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 再会朱棣
作者:刑无忧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96

知道,李成桂私下中与自己的心腹们,商议了许久,王朝的名字,在“朝鲜”与“和宁”两者之间做出一个取舍,当然,决定权则是交由朱元璋来决定。

之所以决定取名“朝鲜”与“和宁”,前者是意指“朝日鲜明”,与国书中归附大明有着隐晦地呼应关系,而后者“和宁”,则是当年李成桂之父李子春就仕之地。

只是这取名一事,是李成桂等人在私密之下,商量出来的结果,迄今为止,除了参与商议之人,还没有外人能够知晓这里面的内容。

如果刘子风看过了国书,忽然有这么一说,那还算是正常。

可刘子风分明对那国书,连打开都没有打开过,跟别提看过了,而他,却是能够一口说出“朝鲜”一词汇,这就不得不令李成桂惊诧莫名了。

刘子风也是面色一僵,暗道这段时间自己老是想着那李成桂到底会不会是李氏朝鲜的开国君王,因此此时居然下意识地就说出了“朝鲜”一词,真是该死,这可难解释了,刘子风讪讪一笑,支支吾吾了半天,才道,“呃……这个,呵呵……其实,我也是听说来着!”

刘子风根本就是找不到借口,随口一说而已,但是这话听在李成桂耳中,却变了一个意思,他脸色微微一变,暗道难不成自己的心腹班子里,已经有人被刘子风成功地收买了?否则的话?刘子风怎么可能听说来着?特别是他脸上的那种懊恼神色。分明是在懊恼一时说漏嘴了嘛!

当然,李成桂还有一种想法,那就是,他认为,这或许是刘子风故意借着这种方式。来敲打自己,意思是说,你看看,我神不知鬼不觉地就将自己的眼线、探子打入你的内部,而你却没有丝毫察觉,也就是说,你给我老实点,要是有什么不规矩。我随时随地都等知晓你地一举一动……

李成桂的冷汗立刻就下来了,在心中暗暗打算回国之后要将自己的内部班子好好重新洗牌一次的同时,心中也暗暗的庆幸,幸好自己是真心实意想要臣服大明,否则的话。要是有什么不轨之意的话,自己今日的性命,或许就交代在这里了。

刘子风哪里知晓自己随口掩饰地一句话,居然会对李成桂造成如此大的震撼,见李成桂面色不对,还以为他不相信自己的解释呢。刘子风连忙哈哈一笑,随口就扯开了话题。

于是当天下午,李成桂就匆匆告辞回国去了,借口当然了国内局势未稳,他必须回去坐镇京都,刘子风也没有阻拦,反而还十分客气地送行十里。

李成桂只是将高丽王辛褕一个人送来而已,至于其他的高丽王室成员,诸如高丽王太后。高丽王后等人,却没见一个,刘子风也不以为意,有高丽王辛褕一个足以,其他的高丽王室到底是死是活,他才懒得理睬呢。

当然,李成桂离去之后,刘子风还是忍不住在私下中将国书打开来看了一遍,内容没有什么新奇之处。除了提到“朝鲜”“和宁”两个国名,以及尊明为天朝。并采用明年号,从此以后,历代国王继位后都要派使臣至明朝,得到明朝皇帝地确认并赐予封号等事宜之外,还有诸如将迁都汉阳(此“汉阳”非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而是今日的韩国首都首尔。)以及改名为李旦等事宜(“李旦”这名字是不是很熟悉?呵呵,是的,朝鲜开国皇帝的名字和唐高宗第八子,也就是唐睿宗李旦是同名同姓!),只是刘子风没有想到是,那李成桂在自己国内早已经自封为王,甚至还追封了自己祖上四代为王,但对朱元璋启奏的国书中,却是称自己为“权知高丽国事”,也不知道这算是什么品级地官员,刘子风看了,不由哑然失笑,这算什么?掩耳盗铃吗?

于是第二日,刘子风决定押解高丽王辛褕起兵回朝。

如果换作一个人的话,绝不会这么快就起兵回朝的,毕竟那李成桂的新政权刚刚建立,还保不准他的江山稳不稳,说不定不几天就又会被推翻,到时候若是由原高丽王室重新掌权,谁晓得两国之间是不是又要大战了啊?

