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先生读书
作者:笑笑风雨路      更新:2020-02-24 09:32      字数:2439

天命,上天给予的命运。

五十而知天命,明白一生的追求是什么。

不过,修行上的天命境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说地命境是经历人生,挖掘自身潜力,那么天命境是在足够了解自己的情况下,找到修行的正确方向。

因此,天命境相对于地命境来说,是专注而霸道的境界,修行者个人色彩很浓,特质更明显,在战斗方式上,很有特点。

有的擅长攻击,有的擅长防御,还有的擅长刺杀,他们已经触及到道这种层次,一进再进,终究会达到十分恐怖的极限。

道不分大小,唯有走的远近而已。

攻击强的,能无坚不摧;防御强的,能坚不可摧。

技止于道也,便是天命境的修行路,钻研某一方向,达到某种极致,最终接触到天地大道,此时就能迈入更高的境界了。

此外,同是天命境的修行者,相互间有着神秘的感应,在短距离内,便能知道对方在哪。

老叫花子看向西方,眼神闪烁,透过密密、黑沉沉的鬼乌树林,他仿佛见到魔帝那不可一世的身姿,霸道的目光,无与伦比的气势,一言不合杀伐果断,无人能撄其锋芒!

“你在做什么呢......”他嘴中喃喃,心中有不祥的预感,却不知杨凡正待在和魔帝的同一座城市,摇了摇头,乱糟糟的头发摇摆,他使劲搓了搓脸,高飞而起,朝西方飞去。

他不怕魔帝发现自己,因为他体质特殊,修行功法更特殊,同是天命境,他能感应到别人,别人却感应不到他,唯有如此,他才能在魔域躲躲藏藏数百年,只要不距离魔帝太近,那魔帝对他也没有办法。

途中,他试图联系杨凡,震惊的发现联系不上。

草原山坡上,老叫花子的身影闪现,怔怔的站在那,望向东方,满眼的不可置信,手中紧握着能远距离通信的玉符,他知道问题不在玉符上,而是有股强大的力量隔绝了通信。

如果杨凡没有误入神秘的秘境,没有被强大存在隔绝信息,那就只有一种可能......

嗜血魔帝专注于杀戮,血腥气滔天,内敛时却如帝王般威严,随时随地散发出一股特殊的气息,世间强者将之称为魔息。

魔息很特殊,能隔绝符文的通信,即便是无意中散发出来,也能影响方圆百里。

联系不上杨凡,是不是代表他和魔帝的距离不超过百里呢?

一念至此,老叫花子浑身冰寒,心中担忧,一时乱了方寸,莫非要靠近魔帝吗?

即便他擅长隐藏气息,可魔帝之能,早已站在世间顶端,又有诸多宝物,自己与他交手多次,距离太近,肯定会被发现。

到时候,不仅救不了杨凡,还有可能害了他,自己也会身死。

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合适。

莫非,要放弃吗?

怎么可能!

杨凡的身份,他绝不会松手的,杨忠,他最疼爱的弟子,杨凡对于他,就好像孙子般,这么多年,其实他一直关注杨凡的成长,也唯有如此,才能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与他相遇。

在杨凡身上,他看到了徒儿的身影,也见到了自己的身影。

这一刻,他苍老了很多。

下一刻,他年轻了太多,眼眸中燃烧着战意,还有孤注一掷的疯狂!

“是生是死,看天命了!”老叫花子低沉嗓音道,手中出现一柄造型古朴的淡金长剑,将之背负在身后,向着西方快速迈进。

遥遥数千里,要想在三个时辰内到达,对天命境强者来说也殊为不易。

君子剑,上官无悔,老叫花子,三个名字,一个人,此时在夜色中重合成那个背负血海深仇,愿为徒孙身涉险地的老人!

这时候,他面对的不是魔帝一人,而是偌大的堂堂帝国,紫荆花王朝。

..........................

..........................

根据远古时期留下的古籍记载,曾有神明量天量地测时空,发现距离太远的两个地方,同一时间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这里是黑夜,说不定在百万里外是白天。

真界东方,战国之域,靠近东海之滨,这里有个小渔村。

渔村不大,几十户人家,尽皆姓徐,所以被称作徐家村。

村里男人靠着出海打渔,倒也能谋得温饱,不过村里长辈觉得打渔不是个事,想能让子孙上私塾,成为有知识的读书人,然而村里积蓄不多,出钱太少,距离附近城市又远,没有老先生愿意到村中教书。

这一切,在十年前发生改变。

有个温文尔雅的男人到海边看海,望着冉冉升起的朝阳,久久失神,恰逢出来晒网的渔民,受到盛情款待,得知村中境况,便决定留下来教书。

十年来,从徐家村中走出数位知识丰富,观点独特,眼界广博的年轻人,在附近的城市薄有威名,而一切归功于这个男人。

徐家村的人至今不知男人的名字,只用“夫子”二字尊称。

今日,一如十年前,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无边无际的蔚蓝大海,红彤彤如被巨人高举的太阳,将海水染得璀璨无比。

夫子背负双手,站在一块巨石上,面朝太阳大海,闭着眼睛,神情肃穆,仿佛要溶于天地烘炉内,变得神圣异常。

十年内,不管刮风下雨,他都雷打不动的站在巨石上,或对朝阳,或面狂风,或受暴雨,村里人原本担心他生病,后来发现夫子从未生病过,比体格健硕的年轻人还要健康,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他们渐渐明白,夫子是个奇人,或许是神秘强大的修行者,待在徐家村是偶然,却是他们的幸运。

“夫子早!”

很多七八岁的小孩来到沙滩上,手中拿着木棍,朝夫子深深鞠躬,稚嫩的面容,纯洁的眼神令夫子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轻轻点头道:“我要离开数日,你们切莫耽误功课,识字读书,关键在于理解二字,不要求你们背多少古人名句,只要求你们能身体力行,将道理溶于骨子里。”

诸多小孩齐齐称是,抚平沙子,将沙滩当做白纸,手中木棍则是笔,大笔书写,扭曲却充满希望的字一行行的在沙子里出现又消失,消失又出现......

夫子此时回到住处,从桌上拿了本《道德经》,翻开细看,朝门外走去,认真读书的模样,和沙滩上的孩子们形成鲜明的对比。

活到老,学到老。

当他迈出门外,身影突然消失。

若有人以神祗的角度俯视,会发现夫子此时已在百里之外的云端。

乘风踏云,手不释卷,行千万里路,到达命运的海洋,弯腰伸手,捞出某人的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