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相隔几千里的路程,张弘范还是能预感到来自大。 奏折发出之后,第三天就踏上了征伐福州的路程。
当下也不犹豫,之所以耽搁一天,就是派出了大量的骑兵作为信使,以征宋大元帅的名誉发出照会。也就是打个招呼。
分别往广州、惠州、英德府、循州、梅州、潮州及江南西路诸如赣州等地支会,命令他们暂时放弃田野和乡村小镇,退守到主城进行防御,以使宋军的诱惑不能得逞。暂时守住驻地就算是大功一件,在福州形势没有明朗之前。不得贪功冒进、不得主动出击。
然后命令黄去疾紧守汀州,再有失职行为,将会军法从事,关于莲城和上杭县的矿产问题,暂时可以不予理会。做完这件事情以后,张弘范才率领近十二万大军,路上再无停留,杀往福州而去。
收到了姜明的指示,漳州,泉州都已经退回沿海进行驻守,在中间留出了很大的一个空白地带任意张弘范驰骋,元军竟然没有遇见什么抵抗。就到达了德化县内,前面斥候回报,在兴化军九仙山一带,唆都正在攻打九仙山。
原来唆都领军先来援救福州,但是到了兴化境内的时候,忍不住自己的心腹大将被宋军诛杀,在听斥候说兴化城内一片欢腾,更加是心理有些不平,想着张弘范曾经说过可以先不攻打福州,在兴化吸引宋军地注意力,更何况水军要是还没有过来的话,打也白搭。因为半个福州都靠着闽江,宋军退可顺江入海,戍守则可以避免腹背受敌。
当时他还为听说范文虎的水军在金门被阻击,又返回潮州驻跸,只是派人在沿海一带巡游,水军到了就通知他一身,想着凭借自己攻城略地的本事,带着近三万人马攻打兴化城还不是指日可下。
地确是指日可下,还没有等他们大军合围,兴化城守将,新任的兴化知州、兵部侍郎陈友刚,因为收复兴化城时,防御设施被毁了个七七八八的。不能久守。就按照姜明的吩咐,领着军民一起到九仙山上暂避一时。
九仙山长年山上云遮雾绕,风云变幻、经常出现云海、云瀑等气象;而且山风极大,在整座山脉上明藏暗躲着许多山洞。大者容数榻,小者蹲数人。端的让人难以防范,元军在山下驻扎就看见漫山遍野的雾气,行之半山风吹地连站也站不稳。冷不防在从暗处跳出来几个偷袭的,一时没有防备,损失了不少士卒,唆都在短时间内也拿他没有办法。
山洞里面的伏兵也罢,山雾大也罢,这个凭借人多,可以一拥而上,但是这山上地风吹的叫一个厉害。在北方也见过比这更大的风,但那是在平原之上,人还能忍受,而九仙山的风却是再半山之中。在陡坡之下,人连站也站不稳,怎么还能挥刀弄枪呢?
而宋军大都是本地人。已经习惯了这个气候和地形。自然不在话下。但是唆都所领本部人马就大都是从北方带过来地。一时间还不能适应这种天气和地势。所以进攻缓慢了下来。左等右等都不见水军地来到。又不能无缘无故地撤兵。那样会损伤士气。
盼来盼去。没有把水军盼过来。张弘范领着大军却是已经到了德化地境内。这九仙山本来就是兴化和德化共享之地一个山脉。一得到张弘范地消息。就马上赶过来拜见元帅。才知道自己地水军竟然被宋军压制着打。而且损失惨重。竟然连敢出内海也不敢。这才大吃一惊。
才想起当初张弘范让他带兵先走一步。交代他要尽量地摸清宋军地情况。他只顾在九仙山这里纠缠了。有些不好意思地向张弘范请罪。但是其并没有在意。现在最主要地是在皇上盛怒之前。争取将功折罪。
能早日将福州收复是最好地解决办法。商量好以后。竟然不管九仙山上聚众地宋兵。直接将其抛到身后。兵分两路朝福州进发。
一路有张弘范带领。往南剑州地尤溪县。在那里稍作休整。报于南剑州招讨使知道。然后命其筹备钱粮和攻城器械。然后往东挺近。从正东地方向展开进攻。
另外一路由唆都带领。穿过兴化军。直接到达永福高盖山附近。在那里整肃一下军队。巩固永福城防后。分兵分别收复福清、长乐。争取在方山附近扎营。以便接应自己地水军。
当然,他们二人所带的还是原班人马。并不做什么增加减少。因为张弘范他们是主攻方向,唆都只是
边和截住宋军陆地上的退路,迫使其还回到海上。
只要福州陷落,宋伪帝就等于打自己的脸一下,以后对于江南特别是东南一带就没有丝毫的号召力,谁还会相信这个朝廷的鬼话呢?
