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心直口快
作者:袁克生      更新:2020-02-14 19:11      字数:3165

本章虽然叫做心直口快,但写出来的内容似乎非但一点也不心直口快,还个个腹黑的紧。么么,成天刻画这些腹黑的人,感觉我都要变得腹黑了。写这些腹黑的环节,老是会让我的脑子短路,伤不起。昨天去找师傅请教,那个姓将的某人,居然对我爱理不搭的。伤心了。看来我最近冷落了的人很多呀。忙的都没时间去搞情感投资了。不过师傅说的好,写作过称中之所以会短路是因为水平不够。也没有时间去研究,只好边写便总结经验了。最近好像没有写出什么经典语录来。要加油啊!

本章腹黑中……

眼下虽然没有什么战事,但毕竟李林甫与安路山二人掌控军政大权多年,唐明皇帝其实也早有收回之意,只不过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罢了。没想到张翰误打误撞,居然说到了唐明皇帝的心坎上。

在自己传位给自己孩子之前会替自己的孩子们铺平路子,这是每一个皇帝都会去做的事情,唐明皇帝也不例外。

安路山与李林甫二人手握重兵,唐明皇帝此时在位他们自然忌惮三分,但谁也保不清楚太子继位之后,他们还能向对唐明皇帝这般心悦诚服。

唐明皇帝稍稍思虑一番,道:“啊,不知众卿对张大人所言统兵之策有何看法?”

“启禀陛下,”王文杰侧身站了出来,“微臣以为,张大人所言之策实在是绝妙无比。”

“噢?”唐明皇帝有些意外的笑了笑,“爱卿倒是说说看,这怎么个绝妙法。”

“是陛下。”王文杰轻轻拱手道:“就眼下之情形来看,户部每月至少需要向军营拨送五十多万旦粮食和一千三百万两文银。这么多的粮食和银两要送到军营去,不管是周转或者运送,都需要消耗很多的人力和时间。别的不说,单以南夷为例,等朝挺按律拨下粮食和银两,再发放到南夷军营,最少也得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如此周转、运送,也未免太过损耗时间。但是,若能像张大人方才所说,将整军分为二至五万一营来节制的话,这军营之中日常需要的粮食及银两便可由当地节度使全全负责。”

唐明皇帝点了点头,“由当地节度使负责军资供给……确是剩去了不少麻烦。藩镇节度使直接从每年上交朝廷的税务中抽取一部分为军用,同时又能避免来来去去周转和运送……”

唐明皇帝话到此处,李林甫连忙着急侧身出来行礼道:“陛下,将整军划零,虽便于户部和工部为军营提供军资,可是却不益于领军将领调配和指挥。正所谓军中不可一日无帅,如此分散所有兵力,军中不仅会缺少英勇善战的将领,并且还会让军队失去主力,没有主力的军队可以说完全没有什么战斗力。没有主力的军营,士兵势气也会随之低落,如此一来,若有外敌来犯,我军便会有不战自溃之危啊!”

“陛下,”张翰匆忙一揖,以后看了李林甫一眼低头撇嘴笑道:“宰相大人说的……也太过危言耸听了吧!”张翰说完抬头对着唐明皇帝接着说道:“不知陛下是否还记得八年前的波斯使团?”

唐明皇帝轻轻皱了皱眉,“波斯使团……,朕似乎还有那么一点印象。那个波斯王子好像是叫……什么……啊什么……”

“阿尔汉马克!”

“对对对,马克王子。说起这位马克王子,此人心直口快,且为人热情,他送朕的那颗舍利子,至今依然还放在朕的寝宫里。”唐明皇帝说时笑了笑,“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当时马克王子可是给这里的很多人都送了见面礼。”

“陛下可真是好记性。没错。当年正是微臣随同庆王殿下去接见的这位马克王子,因此,微臣对这位波斯王子可谓是记忆犹新。记得当时这位马克王子对我们大唐可是赞不绝口,还说我们东土乃是母神之乡美丽无比,真乃物宝天华之地。”

“哈哈哈……”唐明皇帝轻笑一番,随后问道:“王爱卿突然提及此事,莫非此事与眼下所议之事有何关联?”

“回禀陛下,微臣之所以提及这位波斯王子正是为了对方才所议之事加以说明。记得当年马克王子说过:‘东土之辽阔,浩瀚百万里余,甚比十个波斯之地。’即是如此,波斯国于土地,人口之数,兵力自然皆是逊色于我们大唐。如此小国都可整顿区区数万人组成的兵力来抵御外敌,更何况我们大唐拥有着数百万大军。”

“启禀陛下……”

殿内突然传出一句声音,唐明皇帝仰头往殿内看了看,“许爱卿。不知道许爱卿有何奏报啊?”

