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千古佳话
作者:袁克生      更新:2020-02-14 19:11      字数:3700

半夜无心睡眠,整一章。

受师傅建议,本章开始便整体故事并列在一起写。这个历史情节立马就开始变得错综复杂起来。脑袋大了。好想喝点奶补补。我之前所刻画出来的李白一直都是对女人有意见,想法极端的,最近突然要替他写一首关于称颂女人的诗。头绪都还没有,不知众卿有何谏言啊???

-_-||-_-||-_-||……

唐朝皇帝听杨国忠说起过杨贵妃受了委屈之事,退朝后,他便命人去准备了一些金银玉器和首饰,然后带着这些东西去看往自己的爱妃。

唐明皇帝驾临福安宫不远处时,忽然听到殿内传出一阵袅袅琴声。此琴声悠扬、婉转,琴声虽然动听,却是带着许多悲伤之气。唐明皇帝立身听了片刻,他能够感受到杨玉环心中的哀伤与愁苦。

听此琴声,唐明皇帝内心深处似乎也跟着忧伤起来。高力士是最擅长揣测圣意的,他单瞟了唐明皇帝一眼,便能知道他的内心。“陛下,”高力士轻轻一笑,“贵妃娘娘的琴艺可真是好啊!听到这琴声,咱家这心都快要融化了。”

“呵,”唐明皇帝冷笑一声瞟了高力士一眼,“这可是贵妃的心声啊!此声如泣,朕心揉伶呐!”

高力士轻轻一揖:“陛下与贵妃娘娘如此心有灵犀,此情可堪佳话呀!”

唐明皇帝笑道:“朕这后宫佳丽如此之多,与贵妃娘娘可不算什么神仙眷侣。”

“以内臣之见,正是因为陛下后宫佳丽三千,却能独宠贵妃娘娘一人,如此便更能体现出陛下对贵妃娘娘用情至深至极。此番陛下对贵妃娘娘情深似海,若为后世所知,定会为世人表赞与称颂,可堪神话!”

“哈哈哈……”唐明皇帝笑着指了指高力士,“你个高力士,嘴如蜜!朕,身为一国之君,却为了贵妃忽视了这么多人,不为后世所唾弃,已然心感欣慰了!这世人可并非都能像你高力士这般能够理解朕的心思。”唐明皇帝说着身体朝高力士一倾,“就如那个李太白。他刚进宫便向朕谏言,说朕过度宠溺贵妃,于此偏用杨国忠,有荒废朝政引发天下大乱之危。”

“这个李太白,好大胆子!陛下面前竟敢这等放肆!”

“这个才子嘛,都有想要证明自己才能之心,尤其是向他这种天赋异禀之奇才,更是如此。只可惜,这个李太白太过于不懂人情世故,若非如此,朕倒确也想给他这个机会。可惜了……,若是他也能像杨国忠那般懂得如何笼络人心,那他在这朝堂之上定可有所作为!”

“陛下对这朝堂之上的每一位大臣居然了解得如此透彻,着实是令老臣佩服!”

“走吧!”唐明皇帝一面朝福安宫方向走一面又对着高力士竖了一下十指,示意让他不要出声。

唐明皇帝来到福安宫门前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对福安宫门外的宫女竖一下手指,高力士也随即向宫女使了眼色,示意让她们全都退下。唐明皇帝并没有想要打断杨玉环此时的兴致。因为杨玉环正好背对宫门而坐,且入迷于韵律之中,所以,唐明皇帝进来她并没有察觉到。

杨玉环手上所弹之琴是唐明皇帝赐予她的乌龙古桐琴,音韵清脆无比,价值连城。杨玉环特别喜欢这把琴,因此故意给自己的琴台搭了一道半透明的玉餐屏障。人坐在里面,可以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透过屏障看去,杨玉环的北影妩媚之极。待杨玉环又弹一曲才渐渐察觉有什么不对劲,急忙转身,见是唐明皇帝驾临,急忙掀起屏障跑出来拜倒在地,道:“臣妾未知陛下驾临,有失远迎,还请陛下恕罪!”

唐明皇帝急忙上前躬腰扶道:“爱妃正在弹奏如此优美动听之曲,朕又怎会忍心打断?”

“那臣妾再为陛下弹奏一曲。”杨玉环说着做转身之势。

“不必了,”唐明皇帝一把抓住杨玉环的手,然后双手握着杨玉环的葱根一般洁白的玉手,“朕有些累了,就想到你这里歇息。来,陪朕坐坐。”唐明皇帝说着便牵着杨玉环的手走至榻旁,然后转身朝榻上一坐。

“东西放下,你们都出去吧!”

“是!”

众宫女将手中端着装着金银玉器放下之后便行礼退去。

“陛下,老臣也该告退了!”高力士上前一步说道。

“退下吧!”

正当众宫女、太监退出福安宫之时,唐明皇帝捧着杨玉环的手道:“爱妃方才所奏音韵为何如此凄凉?心中有何委屈,快与朕说说,朕一定替你做主。”

杨玉环垂首涩涩道:“臣妾心中并无委屈……”

“嗯?”唐明皇帝低下头去仰视着杨玉环脸,“不对朕说实话,这可是欺君啊……”

“臣妾……”杨玉环抬起头来看着唐明皇帝,“今晨哥哥进宫来看望臣妾,我也就是随便与他提了一句。没想到哥哥他还真将此等小事告诉了陛下。”

唐明皇帝轻轻一笑,放开杨玉环的手,挪身正座,双手拄在双膝上,道:“爱妃都已经受到了委屈,这怎么还能算是小事?爱妃且放心,此事朕定会严厉斥责丽妃!”唐明皇帝说着脸色突然严肃起来,“这个丽妃,真是越来越不懂事!朕明日便会责令下去,若是有人胆敢再度为难于你,朕直接将其折降为女御!”

