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听从了蔡赐的建议,另派周文率兵绕过荥阳,向西攻击函谷关。
周文是侍奉过春申君黄歇的人,他懂得兵法。
他在过三川郡的时候偃旗息鼓,比较小心,不容易让人发现。
而这个时候,李由被吴广大军围在荥阳城里,注意力全部在那里。
他根本就不知道已经有另外一支起义军队伍绕过荥阳,朝咸阳而去了。
周文绕过荥阳以后,率领大军一路斩关夺隘,势如破竹,一直打到离秦都咸阳仅百余里的戏地。
进军途中,百姓奋起响应,队伍不断扩大,到戏地已拥有战车千乘,士兵六七十万人。
骄奢淫邪的秦二世闻听起义军已经逼近咸阳,犹如听到晴天霹雳,大惊失色。
前一向还只听说有几个小蟊贼在闹事,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还没过去多长时间却有几十万叛军突然出现在咸阳城附近,任谁也不能心平气和!
就算秦二世什么也不说,掌管帝国政府的李斯也知道自己必须给秦二世一个解释,给秦国人民一个说法!
可是,李斯给不了说法!
他总不能说因为秦二世好大喜功,只喜欢听好消息,不喜欢听坏消息,所以大家都报喜不报忧。
他如果这么甩锅给老大,老大还不砍了他!
而且即使他说得有道理,还是解释不了为什么叛军会突然出现的问题!
因为皇帝不喜欢听坏消息,几十万叛军就可以从天而降,突然出现在咸阳城不足百里的地方?
几十万叛军急行军,为什么帝国政府没有获得任何消息,按道理叛军绝对无法严守这种军事秘密吧!
皇帝不喜欢听坏消息,你李斯为首的政府官员,就可以面对叛军长驱直入,不采取任何衣服和应对措施吗?
你李斯在事前,知道消息吗?如果不知道,你是干什么吃的?
如果你知道,为什么不早采取应对的措施?
还有一个问题,要想进入函谷关,必须得越过三川郡。
三川郡守是你的儿子吧?在叛军经过的时候,他为什么不积极拦截?
更重要的是,三川郡守为什么不及时向中央政府汇报这种天大的事情?
以致于中央政府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就让几十万叛军杀到了都城附近。
从这层意义上,三川郡守严重失职!甚至有通敌的嫌疑!
总之,这件事情就是你李斯父子二人的错!
好了,事情紧急,先不追究是谁的责任。那么,现在该用什么办法应对目前这种情况?
你是帝国宰相,朝廷首辅,百官以你为首,你给个建议吧!
因为,几十万叛军已距咸阳城不足一百里,再不采取措施,他们马上就要攻城啦!
可是,李斯也给不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建议。
咸阳作为都城,城内肯定有一支为数不少的精兵。
问题是,在几十万叛军突然出现在咸阳城附近的时候,李斯敢建议派这支军队去围剿叛军?
要知道,突然出现的叛军有几十万,都城的精兵虽然为不少,但是跟叛军人数还是不能比。
让都城的军队主动出击,在兵力相差悬殊的背景下,这支军队肯定会被全歼!
如果这枝军队被叛军歼灭了。二世就得歇菜!秦朝就得灭亡,事情竟然到了如此不可挽回的地步了?
不派这支军队,帝国就只能等着叛军来攻城!
如果,李斯对胡亥这么建议,秦二世肯定想对李斯说,你大爷的,你作为帝国丞相,你是用屁股想问题的?
我可是堂堂大秦帝国的皇帝,你要我躲在咸阳城当缩头乌龟?
这么愚蠢的主意,还需要你来想,是个人都能想出来,好吗?我要你李斯又有何用?
确实,通过这件事情,胡亥对李斯是彻底失望了,他认为李斯老了,不中用了!
对于这件事情,李斯事前无消息,无预案,事后无应对,无担当!
