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定案
作者:刑无忧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491

李善长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功比萧何,却不能如萧何那么得以善终。

个中原因,既有朱元璋的猜忌,也有自己的利令智昏所至。

可以说,朱元璋能够打得朗朗天下,开创大明王朝两百多年之不世基业,主要得力于徐达、汤和等一群淮西老乡所组成的淮西帮。

而居淮西帮之首、被朱元璋喻之为“萧何”的开国丞相李善长,在明朝建国后,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里,更是高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与朱元璋一样,李善长小的时候,也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他虽然读书不多,天赋却极高,而且特别喜欢法家理论,行为处事,公允合情,因而年轻时,就被乡里人推为祭酒。祭酒不是官名,属于一种荣誉,就是乡里人或节日或婚丧喜庆聚在一起吃饭时,代表众人以酒祭天地祖先的人。

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李善长也不甘寂寞,朱元璋的军队进攻滁阳时,路过定远,李善长立即投到朱元璋帐下。朱元璋得知其为乡中名人,又能识文断字,不仅将他留了下来,而且给了很高的待遇,让他当了个掌书记。

而李善长确实也未辜负朱元璋对他的破格重用。

朱元璋曾经请教于他道,“如今天下战乱不息,如何才能平定呢?”李善长答曰,“秦末时天下大乱,汉高祖刘邦也是以一介平民身份起事,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仅仅五年时间就成就了帝业。如今元朝纲纪已坏,天下土崩瓦解。吴王朱元璋初时自封吴王您的出生地凤阳距汉高祖的出生地沛县不远,地灵人杰,只要以刘邦为榜样,何愁天下不平定呢?”

朱元璋听后,连连称善。这一番谈话,对朱元璋可谓醍醐灌顶,为朱元璋指出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从此。李善长在朱元璋手下参谋策划,主持后勤,日益得到朱元璋的信任。

朱元璋后来终于登上了皇帝宝座,安排东宫属官时,让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并在他原有的诸等官职之外,加封他为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每年俸禄四千石,子孙世袭。

当时受封公爵的。除李善长外,还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愈共六人,而李善长就居六公之首。

以一人兼如此众多的官职。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地。

甚至在朱元璋巡幸汴梁今开封之时,还放心地让李善长留守京都,准其一切便宜行事。

李善长也尽职尽责,在他的主持下,制定了六部官制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官民居丧期间的服饰,朝贺东宫的礼仪。他又奉命监修《元史》,编《祖训录》、《大明集礼》

可以说。开国之初的大明王朝,事无巨细,朱元璋都放心交给李善长去办。

可见朱元璋对李善长的信任和器重。

此时的李善长,功成名就,位极人臣。倘若他此时能像前人张子房那样功成身退,那他就既全了自己地名节。也保了一家人的平安,在青史上还会留下个奇人的美誉。

可惜他空有一肚子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却无法明白急流勇退的小道理。

也许是他太贪恋富贵了,利令智昏了,结果是断送了自家性命,还连累了自己家人!

为皇帝者,最机会地就是那些有功之臣会居功自傲、骄奢淫逸,或心存异志,图谋不轨,或功高震主,目无朝纲,而这其中,朱元璋这个皇帝显然将这种猜忌发挥到了极致,于是一批批人头相继落地,如任中书省参知政事的张昶、杨宪,左丞相胡惟庸、右丞相汪广洋等等等等……。http://wWw.16k.Cn

而如今,终于轮到了他---李善长!

自己那辉煌而有绚烂的一生,在李善长的脑海中,如同走马观花般地迅速掠过,他深深地在望了一眼,如今这个紧闭着双眼,却深锁着眉头的皇帝,突然觉得自己地这一生,似乎真的就像是一场戏,而如今,这戏就要收场了……

“罪臣叩别皇上……”不知从哪里来了一股刚勇之气力,李善长用了自己最大的气力,高声叫了一句,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御书房。

他没有注意到,自己地身后,朱元璋已经睁开了眼睛,而眼神,是那般的复杂难辨……

刘子风连忙跟着李善长退了出去。在出宫的期间,自然又遇上了在御书房外等候朱元璋召见的朱允文兄妹。

那朱湘云在好奇地打量着李善长的同时,还拉着刘子风的衣袖,小声地勒令他,尽快办完案件,然后进宫来给她说故事。

刘子风满口答应,这才领着李善长出了宫去。

李善长回到了锦衣卫的大牢,而刘子风,却又来见蒋了。

“蒋大人!“刘子风开门见山地问道,“人手都已经安排好了吗?”