这时,李林甫悄悄低头回去瞥了此人一眼,原来此人正是户部侍郎许正豪。此人虽为户部侍郎,但才辩过人,当日李太白提出无为而治之观点时,他也参与反驳,如今他站出来,必定会是口若悬河一番。

“启禀陛下……”李林甫急忙喊出声来。

可惜李林甫话刚出口便被唐明皇帝撑掌挡了回去。“许爱卿……你来说说看。”

“是陛下!”许正豪轻轻一礼随即说道:“微臣以为王尚书、张尚书两位大人方才所言,皆甚为合理!”

“噢?”唐明皇帝喜颜欲笑,“许爱卿倒是说说看,他二人方才所言是怎么个合理法?”

“是陛下!自古天下虽然多有纷争,但仍接为一体,直到秦汉之后,天下才逐渐被划分为县、郡加以治理,朝中之三省六部也近而开始完善。微臣协助尚书大人分管户部之事已经多年,便自然而然对朝廷以及民间诸多事宜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依臣处理政事时的经验来看,不论何事,皆是从大至小,由难至简而入。以臣之见,节制军队之理也是应当如此。将整军划零分守各处,实乃大而划小,分而治之,在微臣看来这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陛下,”李林甫身后站出来一名武将。李太白听到这个熟悉而洪亮的声音,目光便不由得朝此人闪了过去,此人当时对自己所说的一句“百无一用是书生”此时依然有种历历在目之感。李太白思及往日正如同此时,便冷笑着摇了摇头。

此人乃是一名突厥人,名为阿史那承庆,因其武艺非凡所以倍受安路山重用,可谓是安路山的左膀右臂。

“承庆将军有何异议啊?”唐明皇帝问话时,声音极其冷淡。杨国忠、王文杰、张翰、许正豪四人听到唐明皇帝如此冷淡的口气,内心更加的自信满满而畅快无比。

阿史那承庆听着唐明皇帝如此冷淡的口气,如同被人从头顶上浇了一盆冷水。“臣……”阿史那承庆稍显尴尬,轻轻低头拱手道:“臣以为整顿全军实在是兹事体大,不如等安将军从骠骑军军营里回来之后再作商议。”

阿史那承庆话音刚落,张翰便“呵呵”冷笑一声,道:“怎么?照承庆将军这话里的意思……莫非是我大唐军中如今只有他安路山说了才算,陛下已经做不得这个主了不是……”

唐明皇帝听完这话,险些龙颜大怒,满脸都是怒火。

“陛下息怒,”李林甫慌张拱手道:“承庆将军所言绝非此意。安将军为朝廷效劳已经超过二十余载,战功赫赫,其衷诚之心有目共睹,不像某些人,只知道纸上谈兵,真正上阵杀敌却是一无是处。”李林甫说话时,瞥了张翰一眼。

张翰道:“依宰相大人之意,战功显赫就可以目无君上了吗?”

“什么?”李林甫侧身对着张翰淡淡一笑,“居然从未发现张大人这想象力可是绝等的好啊!真是老夫眼拙了!失敬失敬!”李林甫说着对张翰轻轻拱了拱手。

“说到这想象力,下官可是愧不敢当……”

“行啦……”

唐明皇帝听着这么多人争论不休,各说各有理,而且面议心斗,听得都快有些心烦起来。就在唐明皇帝心欲烦恼之时,他突然想到了李太白,于是他仰头朝众臣之中扫视一番,这才发现李太白远远地躲在了人群之后。

“白卿今日为何站于殿后啊?”唐明皇帝轻声问道。

“回陛下,”李太白侧身出来拱手道,“微臣今日并无奏报,担心站在前面会妨碍到其他同僚向陛下奏报,故而站到了诸位同僚身后。”

听着李太白说完话,众臣恨不能捧腹大笑。伴随着突如其来的快活,许多人的心中随之又变得更加的兴奋起来。

唐明皇帝听到已经是为官数月李太白说出这样的话,也震惊得不由一愣。为官数月居然无人教给他一些上朝的基本礼仪,这也足见李太白为官是何等的失败!

唐明皇帝正在发愣之时,突然江怀喜站了出来,“陛下,李太白上朝议事而有意未尊上朝议事之礼,实乃亵渎皇权,对陛下不敬,应当处予急刑以震我皇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