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大学士,什么事情,都可以慢慢商量,现在应该爷……”就在刘三吾即兴表演,要到高潮的时候,蜀王朱椿终于开口了,随即她扭头对自己的女儿朱秀云吩咐道,“云儿,你快去将蔡神医叫来!”
还不等朱秀云应声,已有一个目瞪口呆的锦衣卫回过神来,连忙自告奋勇地说道,“卑职去叫!”言罢,连忙转身就跑。
而另外几个,似乎也意识到撞见这种场面对他们显然没有什么好处,赶紧也跟着跑了出去。
蒋瓛心中一动,立刻随后跟上,在大厅叫住了几个锦衣卫吩咐道,“今日所见,你们就当是做了一场梦,全都忘记掉,明白不?否则!后果自负!”
“是,是,是!”几个锦衣卫校尉如小鸡啄米般地连连点头。
至于刘三吾那边,听蜀王这么一句话之后,也只得暂时放弃了表演苦肉计地念头,几步走到了朱棣的身边,惊颤地问道,“王爷,您没事吧?下官家教不严,以至于让王爷受惊,真是罪该万死啊!”
经过这片刻的缓和,朱棣稍稍有些恢复,不过却依旧无法言语,眼中的愤恨一闪而过,表面上却是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
刘子风冷眼站在一旁,默然不语,这时候刘三吾不打他了,他的奶奶,刘老夫人却将脸垮了下来,私下中悄悄伸手使劲地在刘子风的胳膊上拧了一把,低声问道。“风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没什么了,奶奶,你别多问了!”刘子风不愿多答,轻轻一句就带了过去,他地心已经想的很远很远——刘子风对明朝的历史实际上并不算是很了解,但至少知道,若是按照历史正常的轨迹。朱棣会在明惠帝朱允文即位四年后。篡夺了自己侄儿的帝位。成为明朝历史上的第三个皇帝。
但他却不是那种摇尾乞怜,溜须奉承的人,毕竟他本人,从一开始,就对所谓的权势,不太放在心上,这也是他在得了大内禁军副统领之后。却丝毫不上心地根本原因,否则地话,以如今朱元璋对他地宠幸,刘子风只要认认真真地在自己的岗位上,稍微做出那么一点成绩来,就能够很快地爬上去的。
基于这种不贪恋权势的心态,所以刘子风在那次御花园中,朱元璋介绍了朱棣给他认识之后。他并没有刻意地去讨好巴结朱棣。只是抱着平常心,以及避免与其冲突的这种态度。来与朱棣相交。
他当然不知道,其实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朱元璋立朱棣为储君的人,就是他爷爷刘三吾了,也就是说,他刘府,与朱棣,从一开始,就算是对头!
刘子风以平常心对朱棣,只是事事都由不得个人来决定,刘子风承认,今天他的确是怒急攻心,有些昏了头脑,如今这个仇怨,算是结下了,即使换成自己是朱棣,若是有人如今天自己这般,拿他地性命来威胁,刘子风也同样咽不下这口气,所以刘子风根本不相信,朱棣会宽宏大量地原谅自己。
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他不得不为自己的将来考虑考虑,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这个刘府,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
退缩是不行的了,既然躲不开,那就先下手为强!
