒,可哪里知道这背后的隐情,一旦交手肯定是性命相博,上兵伐谋的道理你又不是不清楚。”
听到这里我把身子凑了上去:“叔父,您的谋是不是就是那三封信啊?”
徐帅听完哈哈大笑:“赵国举国上下也不过三万兵卒,这次虽不敢说举全国之力,但基本上也算是把面子做的差不多了,我们再推他一把,他应该可以交差了。”
徐帅对那三封信依旧是守口如瓶,我就不好再问,我心里想不管早晚肯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到时候再看或许真的是豁然开朗,哪里用得着在这里多费思量。
剩下的几天,赵长歌还是在进行日常操练般每日炸山——飞石。不过火球倒是没再投射,一方面那个东西的制作工艺着实复杂,每日的这么扔我估计赵长歌这个精明人不会舍得的。
不过最近几日,赵长歌的军兵倒是出动了,推着组装好的云车往城墙方向移动,等到了城楼上硬弓的射程之后就竖起长盾如蜗牛般缓慢移动。这时候城门开放,王导领着轻装骑兵尘土飞扬地跑出去,赵军立马就停止步伐,后军肯定锣响,呼啦啦的就退回赵营了,有时候王导做势追赶一下,对面硬弓也是一顿乱射,士兵们摇旗呐喊一番就毫发无损地回城。
士兵们一开始还兴趣盎然,之后便成了程式般的作业,甚至有人认为这个仗打的比过家家还没意思。
不到五六天的功夫,雁翎关前就形成了两道箭墙。这下更好了,大家记住了彼此的射程和底线,甚至还有人把对方的箭往回捡,拿回来再往回射。
孙诩先生很开心,站在城楼上说:“这仗打的,真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