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媳妇儿每天都想着破产 4千字
作者:倾小宝      更新:2019-12-29 21:11      字数:4362

董鄂无语,抿唇隐忍着。

觉得不能惯他毛病,不然这货绝对得寸进尺。

转身。

回抱了下他。

双手摸索到他的,而后握紧。

九爷已经许久没有感受到这种在暗夜中心悸的感觉了。

漆黑的夜中,她那双明亮的眸子熠熠发光,周遭寂静无声,他能听见自己清晰的心跳声……

久违的心动。

似乎刚开始他们认识的时候,他就总是被她这么不自觉的撩……

她,她又想干什么?难道,其实她也是想的,只是……

还是……?

才刚想到最破坏气氛的可能,九爷就被媳妇儿迅速的抓住了手,而后解了腰绳,直接上举,系在了床头上!

九爷大惊,凤眸瞪得老大“不是吧媳妇儿,咱俩都成婚了,你还这么对我?”

董鄂瑾瞧着他总算是可以彻底老实再不能行过分之事了,捏捏他受挫郁闷的脸颊,笑盈盈的道“怎么对你跟咱俩成婚了没关系,主要取决于你乖不乖……”

“不乖,我有的是法子让你老实。”

九爷泪,挫败的扁嘴“……”

已经领教到了媳妇儿!!

好汉不吃眼前亏,九爷迅速认错,“媳妇儿,我知道你厉害了,你把我松开吧,我老实睡觉,绝对不打扰你。”

董鄂瑾轻飘飘的看了他一眼。

那意思很明显。

这话你自己信吗?

九爷无奈。

却没想到更心塞的还在后面。

他媳妇儿似是想安慰他受伤的心灵,转身过来到他这边睡,依偎在他臂弯处,还轻柔的拍了拍他的胸膛,意思意思的哄着他“乖~”

九爷泪奔“……!!!”

你这么光明正大的吃着爷的豆腐,让爷怎么安分得了!

可手被束缚着,不老实也没办法了。

九爷抑郁的咬牙,终是在她头顶上印下一吻,以表安慰。

……

大约十分钟后,董鄂瑾听见头顶上方的呼吸变得均匀了,便动作放轻的解开了他手上的带子,还轻轻的帮他受了手腕儿。

她刚才系得很松,血液不可能不流通。

她束着他,也不过是想让他睡个好觉罢了。

最近他差事不少,睡眠本就少,还这么闹腾哪儿能行?

可九爷手腕一松,在睡梦中也不忘把媳妇儿拽怀里抱着。

闭着眼睛,呜呜囔囔的嘟哝“媳妇儿你是爷的,跑不了!敢跑,我就让不败喊别人额娘……”

董鄂瑾“……”

敢情你还有这种心思呢?

报复性的轻轻戳了戳他的脸颊。

九爷倒是闭着眼睛,很不好意思的,腼腆笑了,略带小傲娇的模样极其可爱“嗯~媳妇儿,大家都看着呢,别亲脸……”

董鄂瑾无声轻笑。

原来这货还有羞涩的时候啊!

“亲嘴!”

睡梦中,九爷闭着眼睛轻轻噘起唇……

董鄂瑾“……”

好吧,她想多了。

她家糖糖怎么可能会放弃每一个占便宜秀恩爱的机会?就连梦里也不放过……唉~

……

第二天一早,老人家睡眠少,起来的都早。

梳头的功夫,太后娘娘从昨晚给董鄂瑾和九爷守夜的奴才口中得知,九福晋昨晚夸她。

精神矍铄的面容顿时一片惊喜,双眼明亮,问“她真是这么说的?”