想要先下手为强!刘子风是有这个自信和把握的!因为,比起这个时代的人,自己除了武艺高绝之外,更多了一样常人所不具有的能力——对未来的了解。
经过了这一年多来地生活,他早已经知道,冥冥中,自己已经改变了不少地历史,如毛骧、李善长、欧阳伦这些原本跺一跺脚,可能大明朝都会震三震的大人物,都或直接,或间接地死于自己之手,而按照正常的历史,根本就没有自己这样地一个人存在,更别说,自己还参与到这些大案子中去了,就此一点,就可以表明,历史,其实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在朱棣起兵前期,也就是朱元璋驾崩,朱允文登基之后,朱棣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造反了,只是那时候他还没有准备好,只能韬光养晦,最后朱允文准备削藩,为了不引起藩王的戒备,所以故意派出使臣去各封地传藩王进京,用这种方法,兵不刃血地拿下了好几个藩王,而那时候,朱棣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先得到了这
,所以在朱允文的使臣抵达北平的时候,他就开始装月天里穿棉祅,烤火炉,还连连喊冷,晚上与乞丐挤在一起睡觉,并且当着使臣的面,吃屎喝尿,将朝廷地两个使臣恶心了个半死,最后才相信了朱棣他是真的疯了,于是就回京禀告朱允文,朱允文心中一软,也就没有传朱棣进京来,这又让朱棣有了更加充分的准备时间。
刘子风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看过关于朱棣装疯卖傻的这个故事的,不过既然知道了这一点,那他就有把握,在朱允文要派使臣出使北平的时候,主动将这任务揽下。既然自己对朱棣知根知底,到时候就算是朱演技高到能够拿欧斯卡小金人,做法再下贱,再恶心一百倍,也根本不可能骗得过他。
就算不提这一点吧。
且说朱棣起兵之时,他的燕军,不过十数万人,而朝廷却有百万以上的雄兵,不过,燕军的确骁勇善战,依旧无法弥补兵力上的绝对差距,若不是朱允文念及亲情,吩咐朝廷将士,只可活捉朱棣,不可伤其性命,否则以命抵命,以至于朝廷部队与燕军作战的时候,总是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甚至有时候燕军战败,朱棣明知朝廷军队不敢伤害他,所以就故意亲自领兵断后,导致燕军从容退走。最后导致朝廷派出去的将领,打又不敢放手打,不放手打,又导致兵败,无法向朝廷交代,甚至要以示谢罪,左右为难之下,大量武将,纷纷投靠了朱棣,此消彼长之下,导致最后朱棣兵力是越战越多,将领也越战越多,层层逼进之下,最后才攻陷了南京,若是没有这些原因的话,恐怕朝廷百万大军,早就剿灭燕军了。
如果自己能够阻止朱允文下“只能活捉”的这个旨意,那朱棣在领兵打仗的时候,还能够那般有恃无恐吗?!
总之,朱棣的能够篡位成功,其中存在了太多太多的侥幸与偶然,而对于这些侥幸和偶然,已经了解了七七八八地刘子风,就成了能够左右这些侥幸与偶然的关键人物!
想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关节之后,刘子风甚至觉得自己几乎有十足的把握,能够让朱棣未来的阴谋不能得逞,甚至令他阴谋造反的举动还未进行,就胎死腹中。
当然了,对于朱棣造反一事,刘子风是无所畏惧,不过现在多少却也开始有些头疼了,之前自己的那些想法,全都是建立在,自己在朱允文登基之后,能够得到很大的权势的基础上,而现在,自己却要面对差点将朱棣挂掉,所要承担的惩罚。
刘子风咬紧了牙关,心中暗暗发誓到,只要让我这次有惊无险地度过难关,从此之后,我要更加振奋,更加主动,绝不能再如如今这般散漫、不上进,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尽一切可能地将权力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有可能应付未来说要面对的一切变故!
在场的所有人,都不会想不到,就因为受伤的这么一件事情,最终导致刘子风的心态,居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此以后,他们将再也看不到原先那个“不务正业、与世无争”的刘子风了!
这是一种心态的转变,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蜕变!
刘子风目光坚定地望着喘气的朱棣,眼神绝不友善!
真是冥冥中,一切皆有定数啊!
等数年后,朱棣一生的心血付诸流水,几乎全都是毁在了刘子风的手中之时,他才真正明白,自己的儿子给自己树立了敌人,是何等地强大,而今天这么一个并不算特殊的日子,居然成了他生命中,最大的一个转折点!
同样的,这一天,也是刘子风生命中的最大的转折点!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