“陛下大可不必为此大动干戈。”杨玉环说着敛衽起身走到木几旁去。然后一面取杯倒水一面说道:“臣妾虽蒙陛下恩宠多年,却一直未曾怀过身孕,实是臣妾有愧于陛下。”杨玉环说着便将倒好的水奉到唐明皇帝面前。

“此事朕自有主张。这是……?”唐明皇帝接过杨玉环递过去的杯子。

“这是臣妾让御医为陛下调制的茯苓汁,有意气安神辅助睡眠之功效。”

“噢?近来政事繁多,也只有到你这里才能让朕睡个安稳觉。”

崔启行带领众人从凉州出发赶往洛阳时已是两之后。一同随行的人有郭子仪及其随从、小菊姑娘、玄意和秦正扬。因为时间仓促和便于到洛阳城落脚,所以并没有等其他人。行路期间,崔启行因身体的缘故,所以特意雇了一辆马车。除了小菊姑娘是与崔启行坐在马车里面,其他的人全都是骑马的。毕竟距离武举选拔之日尚早,所以他们行路的速度也较为缓慢。

崔启行等人离开凉州城两天之后,从长安回凉州的卢雪儿才到达秦府。所以,她便直接错过了与崔启行等人一路同行的机会。原本她希望早一些见到崔启行,也好看看崔启行对自己的紧张态度,最终还是失了望。当卢雪儿从万丰堂新任凉州舵主徐老的口中得知众人已于两天前出发前去洛阳,她便也就匆匆向洛阳出发。

在崔启行等人行路期间,正巧遇见了杨国忠引来围攻五行派的骠骑军军队。虽然这次围攻五行派,真正的带头人是刘宜,可惜他与杨国忠坐在了轩车内,所以崔启行和玄意并没有看到他,他也并没有看到崔启行和玄意。

平常人遇到朝廷出行的大军全得让开道路来,因此崔启行等人只好让到路边的草地上让骠骑军过去。郭子仪看着这么多兵将路过,道:“看这阵势,车上坐的肯定是朝廷里的大官。”

因为坐车的时间太久,崔启行跟小菊姑娘也正好趁这个机会下车来透透气。大概过了半个时辰,延面而来的骠骑军队才走完。崔启行看着这股来势汹汹的军队,似乎有种不详的预感。他虽然有这种感觉,可毕竟只是猜测。眼看着骠骑军过去,崔启行便说了一声:“走吧!”

刘宜带着杨国忠及骠骑军队来到祁山时已是兵分九藩朝堂议事的第九日。

清水观弟子见山下突然出现一股大军正从山上汹涌而来,赶忙汇报了清水观的主事师傅。清水观主事师傅到五行派大门外一看,见山下士兵黑压压一片,便转急忙去向袁天罡禀报。

八天前,刘宜拿着一纸文书前去接管骠骑军时,安路山依然还在为选拔骠骑军统领一事犯愁。当安路山听刘宜说完骠骑军另主和分兵九藩之事后,盛感焦急。待他询问刘宜宫中发生了何事时,刘宜只回了一句:“这个安将军可以回京当面去问皇上。”

情急之下,安路山便不得不火速赶回京城。然而,此时分兵九藩之事已经是铁板钉钉,安路山回京也是于事无补。

安路山回京之后,兵部、吏部、刑部、户部共同草拟的分兵草案已经上交审核。因为急于了解缘由,安路山先去了一趟宰相府。他听李林甫说完情况之后,特别恼怒。“没想到杨国忠对我们竟会如此赶尽杀绝。倘若真是兵驻九藩,所有将士也就完全不归我管,那我这个大将军便只是一个空衔。不行,我要去面见皇上。”

“不必了。”李林甫语气很平缓,“既然是皇上亲自下达了诏令,你此时见谏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安路山自言自语道:“杨国忠这招也实在是太狠了吧!”

“呵!”李林甫冷笑一声,“杨国忠还是其次,真正想要拿走你手中兵权的可是另有其人啊!”

“另有其人?莫非……”安路山思虑片刻,“难道会是皇上?”

李林甫缓缓眨了一下眼睛表示默认安路山的说法,道:“陛下想在太子登基之前替他铺平路子,这也可以理解。”

“哎,那我们一直追随的本来就是太子殿下,陛下他不会不知道吧?”

“我追不追随太子殿下,这与陛下想要如何稳固江山社稷,可是豪无半点关系。”

“陛下乃是一代贤王,治世之才前无古人。如果老夫所料不错的话,他这是担心你我二人手握重兵,将来会对新王造成威胁。”

“那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总不能坐以待毙,等着他杨国忠把咱们踩在脚底下吧!”

“当然不能!老夫已经托人去请了吉温先生。若能得吉温先生相助,只怕是十个杨国忠也不是你我的对手。”

“那真是太好了!吉温先生不仅攻于心计,而且智慧与谋略兼备,早就听世人称他为再世诸葛亮。这一次,非除掉杨国忠不可。”

就在李林甫、安路山等人请到吉温为他们谋划如何对付杨国忠时,杨国忠已经带着骠骑军正全力以赴进攻五行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