这个时候,幸亏少府章邯出了一个天才的主意,挽救了濒临灭亡的大秦帝国,使它得以苟延残喘。
章邯说,我这里有几十万刑徒,咱们给这几十万刑徒都发上武器,岂非马上就等于拥有了几十万军队?请皇帝让我率领他们去攻打叛军!
听到章邯的建议,秦二世马上批准了!
因为他觉得章邯这个主意,比废物李斯的主意强多了!
从此,那个让起义军大佬们闻风丧胆,被称为疯狗章的土木工程专家被时势推出了江湖。
他带着几十万刑徒在千疮百孔的大秦帝国到处灭火。
可是起义的烽火却此起彼伏。
他灭掉了这个又燃起了那个,按下了葫芦却浮起了瓢。
而且每次他灭过火的地方,只要他走了都会死灰复燃。
他灭的火越来越多,可是新起来的火被他灭了的更是多得多。
他每天都为了大秦帝国的国运疲于奔命,操碎了心。
宝宝心里苦,但宝宝有苦说不出来啊!
此时,赵高为了专权,已经逐渐将胡亥隔离了起来。他为了自己能掌握更多的权力,就想除掉李斯。
他每次等胡亥歌舞狂欢,与众姬妾厮混时,就派人去通知李斯来奏事。
几次之后,胡亥就对李斯很厌恶。
心想这个糟老头咋就这么讨厌呢,叛军来了就像个废物似的。
我好不容易解决了这个问题,找点人搞点娱乐活动,舒缓一下紧张的心情吧,他天天过来打扰,烦不烦啊!他该不会是故意的吧?
可是,李斯已经彻底给胡亥惹毛了,他自己还不知道。
过了几天,他又邀同将军冯劫和右丞相冯去疾联名上奏二世,建议暂停阿房宫的工程,减少边区戍守和转输,以缓解民愤。
这个建议对不对,非常对,因为老百姓们都是活不下去了才造反的,如果人人能安居乐业了,造反的人自然就少了!
可是二世对李斯本来就有怒气,这下一触即发。他咆哮道:“这些都是先帝开创的功业,必须继续从事!如今我才即位两年,就蜂盗并起,完全是因为你们镇压不力所致,却想罢先帝之所为。你们身为两朝重臣,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还有何资格占着丞相、将军的位子!”
是啊,叛军都攻到咸阳了,你们这些政府大佬还表现得像个白痴,毫无应对办法,最后只得看一个水木工程专家听你们解围,你们害不害臊?
我都没有追究你们失职的责任,你们倒是猪八戒背钉耙——倒打一耙,都把锅甩到我这里来了!
明明师你们镇压不力,竟然责怪我,说因为我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才激起了民变。
你当我白痴啊,这阿房宫在我爸在的时候就开始建设了,但是啥事没有。
现在我继续建设阿房宫,老百姓就反了?这锅我不背!
你们是不是看我年轻,好欺负啊?老虎不发威,你还真当我是只病猫?
那么二世这个想法有没有道理呢?那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秦始皇的时候,搞建设,只需要用那几十万刑徒。
可是在这个时候,刑徒已经被征用作为军队去镇压起义者了,只好另外在征集其他的人修建阿房宫。
而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是最烧钱的,武器装备,人和马的吃喝,还有保暖等等,都需要国家供养。
由于各地都在造反,大秦帝国能够控制的土地也十分有限,能够有限控制的人民也大大减少了。
所以,这个时候他们有限控制的人民的平均负担跟秦始皇时候比,确实大大增加了,老百姓早就已经负担不起。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大秦帝国早就入不敷出,运转不灵了,再不停止大的基建活动,都连仗都打不起了!
可是秦二世才不考虑这些,这些是你们要考虑的问题,凭什么要从我的娱乐设施中减少开支?
冯去疾、冯劫两个人感到非常痛心,为了避免受羞辱,不久便在狱中含恨自杀。
如果李斯跟他们一样,选择自杀,倒也不失一个比较好的结局,一个有尊严的死法!
