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葬哪了呢?
作者:侧脸有味道      更新:2020-02-19 10:51      字数:2221

第136章葬哪了呢?

郭府内的偏堂书厅里。郭子仪和李慕白二人在房里正为李光弼的藏身之所焦头烂额,没有丝毫头绪。

“如果木老在这的话,兴许能知道秘冢在何处。”李慕白来回踱步,口中自喃自语。

“你是说先前提到的那位张旭的后人?他怎么会知道?”郭子仪坐在圆桌前问道。

“先前大匡山葬着杨贵妃的陵墓,还有那建陵的秘冢,他都知晓。听他说张旭有本秘史里面记载了这些秘冢的位置。”李慕白停了步子也坐了下来,对着郭子仪解释着。

“可是他不是失踪了吗?”郭子仪道出现状,李慕白也只能垂头丧气。

“郭叔伯,你仔细想想,你与李光弼相处甚久,对他定是十分了解。看能不能想起一些和这秘冢会有关的丁点信息?”李慕白指望着郭子仪能想起些藕断丝连的蛛丝马迹。

“哎!我与光弼确实深交甚好,几年的并肩征战,早已视彼此如亲兄。可是这秘冢是你师父所建不是?”郭子仪一语道破,确实大家都把焦点集中在李光弼身上,而忽略了葬他之人却是李白。

“对哦!我师父才是关键。师父会把他葬在哪呢?”李慕白疑惑道。

“郭叔伯和师父是刎颈之交,李光弼和郭叔伯是生死之交。师父和李光弼?他们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系?”李慕白站起来时而背手仰天,眼珠子转的轱辘圆;时而指手画脚紧锁着眉毛若有所思。就这样来来回回几番琢磨,突然转过身问道:“郭叔伯,你好好想想我师父和李光弼有没有见过面,打过交道?”

“打过交道?这个我要好好想想。”被李慕白提醒,郭子仪朝着这个方向翻箱倒柜着脑海中的记忆,毕竟这睡了千年,记忆也跟着沉睡千年。有些记忆怕是盖上了厚厚的尘灰,掩埋在脑海中某个不起眼的角落。

“我想起来了!他两好像是有过一面之缘。好像是有次再我家中一起吃过顿饭。”郭子仪兴奋道。

“真的!郭叔伯你再仔细想想,看能不能回忆起当时的一些细节。比如两人说过什么话诸如此类的。”李慕白见有了线索便趁热打铁,要郭子仪抓着它抽丝剥茧把千丝万缕的细碎末节牵出来,兴许能找到答案。

郭子仪闭上眼睛,凝神静心试图把自己带回当时的场景。

时间已经模糊,可是场景依稀可见。那是在郭子仪家中,应该是与李光弼出征凯旋归来。两人回朝复命后便回了郭府庆功,恰巧李白登门拜访。就这样与李光弼有了一面之缘。

当时,郭府中大摆盛宴,上宾礼待。不止一桌佳肴琼浆,更有舞乐助兴。三人在桌上喝得尽兴,聊得畅怀。先是你一杯我一杯礼尚往来,后来直接提壶干杯。李光弼对李白饱读四书五经、身怀才华横溢的满腹经纶甚是欣赏;而李白对李光弼上知兵法、下通功法的文韬武略也是景仰。有道是英雄所见略同,只道相见恨晚,惟饮不醉不归,兴尽一见如故。

“来!李兄再饮一杯。”李白举起酒壶说是一杯便是一壶。

“来来来!干了!”李光弼提壶回敬,痛快干杯。

“你也姓李!我也姓李!你说咱两是不是一家啊?哈哈!”李白拿两人同姓打趣道。

“哈哈!我也觉得!”李光弼哈哈大笑。

“你俩是一家?我倒成了外人咯?”郭子仪也掺和进来调侃道。

听闻,三人相互对望了一眼而后不约而同笑得畅怀,再共举壶酒而干,喝得甚是痛快。

“哎!人生在世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喝得尽兴又起了诗意,站起身子摇摇晃晃看着皓月当空,叹了口气,吟尽满心惆怅。

“李兄!怎么叹起气来了?”李光弼见状问道。

“哎!我是羡慕你们在沙场上驰骋杀敌,而我?只能写写诗喝喝酒来发泄发泄。”李白又一声叹气说道。

“这打仗有什么好羡慕的?别看现在我坐在这里和你对酒当歌,谈笑风生。说不定哪天就在战场上死无全尸,成了孤魂野鬼。这么说的话,我还羡慕你呢!”李光弼出言安慰道。

“羡慕我?我有什么好羡慕的?朽身化枯骨,肉疽成土泥。春去春复还,谁念汝曾来。”李白再一声叹气回道。

“李兄,这我就要说说你啦!这器用而不同,哪只有战死沙场才成器?我一介武夫,空有一身蛮力,只能打打仗杀杀敌。虽说这天下江山大多靠打回来的,可守这江山可不是打打仗就能守住的!得靠像你这样有文化之人去治理不是?”李光弼振振有词的劝说道。

“李兄!你这话说的可不像是空有一身蛮力的武夫哦!?哈哈!”李白被李光弼三言两语却言之有理的字正言辞说得心服口服,举起壶子痛饮一口。李光弼不甘示弱举杯回敬。

“光弼,我跟你说,我这位老弟你只知道他吟诗作对有一手,却不知他的剑法也是一流。”郭子仪当然知道李白身怀武功高强,却无法驰骋沙场,为国捐躯的苦闷。对着旁坐的李光弼竖起大拇指,一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夸赞。

“哦!?当真如此那我可要领教领教了!”李光弼骁勇善战,听闻便手痒了起来,也不管李白同不同意便要切磋一番,较个高下。

“李兄!赏个脸吧!?”李光弼站起身子扬手指向戏台。李白自然不会拒绝,与唐朝鼎鼎有名的武将切磋自然是求之不得。

戏台上的戏班子和舞伎们自觉退出了舞台,让出地给两位上宾腾出比武的空间。

李慕白拿起搁在凳子上的青莲剑,一个轻身飞燕先到了戏台中央。李光弼这行内人一看便知他这轻功了得,绝非等闲。更是起了兴,撩起插在身后武器架上的随身配枪,一个腾云驾雾般飞到戏台中央。两人纷纷扬手一个‘请赐教’的礼数后,各自后退数步摆出架势。

李光弼性子猛,撩起手中长枪先发制人,一个踏步飞起,持枪直捅朝着李白劲势而去。

李白不甘示弱,催体内灵真尽裹剑身,挥剑洒洒,吐灵真袅袅几道似游蛇窜向李光弼。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