蒋自信地一笑道,“那是自然,既然刘大人有吩咐,下官自然尽兴办到。”

实际上蒋能够在两三个时辰里,将整个镇抚司衙门的人手全都换成他自己地人,除了因为毛骧不在,他一家独大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子风!有不少的毛骧的人,其实并不太在意蒋的命令,而蒋就以朱元璋地那道“锦衣卫一切事宜皆要配合钦差”的旨意为由,将那些官员打发了,而毛骧因为急着想让刘子风办案,所以早就和手下人交代过,要尽量配合刘子风。而如今,听蒋说这是刘子风地意思,那些毛骧地人,也只得乖乖从命了。

颇有些讽刺的是,在“除毛”一事上,当事人毛骧也算是出力不少……

“如此甚好,蒋大人。今日皇上已经召见过韩国公,感念吾皇皇恩浩荡,那韩国公已然伏罪,现在,就请蒋大人随同下官一起最后审一次韩国公吧!”刘子风说道。

听到刘子风说李善长伏罪了。蒋顿时面色一变,他当然知道毛骧急于举报李善长的意义所在,如今李善长伏罪了,那岂不是代表着毛骧很快就能够复职了?

刘子风呵呵一笑,意味深长地说道。“蒋大人,想什么呢?走吧,和我一起开堂去……”

“是。大人……”蒋讪讪一笑,颇有些垂头丧气……

镇抚司衙门大堂。

各班差役,行刑人员,旗牌校尉,左右站的满满。

刘子风坐在主审官的位置上,三遍堂威喊过,大堂上又恢复了肃静。刘子风深吸了一口气,这才一拍惊堂木。喝道,“带罪臣李善长!”

不片刻,李善长就被带上了大堂。

“堂下何人!“刘子风不怒自威。

“罪臣李善长,叩见钦差刘大人!”李善长立刻就跪下叩首。

实际上,李善长本人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他表面为人宽和。内心却忌恨刻薄。同时也是睚眦必报。

当他还是个位卑权小的人物时,这种性格即便有什么危害。也不会太大,一旦大权在握,就会发展成顺昌逆亡的局面。

就比如,当年参议李饮冰、杨希圣二人,不过是稍稍侵犯了一下李善长地权力,便遭到他残酷的打击。

李善长下令割去李饮冰的双乳,导至李饮冰当场惨死,又对杨希圣施以劓刑即割掉鼻子的刑罚,使杨希圣成了个残废之人。

就是对刘伯温这样一个功劳显赫的老臣,李善长也不轻易放过。李善长有个亲信叫李彬,任中书省都事,因贪赃枉法被御史中丞刘伯温依律判斩,李善长找刘伯温说情,刘伯温不买他地账坚持杀了李彬,李善长对此耿耿于怀。刘伯温知道李善长不会对他善罢干休,最后只得称病离职还乡。

可见,李善长此人,是个有仇必报的阴狠之人,如今他会落得这么一个惨淡的收场,虽然说是因为朱元璋早就存了要除去他的心思,但是,其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因为毛骧地举报。若是毛骧的举报,朱元璋即使要发难,恐怕也未必找得到借口,因此,对于毛骧这个还得他几乎被满门抄斩的“仇人”,李善长简直是恨不得生啖其肉。

最初对刘子风表现地那么大义凛然,其实全都是为了保住他李家地血脉,如今既然朱元璋已经点头了,他自然不用在扮清高了,因此,审案的过程,出奇的顺畅,李善长除了认罪伏法之外,自然也将所谓的“同谋”毛骧给供出了,当然了,所谓毛骧是他的“同谋”这一说,显然是漏洞百出,经不起任何推敲。

但是对于蒋来说,这简直就如同天上掉下了个金元宝一般,简直就是他对付毛骧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蒋又怎么可能放过呢?因此,从审案初始的那种垂头丧气,到现在,已经变成了精神奕奕,双目中几乎兴奋地要冒出两道实质性地光芒。

他也是明白了,从李善长见过朱元璋一面之后,居然就如此“配合”审案,蒋多少也猜测出这其中是有些内幕的,但是这些猜测显然都是有利与他的,而且这时候他已经顾不得去想那么多了,只是满眼期盼地望着刘子风,等待着他的决断----毕竟此案,终究是由刘子风着手审理的。

“好了,李善长,你看看这份供词,可有何不妥之处,若是无异议地话,你就签字画押吧!”刘子风一挥手,那书记官立刻拿着适才随笔记录下来的那份供词,递到了李善长地面前。

李善长如今早已经放开了生死。唯一想要地,就是托毛骧陪葬,因此他认真仔细地看了一遍供词,然后点了点头,说道,“罪臣没有异议!”

