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唐蜜坐着郑老汉的牛车去镇上。
对于这个牛车,她已经提议了好多遍。想让他们换辆马车,可是老两口不肯,说是没有那个必要。
年轻的时候就跟着他们风里来雨里去,跑到镇上卖豆腐。现在跟他们一样老了,跟了他们一辈子突然把它换下来,把它一个人孤零零的关牛圈里,怪可怜的。
虽然跑的慢,大不了少卖点儿豆腐就是了。
唐蜜不可置否,只当他们是年纪大了,变得多愁善感好图个心理安慰。想着,今天也该弄辆马车回去。
幸好她最近不经常上镇上,否则以这老牛拉车的速度,非把她急的内出血。
白暮则是安静的坐在一边,无论郑老汉他们说什么,他都傻乎乎的说是。
镇上突然热闹起来。
“阿奶,这里怎么突然出现了许多生面孔。”唐蜜看着气氛有些不一样的小镇疑惑的开口。
郑老汉把车上的豆腐搬下来,放在简陋、木板搭成的临时摊位上。白暮勤快的给他帮忙……
旁边有个小木板可以当成饭桌用,可以在上面喝喝豆浆,尝尝滑嫩可口的豆腐脑。
“谁知道啦!听说是上面在搜寻着什么人。”
“这些,其实都是身怀武艺的人。孙女儿,你遇着他们可要绕道走啊……”
郑老太把装钱的小木盒打开,让白暮帮忙吆喝叫卖。
“老婆子,别瞎折腾。我们在这里卖了几十年的豆腐了,都是熟客,吆喝个啥劲儿,白费力气。”
刚摆上就有人过来了,称赞今天的豆腐点的老了一点,说是自己就喜欢吃老一点儿的。
“老板,来两碗豆腐脑。”
郑老婆子装好给先前的人装好豆腐,看着要豆腐脑的两个年轻人。
“两位小公子是在这里吃还是带走哟!我好给你们装上。”
两人穿的一蓝一紫。
蓝衣服的那人不耐烦的指了指手底下的桌子,“这里。”
郑老婆子一边给他们装豆腐脑,上面搁点儿葱花、花生米之类的东西,一边念叨。
“年轻人,火气不要那么大,做事儿毛毛躁躁的,早晚得吃亏。”
蓝衣人刚要反驳,紫衣给他使了使眼色。
“咋啦!我老婆子可是为了你好。看看,说两句就火急火燎的,这血气旺的。”
“你看看我这孙女婿,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多好。”
两人都不知道这老婆子哪里有这么多话,呛得不轻。
郑老汉斥责,“哪里来这么多话呀,收你的铜板儿去,现在知道孙女婿的好了。”
他给两位赔礼,“这老婆子都是胡说,两位可别往心里去。”
唐蜜看着两人,步伐轻盈、举止迅捷。虽然狼吞虎咽的,一副与其他人无异的样子,可是喝着普通的两碗豆腐脑谨小慎微。,
这个时候,凳子上傻坐着的白暮拉着唐蜜撒娇。
“娘子,我要吃肉包……”
“要吃馒头……”
唐蜜看他人前二百五的样子,摸出几个铜板儿掷在桌子上,“别跑远了,春安堂等。”
“噢……”
白暮瓜兮兮的就抓着几个铜板儿走了,一边走还一边数,那意思合计着可以吃上几个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