但刘子风毕竟不是其他人,但他

中清清楚楚地看到“朝鲜”两字之后,就已明白,那就是自己之前猜测中的李氏朝鲜的开国君王,其后随百年,朝鲜虽然也陆陆续续地发生过不少的动乱,那“朝鲜”一词,却永远都是他们的国号了,也就是说,原高丽王室,已经算是彻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李成桂与朱元璋确定地大明王朝与朝鲜和睦友善的关系,立下的双方守望互助的诺言,双方也都一直兑现着自己的承诺。

知道这种结果的刘子风,还会有什么不放心的吗?思乡心切,特别是即将成为父亲的激动,让他几乎想要插上翅膀,直接就飞回京城去了。

回京途中,刘子风一想到自己带着十五万大军,急匆匆地奔波了四五十天的时间,最后却没有动一兵一卒,两国地战事就消弭于无形之中,这让他有一种自己成天都在做无用功的感觉,呵呵,他知道,自己这一次真地又等于是凭空又捡到了一个大功劳,可以很肯定的就是,就算这一次,统军的人不是自己,相信心有反意的李成桂,同样会找个说法,来接触明军的统帅,而自己的存在,只是让李成桂能够借着所谓“恩人”等头衔,跟轻易的接近明军统帅罢了,总之一句话,这个功劳,从本质上来说,根本就是李成桂送给自己的,都说天上会掉馅饼,刘子风现在真的有点相信了,之前送粮送的迷路了,却逮了个北元皇帝,如今又将没日没夜赶到铁岭卫处,李成桂却将高丽国王拱手奉上,刘子风都不得不承认,自己貌似真的是走了狗屎运了。

“难道老朱说的是真的?我真的是一员天大的福将?”骑着枣红大马的刘子风,很臭屁地想着……

……………………………………………………………………

……………………………………………………………………

一路无事,由于回程不赶时间,因此大军足足花了五日的时间,才抵达北平府。闻讯的燕王朱再次不阴不阳地前来道贺,并且又一次邀请刘子风入城休息。

前一次刘子风以军情紧急,不得耽搁为由拒绝,这一次,他却找不到什么好的借口推脱,于是只好命大军城外驻扎,而自己只是带着潘成渝几人随朱棣进城。

在燕王府上,朱棣异常热情地安排了酒宴招待刘子风,并且还表示,已经在王府中安排的上好的厢房给刘子风,从外人看来,根本没有人能够看出他与刘子风二人貌合神离,私仇可是大了去了。

也因为心有芥蒂,尽管朱棣招呼非常的热情,刘子风也只是表情淡淡,如果朱棣没有说话,他是绝对不会主动开口。

刘子风倒也不担心朱棣在酒菜中下毒,因为他现在的地位摆在那里,城外还有十五万的军队驻扎,加上是在众目睽睽被朱棣所邀,要是朱有胆子下毒谋害自己,他自己绝对是逃脱不了干系的!

实际上,若是从的那边的关系算起来,刘子风倒也要跟着叫朱一声舅舅,只是刘子风与朱棣之间似乎很默契,对于这一层关系,双方从来都不提起,于是,彼此之间,还是你一句“王爷”我一句“侯爷”地称呼着。

朱棣很热情,只是刘子风却没有太大反应,因此从外人看来,朱棣颇有些用热脸贴刘子风的冷屁股,而他辖下的那个家臣,暗中对刘子风的意见就非常的大了,认为刘子风此人太过持功自傲,居然连燕王殿下都不放在眼中,只是朱棣一副笑面米勒的模样,他手下的这些家将,也就敢怒不敢言,但眼神,已经变得相当的不客气,甚至可以说是挑衅了。

对于这一切,刘子风虽看在眼中,却不放在心上,他与朱棣二人都心知肚明,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能改善了,此时的演戏,不过是官场上的客套罢了,至于那些对自己横眉冷对的燕王府家将,哼哼,老子明儿一早就回京了,从此你过你的我过的我的,大家或许一辈子都不可能在碰上面了,就算你们都对我仇视,那又能怎么样?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