至少他自己不会受辱,也不会祸及家人,祸及族人。
可是,李斯自恃是秦王朝的有功之臣。
他对秦王朝有过巨大的贡献,就幻想着秦二世一定会赦免他。
因为他认为这大秦帝国正常运转还需要他,秦二世一定会重新启用他。
赵高看李斯贼心不死,便向秦二世胡亥进谗言,说李斯、李由父子本来就是楚国人,与叛贼头目陈胜、吴广是同乡,他们以前就认识。
他们互相勾结,想篡夺秦朝天下。
陈胜的部下率军通过三川郡时,李由竟然不剿匪还任由他们胡作非为。
据说李由和陈胜之间还有书信往来,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秦二世觉得赵高说得有道理,确实在大规模的叛军突然逼近咸阳这件事上,李斯父子的表现太让人奇怪了,有太多的疑点!
于是二世将李斯下狱,并决定由赵高主审他。
他并派王明、陈宗正到荥阳去严查李由。
赵高的手段确实很高明,他知道要扳倒李斯这样一个大秦帝国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师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他是步步为营,周密计划。
让胡亥对李斯从平常的不舒服、反感再到厌恶,继而对李斯的忠信产生怀疑,以至于最后有了想收拾他的想法。
事实是,李由面对吴广率领的义军,在奋力抵抗的同时,还曾给李斯写信来说贼人势大,希望中央援助。
只是,秦二世不愿意听坏消息,才被误解成只有几个小蟊贼,李由只要派几个出去,就能全部搞定。
后来他由于被吴广的大军围在了荥阳城,所以对于周文率领另外一支大军绕过荥阳去咸阳一无所知。
说他渎职,其实也无从谈起。
他都被困在荥阳城里了,出不来了,也早就不能有效控制三川郡了,又怎么去知道另外一支起义军在三川郡的动向?有这么去又消息给中央政府啊?
可是,这些事情胡亥他都不知道啊!
胡亥只知道三川郡有几个小蟊贼,李由早就派了一些人去逮了。
又怎么可能会被围在荥阳城里,不能自由活动了呢?
得势掌握了主动权的赵高,对李斯是天天严刑拷打,刑讯逼供。
等老虎凳、夹手棍、竹签子等刑罚一上,李斯那个软骨头早就扛不住了,被迫承认与李由谋反。
而且他已经被打怕了,等胡亥派来的使者来询问他的时候,他还以为他们是赵高的人,想多没想,就承认了赵高捏造的那些罪名。
他这一答应,可就把造反的罪名坐实了!
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李斯因造反谋逆大罪,被判处“俱五刑”、“夷三族”。
五刑是指:黥,脸上刺字;劓,割鼻子;剕,砍掉左右脚;腰斩;最后是醢,剁成肉酱。
俱五刑,就是一个人要将这五种刑罚遭受齐了!
夷三族,就是将父族、母族、妻族全部被杀光!
非常可笑的是,这个“俱五刑,夷三族”也是李斯本人发明的,目的用于对付起义军的领袖们。
结果起义军的老大们都还没有用上,最先却被用在他身上了。
真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精明的李斯算计得了国人,却算计不过阴险狡诈的赵高,终究他没能跳出赵高的五指山。
周文大军遇到章邯大军的抵抗,随后就被疯狗章打败,退出了函谷关。
而章邯则发挥他一惯勇当疯狗的精神,一直紧咬住周文不放。
先追他到曹阳,后又追到渑池(今河南渑西)。最后,周文实在是受不了,只好自己拔剑自刎。
同时,在李由坚守的荥阳城外,久攻不下的吴广,被手下的大将田臧杀害并夺权。
在李由的配合夹击下,田臧被赶来的章邯大军攻破。
与章邯破了荥阳之围以后,他又与章邯共同击败邓说所率义军,在许城击败义军将领伍余,直抵陈县。
随后,李由率军配合章邯,攻打陈县。
楚王胜亲自出城督战,无奈秦军李由、章邯指挥得当,上柱国蔡赐战死,陈县被攻破。
楚王胜东逃到下城父。
公元前209年十二月,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的陈胜,被他的车夫庄贾杀害。
陈胜兵败身死后,项羽和刘邦在项梁的命令下,率兵十万,与章邯战于濮阳。
后因章邯掘黄河堤坝,引水护城而怅然离去,转攻他城。
在李斯被下狱时,刘项大军与李由率领的秦军在雍丘相遇。
只是不知,此时的李由是否知道李斯已经被下了大狱?