姜明和侯强同样也知道这一点,不约而同的都在加紧巩固福州城防,在姜明的建议下。小皇帝和皇太后亲临东门和北门,做出一种与民同苦的姿态,鼓励大家深挖战壕。扩宽护城河,并将陈龙带来的飞雷炮分别在这两个方向架设了百余门。
其实姜明对于打仗并不在行,觉得在城外深挖战壕,阻碍元军的冲击速度之后,然后再用远程的飞雷炮或者床弩等物分梯次攻击元军,那么元军再好的冲击能力,或者是在勇悍的本性,也无济于事。
心里想着。要是我能造出燧发枪来,或者更近一步,造出真正的野战炮也行,那么元军的骑兵也不用放在心上了。
不说十余里之外的射程,要是能把飞雷炮的射程提高到五里左右,甚至两里路左右的射程,对于元军就将会是一个噩梦,再则,燧发枪可以射杀冲到近身的漏网之鱼。
但是无论是燧发枪,还是更远一些的火炮,都是需要时间或者空间研究实验造出,凭借自己对动力和机械的认识,造出这些不难,难得是现在的冶炼工艺还有时间。
元军像一只疯狗一样紧追不放,一不留神就会国破家亡了,到时间就算是研究出来,又有什么用呢?所以一直穷于对付,只能靠大宋现在的工艺,制作最为简单的飞雷炮或者手雷,但是这两样最容易被天气所左右威力。
万一遇见阴雨连绵,火药受潮,飞雷炮和手雷还不如石块管用,而对于江南的天气,谁也不敢抱着运气的心思,所幸的是,自从飞雷炮和手雷造出来之后,一直都是冬季少雨的季节。但是现在已经是四月中旬,眼见着雨水多了起来。而且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也将会是火器威力的大敌。
幸亏姜明发现了宋朝早就有了石灰这种东西。在城楼之上广置小房,里面用生石灰除潮吸湿。不过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问题就是在雨天敌人攻击时该怎么办呢?姜明十分发愁,但是侯强随之就帮他解决了心中的疑问。
雨天一般攻击要花上数倍兵力和精力,一般来说很难达成目的。只要是稍微有些常识的都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发起攻击的。
姜明听过之后心里颇为不以为然。元军为了攻击所用手段在宋朝没有人统计,但是在后世被人统计出来之后,所用的办法好多都是匪夷所思,就算是崖山之战张世杰最后传回来的消息上所说。
元军竟然用几万具尸体和活人来作为回回炮的投掷物,只为了打击宋军士气和污染水源。从这一点来说。宋军将领里面没有一个比得上这么狠心的。不要说几万条生命,就算是几万头牛羊这么杀下去,也会令人手软的。
更何况,这次福州登基昭告天下,正好戳在张弘范的命根子上,他不拼命才叫一个怪呢?全家的荣华富贵都在这上面压着,死掉几万人算是什么呢?张弘范绝对不是那种爱惜士卒性命的将领。
所以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很快张弘范就要打过来了,姜明天天忙的连鸿儿都没有办法单独在一起。就算是没有事情,也在回想自己所知道的历史上各个著名的攻防战役。看看自己疏忽了什么没有。
毕竟和广州不一样。在广州时,已经做好了弃城的准备。但是这次皇上和太后已经在福州建立行宫,并昭告天下,纵然闽江之上停泊着无数战船,却是不能后退一步,否则。那以前所作所为不但没有任何效果,而且,在江南,就不要再想抬起头来了。
这次要做,就要做一个姿态。展现出一种新朝廷的一番新气象,若是成功,不但可以号召江南诸地起义,给大家一个主心骨。一个奋斗的方向。而且可以令原来背叛朝廷的那些将领州官们清醒一下,不要站错了队伍。
要是有一个旁观者的话,就可以看出,两边都正在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较劲。双方的碰撞将会是一场灾难吧。
但是在两军的后方,同样也蕴藏着一种危机,只是大家还没有感觉到而已。还是在各自鼓足了干劲。为了自己的生存准备着。(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