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真是一语道破了朱元璋顽疾缠身的最根本原因,朱元璋他出身寒微,年轻时饥寒交迫,颠沛流离,受尽磨难,二十五岁投军从戎,从此转战南北,血雨腥风,历尽艰辛,直到四十一岁的年纪,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位。
这个贫农阶级出生的皇帝,几乎可以算是历史上最最勤简的皇帝了,尽管他耗费了大半生的尽力,得到了万里江山,然而他却不顾享乐,不顾悠闲,依旧勤政于朝。政无巨细,事必躬亲,朝见群臣,批阅奏章,宵衣旰食,殚精竭虑。
他曾经为自己写了一首“御制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己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短短的四句话,就将他平素的生活刻画的淋漓尽致。
举一例子,仅仅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卒,为了掩饰哀伤,在马皇后下葬的九月十四到二十四这十天里,朱元璋仅仅是御览了内外诸司奏札凡就共计一千六百六十件三千三百九十一事。平均每日审理案犊小二百件,亲决四百多项事务。
而这仅仅是他从政数十年的一个小小缩写,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算正是的铁打金铸的人儿,恐怕也要拖垮。更何况如今他已经年过六旬,自然是体力日渐衰弱,心疾之症所以再次突发了。然而这种事情,那些御医们,自然不敢擅自开口劝阻,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哪个人在朱元璋的面前,不都是表现的战战兢兢,能少说话,就少说话,否则的话。很可能说错了一句话,脑袋就要搬家。
早年太子太傅宋濂与朱元璋关系亲近大臣们,也曾经力劝皇上清心寡欲,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蚓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
其实这位宿儒确是冤枉了他的圣主明君。朱元璋是一位极其严谨和俭朴的皇帝,他的寡欲禁欲为历代任何一位君王无与伦比。他一贯主张抑奢侈。弘俭约,戒嗜欲,无优伶誓近之狎,无酣歌宴饮之娱。
但是要朱元璋他清心静神就有些勉为其难了。相反的,为国事为家事为身边事。朱元璋是愁心操心恼心伤心,特别马皇后地去世对他情感上的打击最大,甚至因此再也没有立后,于是其心疾之症自然是逐渐加重了。.wap,16K.Cn.
不仅于此,除了这些政事之外。还有一件十分耗费朱元璋心神的事情在困扰着他,那就是,自从大明开国之后。为了为自己的皇嗣继承扫清了道路,拔除了钉子。他几乎是殚精竭虑地在算计着那些功高震主的开国功勋,几乎每一年,都有那么一两个大臣倒在朱元璋的屠刀下。
同时太子朱标优柔寡断,有悖于他治国安邦的霹雳手段,铁血心肠,要知道。那朱标,根本就是个菩萨心肠。事事都以慈悲为怀。他审阅案续,平决政事,对亲王大臣所奏弹劾一般都批曰:“算了”,“宽大为怀”,“不予追究”……朱元璋真地担心自己千秋之后太子朱标难有驾驭群臣之威。
在外人看来。他堂堂九五至尊之身,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就好像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天堂一般,然而实际上,他这个皇帝,做得却是十分的辛苦,而且这些辛苦,还没有倾诉的对象。
这或许也算是做皇帝的悲哀吧!?
难得有人这么直接地跟自己说这种话,朱元璋心中放倒一阵开怀,他苦笑了几声,唏嘘道,“也只有大师看地通透,不像其他人,以为朕是无忧无恼!”
和尚说道,“皇上,贫僧虽然没有让人长命百岁的灵丹妙药,但是那护心丹,在养神方面倒也有些功效,皇上这次只是旧疾复发,并无新症染指,只需静养数日,按时眼药,圣体自会康复的。”
“如此多谢大师了!”朱元璋心中稍宽,忽然心中一动,笑道,“大师刚才说朕所患之症乃是心疾,但大师是否能猜出朕目下心疾症结何在?”