看到大量楚军进攻,李由一面派人到濮阳向章邯求援,一面组织军民固守。
按常理说,李由应该知道他家里已经出了大事,只是知道了他又能怎么做呢?
不管他以前做过什么,想过什么,此时章邯率领的秦军正占上风,他自己不能也没有实力背叛朝廷,只能以战绩或者以战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李斯的清白,李氏家族的清白!
当仗打到白炽化的程度时,他什么都顾不上了,多重要的事情也只能等战事结束以后再说了。
人们常说有坑爹的官二代,但是李由这个官二代反而被他爹李斯坑了。
因为,从李斯被屈打成招,承认自己和儿子谋反的那天起,李由的命运就注定了!
等待他的就只有死!
这也是李由唯一可以有的选择。
如果他不想真的背叛大秦帝国,投降起义军的话!
他就是战胜了,胡亥和赵高也不会允许他活下去的,你想他父亲已经被俱五刑,夷三族,他们老李家被杀了那么多得人,胡亥和赵高难道不怕他嫉恨吗?
你想他们还会允许他这样一个人带领重兵在外?
如果他带领军队到时临阵反戈一击,秦朝就完了,胡亥和赵高也得歇菜了。
在楚军围城进攻的时候,李由率领的秦军,退入雍丘城内固守。
这位李由大人,虽说是个官二代,但是他早就视死如归,像是一条江湖好汉,在战场上身先士卒,拼死激战。
不惧生死地站在最前面与楚军鏖战。
在与楚军激战到第四天时,李由左臂中箭,血流如注。
他拔出箭头,包扎好伤口后,继续指挥作战,毫不退缩。
当日下午,雍丘城破。
李由没有选择突围或者投降,而是率军继续与楚军展开巷战,最后他只带领十多个亲兵继续与楚军作战,力战身死。
他早就准备了为大秦帝国殉葬!
因为只有鲜血和生命才能够洗刷他们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耻辱。
也只有这样,才能还自己一个清白,还老李家一个清白!
当然,一个人心中有信仰,死并不可怕!
只要李由觉得自己为了大秦帝国死得其所的话,我们对于他这种行为也没有任何可指责的。
战死后的李由,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像天神雕塑一般站立着,手握长矛,怒目圆瞪,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势,进攻的状态,让人敬佩不已。
那个历来对秦军秦将恨之入骨,经常喜欢搞大肆屠杀的屠夫项羽,由于在城阳城搞大屠杀,并因此与钟离眛闹得不欢而散,
他也毫不意外地再次遭到了项梁的斥责,所以他没有敢再在雍丘屠城。
英雄惜英雄,英雄敬英雄!雍丘城战事结束时,项羽反而从内心对李由产生了敬重,当即下令,派人将他的尸体送回他上蔡老家安葬。
二世胡亥派出的调查使者王明、陈宗正到达雍丘时,李由已经战死。听闻了李由的战死经过后,他们冒死向二世呈奏说:“臣奉诏至关东,查三川郡守李由并无通寇之事。雍丘一战,为国捐躯,忠烈可嘉。”
这算是给了李斯、李由通敌谋叛案一个平反结论。
这也是李由战死的唯一目的,他可以死但是不能冤枉死,要留清白在人间!。
然而胡亥和赵高因为已经对李斯俱五刑,夷三族,他派人们知道真相以后说他们冤枉忠臣。
他见已经死无对证,便又欺骗秦国老百姓说李斯父子谋反,他已将其就地正法。
李由的战死,也让我们看到,那个后世受人诸多非议的李斯,他的儿子,也是有血性的!
生在富贵家的公子哥们,拼起命来时,也是不含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