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后儒修炼了这灵穴之法以后,他心中一直有一个疑惑,这些不同开启的灵穴的数量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不同修炼阶段,灵穴开启的数量的总量是一定的,陈后儒总结下来以后,这些功法中,炼气期的功法选用的灵穴,就是在九个固定的灵穴中选取一定数量的灵穴进行修炼,筑基期的灵穴,也就是从二十七个固定的灵穴中选取一定数量的灵穴进行修炼,结丹期的功法,陈后儒收集得比较少,但是比较手中收集到的功法,陈后儒找到了这些结丹期功法的固定灵穴数量是五十九个,这些还是不全面的,按照陈后儒推测,这结丹期修炼的灵穴,应该不止这个数。
陈后儒疑惑的是之前创制这些修炼功法的前辈,那一个不是天资聪颖,惊才艳绝的人,他们创制功法之初,想必也是也有很多借鉴或者尝试,但是奇怪的是,这些修士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些不同的功法,选择修炼的灵穴的数量都很少,都是三个四个的居多,在陈后儒的见到的功法中,没有超过六个灵穴的。
而陈后儒这下误打误撞的发现灵穴以后,就开始迫不及待的修炼和尝试,花费了数年时间以后,开通了练气九穴,如今筑基二十七穴也已经开启了。
在这个过程中,陈后儒发现了几个问题所在,就是这些不同的灵穴在吸纳了灵气以后,这些灵气流的流转路线成了最大的问题所在。
这些新增的灵穴,吸纳的灵气进入到了体内,并没有合适的行进路线,陈后儒之前的做法是强自将这些功法纳入到其他灵穴的行进路线,这样做的弊端就在于之前的运行灵力的经脉,要承载一倍甚至两三倍的灵气流。
最初的时候,这个弊端的最初还是不太明显,陈后儒结合不同功法的运行路线,将在这些功法结合起来,最终汇聚到了丹田的金丹处。但是总有几条线路是要承担更多的灵气流的,这几条线路到了后来,灵穴开启多了以后,每一次运转,灵力的量就是之前修炼的十数倍的时候,经脉被膨胀到了几欲撑裂的地步,像是万针缵刺的感觉,每每让陈后儒痛不欲生。
现下新开了九灵穴,虽然说陈后儒感觉现在还能够承受,但是从现在进展的情况来看,也已经到了陈后儒要承担的灵力的量的极限了,所以,自己如果要开启结丹期的灵穴,就务必要找到新的灵力运转的路线来。
陈后儒走进收藏玉简的房间,这个房间,是陈后儒在百万蒙山的妖兽秘境从路逢君处所得,陈后儒得到以后,日常就放在这圆球空间里面,外出无处住宿的时候,便又拿出来放在高敞之地,作临时住宿之用。
这树屋有防护,还有空间,日常的功法玉简,都放在树屋里面,收入圆球空间,也不用费心收纳,即取即用,让陈后儒免了很多风餐露宿之苦。
这下陈后儒走到树屋的房间里面,拿起了树屋的玉简,开始翻阅,翻阅了一两个时辰,便又修炼,修炼之后,又复翻阅,如此往复,转眼五
天过去了。
这五天里面,陈后儒出去过两次,看看光柱没有改变,白色小乌龟守在光柱上,一动不动,唯一有些变化的,是那枚铜钱,那枚铜钱边缘上,长出了两颗芝麻大小的如双耳的半圆形的凸起。
陈后儒便又继续离去,回到树屋继续寻找解决自己灵穴开启以后灵气流的流转路线办法,期间,陈后儒长长抽空出去看看这光柱的变化,遗憾的是,每一次初期查看,那光柱、白色小乌龟、落地金钱貌似都没有什么变化。
就这样又过了四十多天的时候,这一天陈后儒又刚刚修炼完毕,他伸了一个懒腰,走了出来,下意识的看向石屋,这一看,让陈后儒觉得很是意外。天空的祥云、飘舞的花瓣、清凉的音乐、馥郁的香味依旧,出现异像的是那只白色的小乌龟。
这时候这只白色的小乌龟正四肢基踞,头微微昂着,扁嘴张开,一口青气从他的口中喷出,覆盖在那光柱和铜钱之上,青气蒙蒙,笼罩着光柱和铜钱。
陈后儒甚是好奇,但是他也说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他走到石屋里面,看看这白色的小乌龟、光柱、和铜钱会有什么变化。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这次倒没有让陈后儒等待多久,在大约过了一个时辰的时间以后,白色小乌龟喷出的青气渐渐地暗淡,光柱也渐渐地暗淡,在渐渐暗淡下去的青白光芒中,一块金白的虚影显现了出来。
渐渐地青白光芒散去,天空的祥云、纶音、香味、花瓣瞬间不见,空中显现出一张金箔,和莹白如玉的长有双耳的一枚铜钱。
陈后儒走上前去,伸手向空中的金箔和铜钱抓去,就在这时,眼前白光一闪,定神看时,却是白色小乌龟风驰而出,一口将那枚铜钱咬在口中,远远的落在屋角,又阖目睡去。
陈后儒微微一笑,摇了摇头,继续伸手抓向金箔,他的手指才一触碰到了金箔,金箔蓦地化着一轮金光,刷的一下从陈后儒的脑门钻入到了陈后儒的头部。
陈后儒感觉到自己的脑海里面,一片煌煌的金光绽放,出现了“大衍真经”四个大字。
四字后面,那一片金光闪闪的金箔化作了一段段文字“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
这文字出现以后,陈后儒先是一喜,以为是什么奇异的文字,但是细读以后,发现只是《易经系辞》里面的一段文字,不觉微微失望。
那文字却源源不绝,陆续出现在陈后儒的脑海之中,是这样记述的“闰而再扐,法天象地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奇,地数偶,天地衍衍,相得而各有合,一而三,二而四……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