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弦音在溪的第二评
作者:莫言殇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662

感谢莫莫给读者带来这么曲折动人的故事。以下谈谈我的最新感想。

看到前面有朋友对无忧深爱过哪三个人有点疑问。请允许我代莫莫做个解答。无忧深爱过的三个人自然是母亲云贵妃、父皇临天皇以及爱人漫夭了。不过因为十三年前那场剧变,使他对父皇的感情由爱转恨。这点在小说中已说得很明白了。

关于思云陵有几点想法。其一,思云陵顾名思义是皇帝为思念云贵妃而建,若论皇帝本意应是想在百年之后与其合葬。但又有严格的礼法制度,帝后合葬方合礼数,云贵妃毕竟不是皇后,似乎只能单独安葬。可是傅皇后早就死了,看来届时临天皇只能和他不爱的人一起了。不过,还有变通之法,即无忧登基后立即追认云贵妃为皇后,加尊号,使他父皇与母亲合葬(届时临天皇的那座更宏伟的陵墓应该已经建好),这样一来也满足了临天皇的愿望。

其二,文中写道,思云陵内部是“寒玉为壁,冰水为池”,那么看来是用制造陵墓中寒冷的小环境来保存云贵妃的遗容,但问题是要做好防水,否则日久天长池水浸入石棺中会前功尽弃(最好石棺还有其他玄机用于防腐)。

其三,玉石棺是位于冰池中的,似乎是要靠近石棺需要跨越冰池(从建造冰池的用意看,似乎池子又不大可能很窄),如果不动用轻功的话,必然要通过一条从池边延伸到石棺旁的小路才能到达。

其四,玉石棺的四周及底部大概是用玉石构成,但顶部似乎是透明的,因为文中提到夜明珠照在棺内外两张相似的面庞上一样苍白如纸,不知玉石棺的顶部是用什么构成的,似乎水晶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是这样,只能说,临天皇真是为了纪念他的爱情而不惜血本。

其五,根据圣旨,无忧要在思云陵呆一个月,在这么长时间内他不会总在陵墓里吧?尽管他能耐受寒气,但终究是天潢贵胄,真要落下什么病根就糟了。皇陵一般外有城垣,内有护所、祭祀设施,陵前竖起高大的皇陵碑和成双成对的石像生。思云陵作为皇陵的一部分,祭祀相关的附属设施必是不少的,陵墓周围肯定有庄丽森严的宫阙殿宇。无忧住在殿宇里似乎于国于己更好些。毕竟他是临天皇真正属意的皇位继承人,他自己不在意,临天皇也不会不在意。

由此又想起一个问题。既然临天皇早就想让无忧做下一任皇帝,为什么还让那个宗政筱仁来当太子?太子位如此重要,虚位以待要比临时找个人充数要好。宗政筱仁又是个嫉贤妒能、恋权贪位的人,怎会不害无忧呢?临天皇人为设置这么多障碍,是为了考验无忧?不怕弄巧成拙害死他的宝贝儿子?他为什么希望无忧成为无心无情没有任何弱点的人呢?他为什么不但不努力修补与无忧的父子亲情反而一再相逼呢?他对太子党的阴谋和神秘门派的怨恨一无所知吗?对身边人的诡异行为不觉得奇怪吗?太多疑团。如果无忧心存芥蒂,临天皇可以慢慢开导、耐心等待、悉心培养,当解释的必须解释,心病总要心药医,动之以情要比迫之以势好的多。总觉得这个临天皇一会儿明白一会儿糊涂,也不知道他是大智若愚还是大愚若智。哎,一不小心又说了这么多。请莫莫见谅啊。

----------

我的回复:

娃娃的心思好细腻啊,呵呵

我先回答临天皇立太子的问题吧,古代立太子一般都是立嫡立长,傅皇后的孩子的情况这里先不说,后文中会提到。临天皇当上皇帝之初江山很不稳固,外忧内患,他只能立大儿子为太子,等待一切安定再另作绸缪。至于太子对无忧的刺杀,临天皇心里肯定是知道的,只不过无忧的能力他更清楚,他也要借此让无忧明白太子当了皇帝肯定容不下他。对他来说废太子是迟早的,只等无忧点头

无忧对他的恨不是他能解释得了的,有些伤害无法弥补,临天皇在内心自己都未必能原谅自己。那个噩梦在十几年后,还能让无忧想起来就痛苦到作呕,可想而知当时的惨烈程度,那一幕,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太深的创伤。

对于一些环境和物品的描写,其实我都没写得太细,一是怕过多的环境描写亲们没有耐心看,二是担心这些冗杂的东西让文文看起来显得拖沓繁琐,所以,就捡重要的突出一下,剩下的亲们可以自行想象。

写无忧这一段,是为了突出三点,第一,无忧对母亲的情感以及他此刻悲凉的心境、他对自己感情的认识;第二,用秦家后人的消息自然引出接下来慢慢浮出水面的天仇门及傅筹的身世仇恨、隐藏在背后的阴谋;第三,无忧时刻关注着漫夭,暗中帮助她,老九去看漫夭对后面的情节发展也有影响

最后,谢谢娃娃的长评!你写到了一些我没想到的东西,呵呵,抱一个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