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风一夫二妻一妾的逍遥快乐生活正式开始,只是其却不能碰,倒也显得美中不足,不过令刘子风欣慰的就是,至少从目前看来,三女相处的还算是融洽。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一眨眼间,时间又过了一个月。
早朝。
朱元璋坐到龙椅之上,而朱允文则侧立于旁!
大太监聂庆童照例高声唱道,“皇上临朝,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兵部左侍郎齐泰第一个出班奏道,“启禀皇上,微臣有本启奏。”
“齐爱卿请讲!”朱元璋抬了抬手。
“皇上,微臣昨夜收到永昌侯(注*)八百里快骑,称粮草朝廷即可送粮增援!”齐泰说道。
“哦?!”朱元璋神色一凛,问道,“战况如何?”
“战事吃紧,北元余孽趁我大明军孤军深入,后援不足,与我大明军打起了拉锯战,两军一触即走,根本就不正面交锋,北元益宗‘脱古思帖木儿’命令‘札剌亦儿’部人大将‘纳哈出’率兵二十万与我大明军周旋,而脱古思帖木儿自己则是领着部族大臣以及家眷,躲在后方,龟缩不出,蓝将军急件表示,若是两个月内我军补给粮草不能够送到,届时他只能挥军撤退,如此一来,这一年多的持久战斗,就算是功亏一篑了!”齐泰一脸的肃然。
朱元璋闻言,没有任何的考虑就说道。“户部尚书郁新听旨!”
“臣接旨!”郁新连忙出班跪下接旨。
“着令郁新,在三日内,不惜任何代价,征集到足够地粮草,若是愈时不能完成,则必严惩不贷!钦此!”朱元璋一口气说道。
“微臣领旨!”郁新磕头接旨,朱元璋直接挥了挥手,道。“此事万万不可耽误。郁爱卿即可去办吧!”
郁新低头退出奉天殿。虽然朱元璋命他三天内收集到足够的粮草,这时间确实有些仓促,但他却不太担心,毕竟如今国库充盈,有钱好办事啊!朱元璋都说了,不惜任何代价,大不了自己征收粮草的时候。出高一点的价格就是。
“天佑大明,多亏了刘大人之功啊!”郁新心中暗暗庆幸。
去年,朝廷支援蓝玉的六十万大军北征残元余孽部队,国库早已经透支的干干净净,多亏了刘子风忽然整垮了欧阳伦,为国库增收了过千万两白银的巨额赃款,过千万两是什么概念,这可是大明建国以来这么多年。国库收入最好的一年地三倍以上地超级数字啊!如果要没有刘子风阴错阳差地这一手。了。
暂是撇开郁新不提,却说这时朝议上,众人又开始为将由谁来负责押送这批粮草这一点。纷纷发表着不同的意见。
如果是往年的话,这押送粮草一职,向来都是驸马欧阳伦来负责的,可如今欧阳伦垮台了,不少大臣都开始眼馋这个职务了,从欧阳伦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能够搜刮了数百万两白银,而于他同流合污的那个团伙的近百位官员合起来地赃款,居然超过了千万两巨额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么肥的肥差。
不过由于有欧阳伦前车之鉴,就算这些大臣或者他们手下的人接了这个肥差,他们也未必敢再如欧阳伦那般明目张胆地捞钱,但即使如此,偷偷摸摸弄那么一点小动作,所能够得到的好处已经是相当的可观的了。
众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间朝议上众说纷纭,最后连武定侯郭英都站了出来,大手一挥,表示说,这个差事,非刘子风莫属!
郭家满门在朝廷的势力确实没有几个人敢惹,加之刘子风这三个字,在百官之中,本身就有一定的震撼力,因此见郭英表态了,原本熙熙攘攘地提议地官员,纷纷都沉默了下去,不愿意与郭刘两家正面交恶。
郭英倒其实也没有如一些心怀鬼胎的大臣那般,想着让刘子风怎么怎么捞钱啊。
在郭英看来,如今刘子风可是他郭家的乘龙快婿啊,像现在这般成天赋闲在家里,每日与妻妾嬉戏玩耍,这也不是个办法啊,于是郭英早就与刘三吾商量过了,要找一个机会,在朱元璋面前为刘子风谋得一份差事了,如今恰好有了这么一个好机会,郭英又岂能放过?
大部分地官员不愿意与郭刘两家正面交锋,但也不表示没有人出来反对。
左都御史袁泰就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袁泰与刘三吾之间本来就是属于政见不和的政敌,双方关系及其的恶劣,都是那种恨不得抓住对方的某个把柄,直接将对方置之死地的那种关系。
当初刘子风还未成名之前,就曾借着联,将袁泰狠狠的羞辱了一番,可以说,袁泰如今对憎恨刘子风,丝毫不弱于对刘三吾的厌恶。有此过节,即使之前刘子风受朱元璋宠幸之时,在一些事情上,袁泰也会常常故意与刘子风唱反调,现在好不容易等到刘子风失宠了(在袁泰看来,刘子风就是失宠了,至少从朱元璋罢免了刘子风的大内禁军副统领的职务之后,就再也没有启用刘子风了。),袁泰自然不愿意让刘子风借此机会咸鱼翻身。
因此袁泰毫不客气地反驳道,“国舅爷,古语有云,举贤避亲,举贤避嫌,刘子风大人乃是国舅爷孙婿。国舅爷此番举荐,难保没有私心?”