“如此甚好,那你签字画押吧!”刘子风说道。

于是李善长又十分“爽快”地按了手印。

“案件已然明了。只待皇上定夺,来啊,带罪臣李善长下去!”刘子风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李善长很快地就被带了下去。

于是退堂。

“大人,这……这……这……”拿着李善长供出毛骧的这份证词,蒋激动地几乎说不出话来。

刘子风好整以待地喝了一口茶。笑道,“蒋大人何须如此?”

“可……可是大人……”蒋几乎要抓耳挠腮,他恨不得刘子风立刻能够将此份证词上交给皇上,偏偏这刘子风却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一点要动身进宫地意思都没有。

“蒋大人可是说毛骧一事?”刘子风明知故问。

蒋尴尬地一笑。却不回答,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蒋大人……”刘子风“语重心长”地说道,“大人认为。你在此案中,有何功劳?”

“这个……”蒋愣了愣说不出话来,实际上,在这个案子中,他还真的是屁大的功劳都没有。

“呵呵,下官早前已经向大人承诺,要送大人一个大大的功劳,如今这功劳。不就在眼前么?”刘子风笑道。

“大人的意思是?”蒋兀自有些反应不过来。

刘子风向蒋招招手,示意他附耳过来。

蒋立刻就凑过脑袋来。

刘子风低低说道,“蒋大人,皇上既然将此事交由下官全权处理,那下官自然会将此事办理周全。蒋大人放心,证词下官一定会呈报给皇上的。至于现在,下官需得蒋大人一助!”

蒋立刻拍着胸脯说道,“刘大人尽管快口,蒋某赴汤……蒋某定然尽力办到……”

“好,那本官就着令你派人前往毛府,将毛骧捉拿归案!”刘子风冷冷说道。

“这……”蒋心下吃惊,面色更是犹豫。

“蒋大人,事情此事,本来根本也无需大人帮忙,下官只需将案情奏请皇上,届时皇上自然会下一道圣旨,捉拿毛骧,但是那样的话,所有地功劳岂不是全都化为乌有了?”刘子风耐心地劝说道。

“这个……大人,让下官再考虑考虑!”蒋顿时有些意动。

“蒋大人放心,本官既然如此说了,那一切事情,自然由本官来担待。”刘子风再给他吃了定心丸。

“那好,下官这就派人前往捉拿毛大人!”蒋咬咬牙,应承了下来,实际上若是朱元璋让他去捉拿毛骧的话,他早就兴奋的一蹦三尺高,可是现在说这话的人是刘子风……他不得不有些犹豫。

“蒋大人觉得你的手下,有把握将毛骧捉拿么?”刘子风眯起了眼睛。

“这……”蒋顿时答不上来,毕竟现在毛骧虽然离职了,但是名义上,他毕竟是最高长官啊。

刘子风站起身来,凛然地说道,“蒋大人,此事已如开弓之箭,没有任何回旋之地,若是蒋大人还如此瞻前顾后,那刘某倒也不需劳烦大人了!哼官此刻进宫面见皇上!”刘子风一把抢过蒋手中地供词,抬脚作势就要往外走。

“大人请稍等,大人请稍等……”蒋一惊,连忙伸手拦住了刘子风。

刘子风冷着脸看向蒋,哼道,“本官一番好意,既然蒋大人不肯领情,那刘某自然是多说无益!”看样子,为了尽量转移朝臣对这件事情的注意力,刘子风是铁了心地要拉蒋做挡箭牌了。每一句话,都是在逼迫着蒋下决定。

蒋吃了一惊,毕竟此事由刘子风全权处理,那么说来,就连向朱元璋上报功劳等事情,都是由他说的算了,一听刘子风这般说话,蒋顿时明白了刘子风的意思是说,这功劳是半点没有他的份了。

权衡了一下利益,蒋终于下定了决定,他狠狠地说道,“大人放心,下官这就亲自待人前往拿人!”

“这就对了,”刘子风哈哈大笑,“蒋大人也放心,大人地功劳,下官一定如此呈报给皇上。”

“如此就多谢大人提拔了有了决定,蒋也是满面欢喜。

两人顿时心照不宣地哈哈大笑起来。<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