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章邯率领50多万大秦的虎狼之师朝临济城直奔而来。
魏国兵微将寡,与章邯大军相比,确实实力相差悬殊!
大魏的君臣都知道单凭魏国这点微薄的力量,去与章邯大军抗衡,那纯粹就是以卵击石。
所以,魏王魏咎写了三封信分别去赵、齐、楚三国求救!
正在章邯把周市迎战他的大军杀败以后,忽然听到有人报告说齐王田儋带十万齐兵赶过来了!
兵马正行间,闻得前方人喊马嘶,知齐兵将近,遂靠土山扎住。
章邯出阵来看,见山前旷野之中,田儋十万兵马已到,排成阵势。
田儋全副披挂,立于阵中门旗之下,田横、田巴二将立于身旁。
田儋望见秦军布阵已毕,乃使田横出阵挑战。
田横拍马举枪而出,于阵前往来盘旋。章邯见田横人才出众,威风凛凛,乃赞道:“齐军果是与众不同!”
秦阵中李南部将孙径闻此言,甚是不服,乃绰枪策马,来战田横。
田横大喝一声,纵马相迎。交马不及十合,田横手起一枪,刺孙径于阵前。
章邯赞道:“真乃勇将也!”
赵武见之喝道:“秦将休逞淫威!”拍马来救孙径,战不数合,又被田横刺死。
章邯方欲挥戟自战,李良早跨马抡斧而出,与田横杀作一团。
战约四十余合,李良气力不加,败归本阵,秦军哗然,皆有惧色。
章邯胆怯,不敢再战,乃令鸣金收兵。田儋见天色已晚,秦军人马又多,亦不敢用强,乃唤田横回阵。
田横拨马回来,齐军齐声欢呼,齐王田儋便就地扎营,以歇兵马。
参军田显谏齐王道:“大将军获胜虽可喜,但需防军中士卒心生骄意。”
田横道:“章邯出关已久,锋芒已尽失,乃强弓之未也,不可惧哉。”
田显道:“自章邯东进之日起,秦军未有败绩,请大将军切勿轻敌。”
田横尚未开口,田儋扬手道:“今日行军劳累,且休息一日,明天再与章邯决战一阵,必挫其志。”
亦不以秦军为意。
章邯回营道:“人言齐人英勇善战,我初时不信,今日得会,果非虚言也。如若强攻,只恐伤亡过重,不如出奇兵胜之,倒也可以省却许多麻烦。今田儋远来救魏,一夜行军数百里,士卒焉能不疲乏。不如乘间夜劫其寨,必能大破其军。”众将闻之,皆无异意,章邯遂传令军中,一更造饭,二更出兵。
令章平、李良会合司马欣、董翳劫魏营,自引大军劫齐营。
入夜,天色漆黑。章邯引军悄行,人衔枚,马摘铃,神不知,鬼不觉已至齐营之外。见齐营安静,并无防范。章邯大喜,传令举火,一齐杀入齐营。齐兵都在营中睡觉,及闻杀声,慌忙起身,已是人不及甲,马不及鞍,如何能够迎敌。秦军从四面涌入,逢人便杀,好似砍瓜切菜一般。田儋闻报,慌忙披挂绰枪,出帐迎敌,未及上马,正遇章邯一队人马杀到。章邯眼乖,认得是齐王,纵马一戟,刺中田儋前胸,倒地而死。其余将卒,被杀者甚多。章邯引众冲杀,撞见田横,便来交战。约战四五十合,秦军皆来围攻,田横不敌,引军败走。乱军中见田巴被围住,乃奋力冲杀,救了田巴,又寻见田显,一起往齐地败去。章邯乘势追杀,直杀得齐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渠。
却说周市初时闻章邯分兵迎战齐军,又见司马欣亦收兵去讫,便有所松懈,未曾加兵设防。至秦军来劫营,杀入寨中,魏军兵马大乱,已是溃不成军。周市提刀上马,驰出帐外,迎面正遇李良,交个交马。战不数合,司马欣与董翳引军杀到,将周市团团围住。周市不敌,夺路而走,一路会见傅宽、皇欣,欲败投临济。忽一彪军杀出,乃是秦将章平,将周市众人冲散。周市为暗弩所伤,死于乱军之中。魏军大败,死伤无数。
傅宽、皇欣死战得脱,奔出十数里。
败军赶来,告知周市死讯,二人大惊,方信当初陈平所见,急回临济将噩耗报予魏王魏咎。
魏咎这个人心地仁慈,一向贤明,听到周市已经为国捐躯,赶过来的援军齐军也已经败亡,心中悲痛不已!
但是他这个时候还真没有精力去伤春悲秋!因为临济城马上就要黑云压城城欲摧了!
他仰天长叹道:“章邯大军已胜,丞相兵败身亡,齐王力战身死,秦军兵临城下,他们必将对临济城屠城。可怜我临济城必将生灵涂炭,百姓无辜,又为何要给寡人陪葬!”