袁泰所任的都御史之职,虽然只是正二品的官员,但是权力却着实不小,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皇上耳目。对朝中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作福、擅
者,对百官贪污舞弊、触犯刑律者,对上书陈言变乱者,一律施以铁腕。
他自从上任以来,会同刑部、大理寺亲手处置上万宗案件,禀承了朱元璋的下手毒辣地旨意,杀人不眨眼,实以嗜杀严刑闻名于世。因此就连朝中大臣见了他也不寒而栗。敬而远之。很少有哪个朝官愿意与他交往的。也很少有哪个官员愿意与他交恶。
本来因为郭家在朝中的势力实在是庞大,袁泰与郭英之间,虽然没有深交,但是彼此之间还算是客气,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可如今郭刘两家成了姻亲关系,加之不愿意看见刘子风东山再起。他袁泰也顾不得自己与郭英之间那可有可无的、一层表面上的微薄客气了。
郭英闻言大怒,道,“袁大人,古语也说过,举贤不避亲,举贤不避嫌,刘子风虽然是老夫孙女婿,可他本身的能耐就摆在那里。要文才。有文才,要武功,有武功。朝中又有几个人敢放言一定必得上他?”
袁泰冷笑一声,正要说话,这时兵部尚书茹瑺居然也走了出来,先自说道,“国舅爷,此番押送粮草,兹事体大,可不能够有半分闪失了,以下官认为,无论文才武功,这都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负责之人,要有可靠的把握,保证期间不出任何差错才是重点!”
这茹瑺与刘子风地关系也是恶劣,当初他千方百计地希望自己地儿子茹鉴能够抱得美人归,成为郭家地女婿,从此他茹家的权势就能够更好的巩固,甚至还能够接着郭家之势,在朝中得到更大的权势,哪里想到半路杀出了个刘子风,居然逼得自己儿子最后发下重誓,永远不得在出现在的面前。
希望破灭,茹瑺对刘子风自然是恨之入骨。
郭英更怒,他狠狠地瞪了茹瑺一眼,后者多少还是有些畏惧郭英,连忙低下头,心中暗暗忐忑,开始考虑着自己一时脑热,站出来支援袁泰,到底是不是冲动过头了。
郭英大声说道,“保证?谁能够拍着胸膛保证,自己一定不会出差错?是你茹大人吗?”
茹瑺只是抱着与袁泰同一个想法,那就是不愿意看到刘子风咸鱼翻身,他堂堂兵部尚书又怎么可能去押送粮草,一听郭英居然将矛头直指自己头上,他连忙退了一步,说道,“下官不敢,下官只是就事论事,并没有说过自己要出任押送一职!”
“那你说什么风凉话!”郭英忍不住骂道。
一直没有说话的朱元璋一看郭英毛躁的脾气又犯,在朝议之上也越来越没有形象,忍不住就皱了皱眉头,哼道,“郭爱卿,尔等皆是朝中大臣,注意仪态!否则朕将之逐出大殿!”
郭英在朝廷上如此嚣张,朱元璋居然仅仅只是这样喝斥了一句,着实可见朱元璋对郭家地眷顾。
实际上,如果是换作另一个人,有了郭氏一族如此权势,且在众目睽睽之下,表现地如此嚣张,以朱元璋一贯的做法,恐怕早就会找个莫须有的欲加之罪,将郭家除去了,明朝自开国以来,几乎绝大多数的开国功勋,基本上就是被朱元璋这样除掉的。
那么,为何朱元璋独独对郭家如此善待呢?
其中原因很多,当然不乏后宫之主郭宁妃的原因了。
而最重要的就是,郭英的性格!
郭英性格毛躁易怒,说好听一点,就是没有多少城府,说难听一点,就是有点愣!
他不懂得掩饰自己地情绪,这一点却恰恰安了朱元璋地心,因为,这样的人的存在,是不可能威胁到他朱氏江山地安危的?
朱元璋为什么滥杀大臣?不就是担心臣子功高盖主,而等自己归天之后,自己的后辈压不住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么?
恩,说偏了,言归正传!
却说朱元璋将脸一冷,郭英也觉得脖子上凉飕飕的,顿时他才发觉自己的确是失态了,好在朱元璋并没有真个要与自己计较,他连忙压小了声音,对朱元璋说道,“皇上,适才袁大人与茹大人所言,微臣不敢芶同,微臣认为,要是没有子风去年揭开欧阳伦一案,如今朝廷根本就没有财力可支援永昌侯的六十万大军!恩,微臣举荐子风,别的不敢说,但至少可以保证一点,那就是子风,绝不会像欧阳伦那般借职务之便,行中饱私囊之实!”看不出来郭英一介武夫,这时候,居然能够一语说中最关键的地方,朱元璋听后果然是脸色一动。
这时候朱允文也开口说话了,“皇爷爷,允文赞同国舅爷的举荐。”
国之储君说话的分量就是不同,一见朱允文都开口了,袁泰与茹瑺虽然心有不甘,却也不好在多说什么了!
朱元璋沉吟了片刻,实际上老朱也觉得,将刘子风冷藏了这么久,也算是给了他足够的教训了,是时候在多给他一些磨砺了,于是老朱正色说道,“好!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决定了!”他顿了顿,忽然叫道,“都督平安!”
“臣在!”平安出班跪下。
“平爱卿,朕令你,速速从你的淮上之军中,拨出三万人来,随昭毅将军刘子风,押送这批粮草北行!”朱元璋传旨道。
“臣领旨……”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