和尚显然早就有了准备,因此听朱元璋这么一问,心里并不惊慌,他此番进宫觐见朱元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刘子风寻找契机,他也知道,其实自己地话,根本就不足以左右朱元璋的决定,但是至少,他能够在皇帝心中种下一个“因”,至于最后这个“因”到底能不能哦故开花结果,那就全都得听天由命了。现在他这个师傅,能够为刘子风做的事情,也只有这么多了。
所以和尚故作高深地回答皇帝地诘问,道皇上目下心疾,症结在于草木依旧,人世皆非。”
“草木依旧,人世皆非?”朱元璋一愣,下意识地开口重复道,他反复地玩味着,朱元璋虽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却是个十分聪睿的智者,很快地,他就悟出这是和尚在玩弄字谜把戏,谜底便是“茶叶”二字。
不错,这几天,最让朱元璋心烦意燥的事情,正是刘子风查出来的这件惊天大案。说实在的,即使刘子风所查之事证据确凿,但他朱元璋还是没有要治欧阳伦罪的念头。
如果换作其他的驸马,朱元璋可能根本就不会有半分犹豫,直接就按律治罪,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然而这欧阳伦,偏偏却是安庆公主的驸马。
当初马皇后临终前留下地最后一个要求,就是要朱元璋好好照顾安庆公主,答应了马皇后遗愿的朱元璋,自然不愿意亲手让自己的女儿安庆公主变成了寡妇
同时朱元璋也很惊奇这和尚虽然遁入空门,但却对朝中大事如此洞明,对自己的心思更是猜得无比准确。于是笑道:“知我者,大师也!。”
和尚一本正经地对朱元璋说道,“皇上,贫僧有一事相告!”
“但说无妨!”朱元璋应道。
“其实大学士刘三吾之孙刘子风,正是劣徒!”和尚一本正经的说道。
朱元璋笑容不变,道,“此事朕早已知晓,大师,你有一个好徒弟啊!”朱元璋连连夸赞。
和尚立刻满脸堆笑,他忽然十分正经地又起身向朱元璋施了个大礼,说道,“劣徒承蒙皇上眷顾,贫僧在此谢过皇恩!”
刘子风绝对想不到,他地师傅,这个看似没心没肺的酒肉和尚,虽然离开而去,却一直在暗地中关注着他,而这一次,他亲自现身见朱元璋,也不仅仅只是为了给朱元璋献丹药这么简单,就是因为他知道,刘子风这次捅出个天大地篓子,生怕他一个人应付不了,所以才暗地里来见朱元璋,希望能够找个机会给刘子风一点助力!
“非也,子风他是个人才,他能够得到朕委以重任,并不是朕对他眷顾,而是他自己凭本事得来的!”朱元璋哈哈大笑,笑了片刻,他忽然觉得自己笑得有些苦涩,于是问道,“大师,您认为,朕该如何解开这个心结?”圣旨是自己下的,权力是自己给刘子风的,如果刘子风真的查明了一切,自己反而将欧阳伦保了下来,那简直就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一来还很可能寒了刘子风的心,二来也给刘子风树下了强敌,无论是哪一方面,都不是朱元璋愿意看到的,因此他现在,心中十分的左右为难。
和尚沉吟了片刻,这才施施然说道,“皇上,贫僧斗胆浪言,刚才贫僧只是说了一半,请皇上恩准贫僧说全。”
“讲!”朱元璋答得很干脆!
“贫僧今日除了献丹药之外,另外还有三十二字口诀呈奏陛下!”和尚顿了顿,这才说道,“草木依旧,人世皆非;令出必行,贱贵无论;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一鉴既明,天下循规!”
朱元璋心中一凛,有些犹豫地说道,“噢?听大师弦外之音,朕数次严敕申谕,竟真有人阳奉阴违,弊塞其中?”
即使到了这一刻,已经有无数落网的官员的口供都直指欧阳伦,但是朱元璋心中却依旧有些不相信,毕竟欧阳伦是他最疼爱的一个女婿,他打心里地不愿意相信对方居然会掰自己的后腿。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和尚似模似样地喧起了佛号,如果刘子风在的话,恐怕都会忍不住叫他“老神棍”,因为这句佛号,他跟在和尚身边学艺那么多年了,都没有听过一次。
“大师不妨直言。朕自开国以来,严惩贪佞不法之徒,法纪严明,为绝贪佞不法之徒,杀不尽,惩不惧?”朱元璋脸色凝重。<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