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出牢狱
作者:慕梓谣      更新:2020-02-10 11:13      字数:2205

上善真人很快就回到了天锦城,第一时间就进宫了。

梁木樨自然松了一口气,同时松了一口气的还有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康王。

在给皇后诊治了之后,皇帝果然又召上善真人密议了好长时间,上善真人是早上进宫的,出去的时候已经日头偏西了,据说还改动了皇宫里面的一处风水。

说原本那是一处极好的风水,只是年深日久有一处地方的石头坏了,导致风水也坏了,上善真人建议在那里建一座亭子。不过这些都是小事,不管皇帝如何用这些小事掩饰,上善真人和皇帝密议的事情,还是很快就传到了有心人的耳朵里。

这一次和康王上次觐见一样,祁东海还是被赶出来了。

不过很快朝臣就知道了皇帝跟上善真人密议的是什么了,第二天的大朝会上,因为北线再一次告急,皇帝颁布诏书,广招能人异士,前往北疆抗战。

有人提议说熠王殿下曾经在北雍关大败突厥,还生擒了包括突厥可汗在内的突厥人,并且熠王是皇室中人,如果他出战必然能够鼓舞士气。

有了这个开头,很多人纷纷站出来,说太子虽然在南疆有了一次失误,但是不能因噎废食,若是太子能够披挂上阵,必将更加能够鼓舞士气。

这话刚开了个头便被一位御史啐了一脸:“兵,乃凶器也!太子乃国之未来,未来的储君,怎么能够碰此等凶器!”

“御史大人此言差矣,太祖就曾御驾亲征,与大承交战,逼迫他们割地赔款,难道说太祖此行为也是不妥?”

后面紧跟着便有人附和:“大人说得对!太祖万金之体尚且不避凶险御驾亲征,太子不是更应该代陛下出征,为国之表率吗?”

一时之间朝堂上吵嚷成一片,这时站在一边一言不发的端王突然走到中央,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父皇,儿臣愿意出战北疆,儿臣文不成、武不就,但是儿臣也想为父皇分忧,也想为社稷出一份力!”

他哭着膝行几步:“父皇,儿臣不求能够领兵打仗,儿臣只求能够当个小兵,身先士卒,替父皇在阵前出一份力。”

此话一出,原本还嗡嗡议论的朝堂之上顿时静寂一片,人人都看着跪在殿堂中央的周牧宇。

这个皇子确实是个文不成武不就一无是处的废物,整天花天酒地,不惹事就已经阿弥陀佛了,现在竟然说要去打仗?!

如果他仅仅是想分在北疆的兵权,或者跑过去胡乱指手画脚,那么在朝堂上这么多大臣,随便谁对他斥责几句就能将他骂回去了。可是他竟然不是要这些,他要的只不过去当个小兵,跟着众多的小兵一起身先士卒。

这是欲擒故纵吧?

这是放长线钓大鱼吧?

像他这样一个王爷,原本就是安安稳稳在京城度日了,跟康王一样,一生花天酒地、碌碌无为也就是很不错了,皇帝也不嫌多了他一个王爷,朝廷也不会缺了他的俸禄。

就这样一生庸庸碌碌不是很好吗?怎么现在也要对北边的战事来参一脚了呢?

要说皇帝的三个儿子,太子以前在南疆领过兵,虽然差点全军覆没,但是在之前确实是捷报连连,非一般的神勇;而熠王吧,虽然在西戎马失前蹄被擒了,但是人家有大承的助力,在北雍关围剿了突厥人还生擒了突厥可汗。只有这个周牧宇一直窝在京城,整天眠花宿柳。

现在倒好了,北边战事起,他竟然也动了这样的心思。

还说要当一个小卒!

小卒!谁敢用他这样的小卒啊!

还身先士卒!谁敢让他身先士卒啊!

这边周牧宇还在跪地大哭:“父皇,儿臣虽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但是儿臣也有杀敌报国的决心啊,就算儿臣不能举刀上阵杀敌,但是儿臣能够代替父皇前往北地,安抚民众啊!”

皇帝点点头:“你说的不错,你有这个心朕甚欣慰,不过你也说了,你就是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北疆战乱多危险,你还是安安稳稳的留在京城吧,这件事就让肩能挑手能提的去吧!”

“父皇,这件事怎么能让太子哥哥去呢?”

让太子去?什么时候说要让太子去了?!

端王的声音还在继续:“……北疆多危险啊,太子乃是国之储君,怎么能置于危险之中,儿臣愿意身先士卒,代替太子去安抚民众。”

“好了,你的心意朕知道了,你先退下!”

皇帝摆摆手,周牧宇恭恭敬敬地退下了。

他的唇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一双刚刚哭过的眼睛像是被山泉洗涤过了一般,漆黑发亮。

太子今天称病了,真是可惜啊!要不然这会儿应该还有一出好戏看。

不过这也没什么,太子要是知道自己曾经这样奏请,他一定会不甘示弱的。哦,对了,还有熠王。

刚才已经有人提名了熠王了,熠王这时候一定会被放出来的,梁木樨那个傻丫头,可以不必动用他的特权了,只是不知道她留着这特权,会跟皇帝要些什么呢?

想想还真是有意思。

果然如他所料,很快太子就跟皇帝上书了,请领兵出征玉蓝关。不过他在奏折中提到了顾凤辞虽然是罪臣之女,但是她的父亲曾经是兵部尚书,能够领兵打仗,她从小生活在将相之家,耳濡目染,已经养成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质。

再者,顾凤辞曾经求学于梅溪书院,成绩显著,深得南浔皇后的喜爱,只此一点,便可让她戴罪立功。

所以这次太子出征,希望带着顾凤辞这个助力。

皇帝目光落在奏折上的恳切言辞上,想起今日上善真人进宫的时候说的那些话。

“……真龙尚需凤女助,太子身边需要放一个名字里面带凤的女子。”

名字里面带凤的女子,这满朝上下的闺阁少女,名字里面带凤的不在少数,但是真正跟太子有牵扯的也就只有顾凤辞一个。

皇帝心中微动,又想到很久以前,上善真人给他看运势的时候,说宫中需要有一位凤女。后来便有了贵妃顾凤盈。

凤女啊,原来顾尚书家是出凤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