“是的,主子,九福晋说您年纪大了,有操劳一生,极不容易,尤其人还仁善,子孙们理应孝敬您。并且还劝九爷让这您些,对您好点儿。”

被人关心哪儿有不开心的,更何况是这么暖心的话。

这么短短几句,还是人复述过来的,仁宪皇太后却觉得这话说到她心骨子里去了。

这么些年了,还从没有人跟她说过这些,除了皇帝,似乎所有人都觉得她高寿,活到了最后,已经是最幸福的一个了,便忽视了她的曾经……

突然有人能如此理解她,仁宪皇太后觉得哪怕今日就是她的大限,那她也能含笑而去了。

人有时候不怕面对艰难困苦,难过的是没人能理解。一旦有人能与你能产生共鸣,哪怕她不曾为你担过痛苦,你也觉得的这一切没那么难了,都能承受。

仁宪皇太后顿时觉得她人更好了。

温宪的事情……

怕是有误会吧。

这孩子是个纯挚善良实心的,她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太婆,后妃们都懒得再花费功夫巴结她了,她却如此有耐性,且是无所求的……她还能有什么偏见?

……

董鄂瑾让专业班子们排的戏终于出来了,在清朝的历史上,绝对是最大型的戏剧表演了。

因为服装都是她直接从系统里挑选的最符合人设,又跟明清没一丁点儿关系的,甚至怕产生不好的影响,一不小心触碰到了清朝的规矩,为了避讳,她还专门把纸张拿来让太后娘娘检查一番。

衣服的花样什么的都是太后娘娘最喜欢的,最后也都是太后娘娘定的,甚至有些东西,她手痒,多少年没做了,还忍不住动了手。

比如女主某件衣服上的刺绣,就是她亲自绣的。

虽然只这么一个吧,但足以看出太后娘娘有多喜欢了,而且老人年纪也大了,意思意思玩玩就够了,她要是真想包揽全部,董鄂瑾反倒是诚惶诚恐的。

因为太后娘娘也费了心思,故对戏的期待度也很高,万分想看到出来会是什么样子,也因如此,里面的东西用的全都是顶好的,甚至连化妆师都是太后娘娘召集了宫中所有娘娘们身边描眉画眼最好的宫女过来专门化的。

道具方面更是得到了内务府的鼎力支持。

当然,这支持背后是董鄂瑾的大笔资金在撑着,不但所有东西都是她从内务府花两到三倍的价钱买的,更是花银子打点了内务府不少人,这么一来,内务府哪儿有不愿意的?每次见着她笑得都跟一朵花似的,个个太阳当空照。

舞台效果更不必说了,绝对是空前绝后的。

很一场大戏出来,太后娘娘还是首次感受到了戏剧竟然有这样的魅力!

自己连看了三场一样的还不过瘾,将嫔妃们也拉过来一起看!

嫔妃们也具都惊叹不已,陪着太后娘娘又连看了三场。

太后娘娘从中午坐着看到晚上天黑,竟丝毫不觉得累,反而精神的很。

她都到了这把快入土的年纪了,似乎又找到了人生价值!

更准确的说是,她年轻时都没做过的事情,甚至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在这把岁数做成了,还效果甚佳!简直可以说是惊艳!

仁宪皇太后满满的成就感,突然觉得虽然自己老了,但不再是像从前那般混吃等死了,她想要发挥自己的余热,创造前所未有的价值!

太后娘娘一激动,嫔妃们也跟着激动,后宫瞬间掀起了一股看戏热潮。

董鄂瑾请来的那个班子,加紧排练之余,每天邀约不断,赏钱不断,这才第一个月,就赚了往日将近两年的银子!

班主啧啧感叹!

心道这九福晋还真是个财星啊!

早听人说九福晋是越败家越有钱,他还觉得邪乎,如今看来,怎么不是呢?

他原本还觉得如此跳脱、新奇的剧本观众不一定接受得了,没成想,这宫里的所有女人竟是都喜欢!那更别说是被放到宫外去了!

绝对又是一大笔进项啊!

九福晋这是没管他要使用话本的分成,若是要的话,不费吹灰之力,便赚得盆满钵满。

论赚钱,谁不想啊,即使赚了这么多,既然知道还有渠道,班主就想赚得更多,于是就把想法跟九福晋说了下。

“放到民间去演?”董鄂瑾挑眉,这个她倒还没想过,排这个不过是哄太后高兴罢了,她没想赚钱。

她的主要任务是败家,赚钱那就是自己坑自己。

见九福晋久久不答,班主心中有些忐忑,便道“此等大戏,定能流芳百世,慢慢的衍生成一种更加成熟的文化继续流传,就像戏有派别一般。除了想赚钱,小民是真舍不得,觉得这等好戏只给宫里的娘娘们看不得传承,实在是可惜了,还望福晋多多考虑考虑……”

