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合唱一首南风熏
作者:徐逢      更新:2020-02-24 06:33      字数:2376

这位谢三少,正是被卖货娘子等一众师,一致推为城中四少中最有魅力的谢家三子。

四名倜傥的年轻人,林斐和钱永正年龄还小,宋涛行事神秘,极少在社交场合露面。众人只知他们有钱又潇洒,却难得听到他们的八卦。

唯有谢三少谢子君,爱疯,爱玩,爱标新立异,坊间关于他的传言较多。

孟晓秋看着谢三少,忽想起那日买胭脂香粉时,卖货娘子传与她的闲话。

她又看看钱子。这么说,她正与城中四少中的两位在闲谈!

“谢三少,一首歌唱给不同的人听,歌者的表达是有区别的。那么,在不同的地方唱,是不是也不一样呢?在山上唱,在河边唱,都不一样吗?”

谢三少笑道:“这么看来,我不羁的言行,连孟姑娘都有所耳闻了?”

孟晓秋道:“这只能证明,谢三少的关注度很高。至于是否不羁,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谢三少目光如电,在孟晓秋脸上飞快地扫了一下。

忽然他走到门口,唤来阿黛,搂着她的肩膀,冲着晓秋和钱子道:

“永正,你不是一直想听我唱那首《南风熏》吗?今日见孟姑娘,投缘得很,我倒想唱一唱。你沾她的光,一起听听吧!”

钱子面露惊讶之。

“你说,这是你为心爱的人写的歌……莫非,莫非,你的心上人是……”

他看看阿黛,又看看谢子君,一脸难以置信的神。

阿黛笑道:“我可高攀不起,只是三少这首歌写完后拿给我看,我唱了一遍,觉得若是加上声对唱,会有更烈的感和表现力。”

谢三少深深地看了她一眼。

“我加了一段声的词后,阿黛与我合唱了一遍,果然如她所言。”

钱子说:“原来如此!我一直想听这首歌,想听听歌词怎么写的,猜猜让三少着的孩,到底是什么样子。那就开始吧!”

说罢他朝孟晓秋做了个揖。

“这事儿我求了谢三少一个多月,他睬都不睬我。今日多亏了孟,多谢!”

两人坐回到座椅上,只见阿黛儿摸出一根长笛,谢三少从里取出一把琵琶,的笛,男的弹琵琶,一串串音符出来,立刻摄住了他们的心魂。

谢三少唱道:

“南风如茗,我生翼。

衔云织锦,为你更。

…………”

音乐忽然由婉转专为热奔放,阿黛儿低沉、富有磁的声音响起来。

“踏浪追月,浪游天涯。

南风一度,可si可忘。

…………”

男声低回忧伤,声魅、轻佻。

晓秋不懂音乐,却听出歌中的感。不由看了看唱歌的两个人,他们沉浸在音乐中,眉目传,恰如一对……曾经相恋过的爱人。

一曲既终,阿黛便悄然退下。

沉默了一会儿,钱子说:“原来是一首失恋的歌。三少爱上的子,比你更为不羁。现在我算明白了,三少所谓的不羁,并非自嘲,而是他的追求。”

孟晓秋不想谈论那首《南风熏》和歌中的感,她瞥了瞥谢三少。

“想必谢三少府上规矩很多,你很不耐烦吧?”

“正解!我呀,最烦父亲的碎碎念,整天叫我读书上进,结交贤达。真恨不得生在车卖浆人家,还自由些。”

孟晓秋不冷笑一声。

“怎么,我说错了么?”

“真生在这样的人家,你忙于生计都来不及,哪有时间为这等闲事而烦恼?又哪来的自由?”

钱子正在往茶室墙上的一个靶子上掷飞镖,感觉到孟、谢两人间气氛不对,不由停止了投掷,呆呆地看着他俩。

谢三少愣了愣,哈哈大笑。

“孟姑娘的话,真有几分耳。我父亲也说过类似的话,当时我只觉怒火上扬,若非碍于礼节,我定是转就走,甩他一个后背就行。可是……孟姑娘也这么说,我就没了脾气。嗯,好像,这番话,从你的嘴里说出来,比较有说服力。”

钱子拍拍口。

“吓死我了!我真当你俩要吵起来!上次谢老爷这么骂三少,他当时是没敢说什么,第二天就带了一众人上了大青山,在山里唱歌、跳舞,睡帐篷、野炊。”

谢三少淡然道:“表面看来潇洒自在,不羁,其实心非常苦闷。当真是吃不下,睡不着,唯以歌舞解忧。若是那时认识了孟姑娘,不知孟姑娘的百厨,有没有一道合适的菜,开我的胃口?”

孟晓秋蹙眉凝si,毫无头绪。

谢三少笑道:“若说果腹充,一碗粥一碗面,就可以了。只是我那时颠倒,那些看起来非常古怪的搭配,才能够让我有点儿食。比方说,鱼草馅饼、牛加芥末这样的组合。我眉头都不皱一下,旁人看着咂舌,我却甘之如饴。如今想来,那时候,我的味恐怕暂时的失灵了。只恨天地间没有一碗黯然**汤、一盘千愁万绪菜……”

孟晓秋眼睛一亮。

“这也不难。我做一碗黯然**汤、一盘千愁万绪菜给你,不就行了?”

“世上真有这样的菜?”

孟晓秋得意一笑。

“我早说过,我的饭店名叫百厨,你想吃什么,我就得出来。”

此时她已有了一个绝妙的想法。从前她还为自己的随心所略感不安,虽然自认黑暗料理,不过是自我解嘲,心总觉得无依无傍,不知这样的做法,究竟对不对。

此刻她如醍醐灌顶。有需求,就有存在的意义。管它什么搭配,什么厨学正宗,ke人想吃什么菜,她就做什么菜。哪怕一万个人嫌弃,只要吃的那个人意,就对了。

不过是拿各种各样的食材做些混搭,尽量契合ke人的心境,再取一个好听的名字,这事儿就成了。

钱子扔在玩他的飞镖,忽然扭头瞪瞪地看晓秋一眼。

“有需求,就有存在的意si?不对!我先生就批评过这样的论。不过,具体怎么讲的,我早就忘啦!”

谢三少却击掌而赞。

“太好了!孟姑娘的饭店开张,我一定率众兄弟,第一时间来捧场!”

从这天开始,孟晓秋无端多了两个跟班。大凡出力,出钱的事,钱子总是跑进跑出,特别卖力。而在饭店部装饰摆设等方面,谢三少出谋划策,提出许多建议。

三碗饭的拆除,让不少店主被迫回乡,另寻出lu,但在晓秋上,却应验了因祸得福这句话。

凭她一个人的能力,要开出这样一间饭店,怎么说,也得到年后了,如今有了陶五儿、钱子、谢三少等人的帮忙,赶在冬至前后、新年之前,怎么样也能开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