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小雅斋的一切都恢复了正常。</P>
我请回以前的秋娘继续教我跳舞。</P>
下午抽了空,我带了些礼品去看药婆婆。</P>
药婆婆对我的视力又突然恢复啧啧称奇。</P>
我说也多亏药婆婆给我治病了。</P>
药婆婆说她没那么大本事,那是因为我人好感动了上苍,这才又见光明。</P>
我从心底泛上一丝苦笑。</P>
九月份,皇上四十二岁的盛宴就要到了。</P>
无论是皇亲贵戚,还是下面的大臣小吏都开始忙着给皇帝张罗寿礼,都尽力争取自己的礼物能让皇帝耳目一新、龙心大悦。</P>
当然像我们这样的小孩子是不用拿出什么实质性的礼物的,只要在圣宴上说几句“万寿无疆”的话表示一下就行了。</P>
我去十二皇子的福祉宫玩儿,无意中竟搜出一张布纸地图。</P>
我打开,十二皇子指给我看哪里是我帝国版图。</P>
我暗暗惊叹,我帝国真是幅员辽阔。</P>
“这么大的一块地方治理起来岂不是很辛苦?”我问。</P>
“当然了。这全都要看皇帝是否治国有方了。”十二皇子说。</P>
我默默点头。</P>
突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回纥在哪儿呢?”“回纥在北部……就是这一片……”十二皇子一一指给我。</P>
“那为什么回纥没有列入我国版图呢?它不是已经向我们称臣了吗?”“呃……可能是回纥刚刚收复不久,还没来得及绘进去。”我暗自记下,心中有了主意。</P>
我特意找到元藏王。</P>
元藏王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他还祝贺我的身体康复。</P>
我和他先说了一些客套话,之后话题便自然而然转到最近最大的事情,也就是皇上过生日的事情上。</P>
我自然地问:“元藏王准备了什么贺礼呢?”元藏王笑着回答:“无非就是一些珠宝字画和我那儿的土特产罢了。”我“哦”了一声,看似无意地说:“权禹王已经把最大的贺礼——回纥献给陛下了;南赢王据说特召了一批文士制作万寿瓶,就是在一个瓷瓶上拿不同的字体写上一万个'寿'字,整整花了三年时间,现在就快完工了。清翎王也要从外面云游回来了,早就遣信过来说准备了一份与众不同的大礼,想必也是极其金贵的。这么看来元藏王您的礼实在有些薄了……”元藏王的脸变得黯然,他嗫嚅着:“我并非不想把礼品弄得厚重些……只是我的封地偏僻闭塞,当地百姓生活困苦,我又怎能舍得伤民敛财……”我心想,这个元藏王虽然懦弱,但是心肠倒是很好的。</P>
我笑着和元藏王说:“谁说礼物好一定要多花钱了?亲王岂不闻前朝有个清官在皇上寿辰时只拿了一桶姜作为寿礼,却成为皇上最青睐的礼物……”元藏王点头:“这件事我知道。那一桶姜是'一统江山'的寓意。”“那么我们也可以仿照前人呀。”“可是总不能这次再拿一桶姜过去吧?”元藏王磕磕巴巴地说。</P>
“奴兮倒是有个小主意。”“你说。”我就把自己的想法和他前后说了一遍。</P>
他听了有些迟疑:“这事倒不难做,但能行吗?”“奴兮只是来提建议的,采不采纳就是亲王自己的事了。这些亲王中只有你对奴兮多有照料,所以奴兮才会把这番话说与亲王……其他的事亲王自己看着办吧。奴兮告辞了。”我起身离开。</P>
皇上生日的那天秋高气爽。</P>
我们早早地就过去给皇上祝寿。</P>
然后是一系列的祝寿表演。</P>
晚上的夜宴才是重点,因为皇上会在此时清点寿礼,特别喜欢的会有不菲的奖赏。</P>
大家都在这时暗自竞争,看谁的寿礼更厚重、更讨喜些。</P>
有小太监在一旁尖着嗓子喊着:“左宰相,南海珊瑚一对儿;兵部尚书,千年人参一支;大将军,漠北宝刀一把……”最重要的是在后面清点亲王们的寿礼。</P>
因为亲王不仅是地位显赫的臣下,还是皇上的亲生儿子,寿礼的好坏似乎也是是否孝顺的表现,所以皇上对他们的寿礼最为看重。</P>
皇上对南赢王、权禹王、清翎王的寿礼都特别满意,着实夸奖了一番。</P>
可是当他看见元藏王的寿礼只有一张麻布寒酸地放在红布端盘里时,脸色一变。</P>
“元藏王,这就是你给朕的贺礼吗?”元藏王惶恐地出列,他看了我一眼,我鼓励他说出来。</P>
“是。这便是儿臣献给父皇的贺礼,是儿臣的一片心意。”南赢王嗤之以鼻:“元藏王你大胆!你竟然以一张破布敷衍父皇,你就是这样孝敬父皇的吗?”元藏王不慌不忙也不恼,他只是恭敬地对皇上说:“还请父皇亲手打开它,也只有父皇的气魄与胸襟才配打开它。”皇上将信将疑:他打开麻布,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片雄伟宽阔的版图。</P>
他又惊喜地发现,他的版图要比以前扩大了许多,因为回纥已经赫然归入大胤国的版图。</P>
元藏王为皇上讲解着:“这不只是一张地图,还承载了父皇的丰功伟绩。平蛮夷,制狄戎,降回纥,父皇的智勇谋略使我帝国歌舞升平,人民安居乐业,四方来朝……父皇将与帝国同福同寿!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我们皆跪下,高呼万岁。</P>
皇上大悦,似乎被元藏王说得有些漏*点澎湃,他拉起元藏王:“今年你送的这份重礼朕最喜欢,难得你有此孝心……”那晚,元藏王出尽了风头。</P>
皇上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平时被自己冷淡的儿子了。</P>
他发现这个儿子虽然胸无大志,但是难得的老实和与世无争,孝心似乎也是有的,自己封地时把他赶到偏远之地确实有些委屈了他。</P>
圣宴之后没过几天,亲王们又必须离开京城开赴封地了。</P>
元藏王临走时,皇上将一块儿富庶的蜀渝之地赏给了他。</P>
元藏王走时,我依然去送行。</P>
元藏王是知恩图报的人。他说他不会忘记我的恩情。他说他也知道我平时没少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好话。以后我若有什么困难他一定会尽力帮忙。</P>
他说这番话就够了,我要的就是这句话。</P> <!--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