没有九福晋的首肯,他哪里把专门给太后演的戏给百姓们看?连娘娘们看,都是沾了太后的光,得到了太后的允许的。

九福晋若不同意,他还真不敢赚这个钱。

又主动提到“您尽管拿提成,我们二,您八都成。”

董鄂瑾想的倒是另一回事儿。

如今国库空虚,历史上康熙爷走后就给雍正爷留下了一个大烂摊子,雍正爷那么追着九爷砍,一部分原因也是九爷有钱。

可若是九爷没钱了呢?

或是国库不空虚了呢?

人不饿的时候,没那么多麻烦的时候,心量也会大度些吧。

因为九爷这性子实在控制不好将来他跟雍正爷撕不撕,她现在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

于是,董鄂瑾决定跟太后商议后,若太后同意,就将所得款项全部以太后的名义捐入国库,而后自己再将府中金库的银子添一部分进去。

家里早破产,她家糖糖早安分。

“你二,我八,你太亏了,这样,平分。但是太后娘娘那边我也说不好,我只能先问问,若她老人家不同意,也望你能理解。”

“您这话说得太客气了!”班主瞬间眉开眼笑“您能同意帮小民去说,小民就求之不得了,哪儿敢有再多的要求!更是谢谢您厚待我们这些人!能遇见您,是我们的福气……”

这九福晋人可真好啊,不但帮他们赚钱,还不贪银子,说话还客气。

不想有的达官贵人,有点儿身份,手里又有几个臭钱,就不把他们当人看了,各种颐指气使,嘲讽讥诮将他们当乐子。

原来是六部礼、户、吏、兵、刑、工当鸦片战争后特别是1895年后清政府为了迎合帝国主义的侵略又加了一个外交部,主管涉外事宜,权在六部之上,原来六部的职能如下

吾等衣华夏服章,法始祖规制,以祀昊天。祈国家昌盛,万民安康,社会和谐,天下大同。望我华夏数千载之人文荣光,扬於万邦。

冬至是太阳抵达南回归线的一天,这天的昼最短、夜最长。自夏代开始,人们即将冬至视为节气的。

因为冬至与夏至是制定历法的关键,历法准确,则可证明皇帝掌握天命,具有顺天应人的资格,所以古人特别重视冬至。

“冬至”最初并非节日,只作为正月。3000年前,周公以“土圭法”测得“洛邑”今洛阳市)是天下的中心,令洛阳成为日后十三朝古都。后来他又用此法测得“日影”最长和最短的日子,即现在的冬至日和夏至日,并将日影最长的一天作为新一年的开始。

清朝的皇帝不属于任何旗,皇帝亲领上三旗,也就是说他是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的旗主。

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也就是上三旗中,正黄旗属于皇帝、镶黄旗属于太子、正白旗属于太后。

但是不管是那种说法,皇帝都不属于任何旗,只能说哪些旗属于皇帝。

皇帝如果不是幼年登基,或是很早就被封为太子,那么在他当皇子的时候是被划分了旗籍的也就是成年分府时)。比如雍正皇帝在做皇子时就是镶白旗的,但他在即位后就不再属于这一旗了。

而且从康熙开始,无论是给他的兄弟还是儿子划分旗籍,都没有任何一个是属于上三旗的,康熙之后没有任何一个近支宗室是正黄旗。

楼上说的那些只能说正黄旗里有那些姓氏,但不是说姓那些姓的都是正黄旗。绝大多数的姓都是分散在各旗的,从姓氏是看不出旗属的,最多是某姓在某旗中分布的多少有区别罢了。

“颔首”礼点头礼的做法是头部向下轻轻一点,同时面带笑容。注意不要反复点头不止,点头的幅度不宜过大。)

道万福是满族礼仪的一种,女子向长辈或上级请安时行此礼。行礼时,左腿前置,右腿后置,两腿相交,右手朝上,左手朝下,并拢手指,双手手指相握,置于身体左侧,同时下蹲,不要超过5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