傅宽大呼道:“秦军转瞬将至,现在已经是燃眉之急,我等愿护大王投奔楚国,以图卷土重来为上。”
魏咎泪流满面,摇首叹道:“城破之日,如果秦军找不到我,必将屠杀全城百姓泄愤。
若秦兵来时,寡人举全城而投降,当可保全城中百姓的性命。”
傅宽苦劝道:“不可!不可!大王如果率全城百姓投降,百姓或可保命,大王性命必然难保,到时我大魏国运堪忧!
对于大王而言,弃城而走,就是最佳的选择!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若章邯真地屠城,我们也可以积蓄力量,到时再为临济的老百姓报仇!
要知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魏王道:“是的,也许我们到时真地可以杀掉章邯替那些冤死的老百姓报仇,可是那些因为我而被章邯大军屠杀的老百姓的脑袋还能够再长出来吗?
我又怎么能够让魏地的老百姓因为我一个人的原因而被无辜被杀呢?他们有什么罪过,要遭此大难?寡人的心意已决,请将军不必多言。”
魏咎对他弟弟魏豹说:“豹弟,我想我不能再作为你的哥哥在你身边保护你了。我累了,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休息了。
魏国我就交给你了,魏国振兴的希望我也交给你了。”
然后他又转身吩咐傅宽、皇欣他们:“你们现在赶紧护送我王弟出城去投靠楚国!”
说完他避入内室。
魏豹、傅宽、皇欣跪在门外,痛哭流涕!
只见魏咎的话从室内传来,“傅将军、皇将军,是不是我的命令不好使了,咋的,你们都不听了?”
傅宽、皇欣无奈,只得拉着魏豹离开。他们带着一对人马护送魏豹出城,往东去投项梁。
魏咎乃亲自书写降书,令陆贾捧往秦军。
章邯扫平周市、田儋二处人马,天色已明,
乃统领大军,将临济围得水泄不通。
魏使来到章邯大营,向他呈上魏王之书。
章邯展开阅之,书略云:“魏咎不才,本欲齐集魏地豪杰,恢复我父母之邦,奈何时运不济,天不助我。
今咎被困孤城,援兵难救,生死早就置之度外。所担心者,乃全城百姓性命而已。
久闻将军英明神武,通达明理,该知今日之事,乃魏咎一人罪过,与百姓无关!魏咎愿以死谢罪,换得全城百姓不受刀兵。
将军若允诺不入城伤民,魏咎当**于城头,以告慰将军与父老。
如若将军不允,那么魏咎唯拼死一战,将军既使最后胜利,也必损兵折将,徒耗兵力。”
章邯阅罢,寻思魏若能降,能节约时间和兵力,也算对自己有利。
遂与来使道:“若魏咎自裁,城中再献粮十万斛,章某即时退兵。”使者回报魏咎,魏咎乃令将城中粮食献出。
章邯收割已毕,遂往城下来看魏咎**。
魏咎心事已了,遂沐浴更衣,登至临济城头,有一堆干柴整齐地搭在城头。
魏咎穿戴整齐,自己点燃了柴堆,魏咎端坐在火堆上,神情庄严,面色平静。
只听见魏王的声音从城墙上传了下来。
“希望章邯将军信守约定,罪在我魏咎一人,百姓无辜,请放过我大魏各地的百姓。”
在秦末楚汉时期,发生了太多的屠城事情,所以这样为百姓而死的行为因此弥足珍贵!
本来,魏咎这个魏王有点得来全不费功夫,全是周市送给他的。
所以,军队中有很多人其实有很多人有点看不起他,对他并不是从心底里佩服。
但是,在这个时候,所有的军人都整整齐齐地跪在城头,对他顶礼膜拜,都心悦诚服地认为他就是他们心中最好的魏王。
这些军人一个个眼泪在脸上无声地流淌,神情凄然!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这些士兵作为保家卫国的军人却未能护得自己大王的安全,他们心中充满懊恼和悲愤!
街道上,跪满了全城的百姓。
他们个个痛哭流涕,字字滴血地呼喊着“魏王!魏王!”
家家都是扶老携幼一起来送魏王最后一程,牙牙学语的小孩来了,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老人也来了,人们都来了,来跟他们贤明的魏王告别。
个个椎心泣血,有些脆弱的妇女都哭晕了过去。
在城下的秦军看见魏王的大义,也是人无喧哗马无鸣,不敢破坏此地庄严肃穆的氛围,在魏王**后,章邯默默地领军而去!
魏国百姓们有幸竟然有一位如此仁慈,甘愿为了百姓的性命牺牲自己生命的魏王,
魏国百姓们又如此无幸,竟然他们有如此贤明的魏王却保不住国家,保不住魏王。
临济城头那熊熊燃烧的大火最后都化作了大魏千千万万老百姓胸中的滔天怒火!
在适当的时候,必将烧毁腐朽的秦皇朝!
一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各式各样的君王都有,甘愿为了老百姓的性命而不惜一死的君王,据我所知仅此一例。
当然我对历史不是很有研究,也许还有同样的案例,只是我不知道!
以王至尊而就黎明百姓。
是的,他本可以逃亡,也可以抵抗,但是他为了黎民百姓,居然牺牲了自己来成全大家。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泣下。
对于如此贤德的魏王,笔者无话可说,心甘情愿献出自己的膝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