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龙姓修士看到陈后儒收拾起阵法阵旗,不禁有些后怕的对蔡明山道“蔡兄,你说的是对的,这修士不仅是灵力浑厚,远胜常人,而且看样子阵法的造诣颇高,我们在这里这么久,竟然没有看到一丝一毫的阵法痕迹。这实力,怕是普通的结丹期的修士,都不是他的对手了。”
蔡明山道“不只是这样,我刚才用盛天德试探了一下,看他那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盛天德那厮,十有**,是死在了他的手中了。”
龙姓修士道“那恭喜蔡兄了,多年夙愿,一旦得偿,结丹凝婴,指日可待。”
蔡明山道“那里是这么容易的事,但是我的阿离为了这盛天德,舍我而去,背叛妙慈庵,最后还是身死道消,不得善终,这口气,是无论如何不能轻易善了的。”
龙姓修士道“死者长已矣,生者宜自安。过去的事了,想开就好。”
蔡明山道“龙兄所说,也是道理,但是知易行难,这中间终究有一段路要走。”
龙姓修士道“是极,蔡兄,我们也寻一个所在走吧,这狗屎的正道七宗、魔道十三门,你们要弄什么‘秋狩’自娱自乐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连我们这些无根无系、无父无母的散修,都要牵扯进来。”
陈后儒和风诺当然听不到这蔡明山和风诺道对话,他们联袂离开了一小段距离以后,风诺突然间开口道“师弟,你救我的时候,和面对结丹期修士的时候,杀伐由心,果敢决断,未尝有丝毫的迟疑,如今面对这些实力更弱的修士,为什么反而让师姐觉得你有些优柔寡断、心慈手软了呢”
陈后儒道“这情况不同啊,那解救师姐,是因为师姐就是我的逆鳞,别人触之,必然动怒,所以我就将他们杀了,就是为了解师姐之怒。那结丹修士左飞龙也是这样的。”
“而后来的情况就不同了,他们没有冒犯师姐,而我又是美人在侧,欢欣鼓舞,正义感爆棚,正待做一些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好事,以博美人欢心,怎么还是会去做这些杀人放火、焚琴煮鹤的有伤风雅的事情呢。”
风诺听着,她脸上梨涡隐现,飞红上颊,低头轻声的说道“师弟,你这样心中有我,我心底下是极为欢喜的。”
陈后儒心中一荡,他一伸手,将风诺揽在怀中,抚摸着她的长发,道“师姐,我们要永永远远的在一起!”
风诺将头埋在陈后儒的怀中,瑧首微点,道“嗯,我们要永永远远在一起。”
在这一刻,陈后儒突然间就发现,周围的天地间,是那么的安静,和渺阔,在这古藤林中,风声、木叶摇动的声音、雀鸟的鸣叫声、虫豸动物活动的声音都消失不见,在这一刻,时间放佛静止了下来,不愿意再往前前进一分一秒。
突然,一声大吼,如惊雷一样响了起来“呔,那里来的小娃儿,在这里惊扰了你大爷我的。”
陈后儒和风诺一惊,赶紧分开,而陈后儒左手还紧紧的将风诺的右手拉住,然后两人抬起头来,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
这不看还好,一看之下,风诺不由得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在陈后儒两人所在的位置的三丈之外,一个身高不满三尺,身着绿袍,绿须绿髯,绿面细眼,满脸皱纹的修士正站在一棵藤蔓之上,看着二人。嘴上呼哧呼哧的出着气,吹得上唇的两道小胡须一卷一卷的。
陈后儒放出神识一看,探测不到这个修士的身上没有丝毫的灵力波动,这种情况,陈后儒只在孤鹜山人身上见到过。
于是陈后儒深深的一揖,道“弟子陈后儒,拜见前辈,如有唐突之处,尚请前辈见谅。”
这绿袍老者道“年轻人倒是很懂礼貌的嘛,只是你惊扰了我老人家的清梦,却不是这一句两句的话能够消解的,你可是要赔来的。”
陈后儒道“这是当然,只是前辈你需要我怎么赔偿你呢?”
这绿袍老者道“嗯,我出三道难题,你能够解答了,我不仅不为难你们,还有一个天大的好处给你们,如果你解答不了,那么就别怪我老人家翻脸无情。”
陈后儒和风诺面面相觑,陈后儒闷着头道“前辈所说的难题,却是什么,只是怕弟子才浅学疏,解答不了。”
那绿袍老者道“你确定解不了,解不了你就只有一条路可以选了,我老人家可是没有什么耐心的。”
陈后儒一听,只得道“前辈什么题目,说来听听,假如果弟子无能为力,那么就只有任凭前辈杀剐了。”
那绿袍老者说道“这还差不多。下面你听好了,我要出题目了。”
陈后儒道“前辈请讲!”
那绿袍修士道“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共一个,大小和尚更几丁。”
陈后儒一听,觉得这道题目在那里见过,他仔细想了一下,突然间就想了起来,这到是一个算术题,在他的《异世见闻录》中也是有个记载的,解决这个数学难题有好几种办法,但是最简单的和最容易理解的就是一种,就是简单的分组办法。
这种分组的办法,在一本《直指算法统宗》中有提及,这解法的原文是这样的“置僧一百为实,以三一并得四为法除之,得大僧二十五个。”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将一个大僧和三个小僧分为一组,则每组有僧四人、有馒头四个,这样下来,就是相当于一僧一馒头了。
然后看看总的能分为几组,因为每一组有四个僧人,或者说有四个馒头,总的又是一百馒头一百僧,所以无论以僧算,以馒头算,都是分为二十五组。
而每一组中,又因为有大僧一名,小僧三名,所以大僧数即为组数,小僧数为组数的三倍。这样就可以求出来大僧数量为二十五,小僧数量为组数三倍,是七十五。
陈后儒还以为这老者会问什么样的难题,一看是这样一个启蒙的算数问题,倒是让他觉得有些意外。
他低头沉思的时候,这时候风诺突然发话向那绿袍老者说道“回前辈,这个题目的结果是大僧二十五人,小僧七十五人。”
那老者又问道“你这结果,从何而来。”
风诺说道“这有数种方法,最简单的是一种组合法,组合法是大僧一与小僧三为一组,则僧四而馒头亦是四,则可得大僧二十五,小僧七十五。另外还有一种假设法,设大僧有数人,则小僧有一百减去数人,三数加上三分之一的一百减数,也是一百之数,如此可得大僧二十五人,小僧七十五人。”
那绿袍老者道“原来是这样,我可是拼凑了好久,才拼凑出来。”
风诺笑笑,道“不知道前辈的第二个问题又是什么”
那绿袍老者道“这第二个问题嘛,是说鸡而生蛋,蛋而生鸡,你说是先有鸡而有蛋,还是先有蛋而有鸡”
陈后儒一听,这是一个很难的因果溯源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陈后儒之前也看到过,他也有自己的理解。
但是他先看了风诺一眼,风诺双眉微蹙,正在沉思。陈后儒转头对绿袍老者道“前辈,我这里有一个想法,说出来给你听听,你看看可以不?”
那绿袍老者说“且说。”
陈后儒道“这个问题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在我的眼中,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
绿袍修士眯缝着细眼,道“是么?却是为何?”
陈后儒道“就结构上来说,是先有鸡。”
绿袍修士问道“此话怎讲?”
陈后儒道“蛋而生鸡,蛋不复在,鸡而生蛋,鸡仍然存,一鸡而能数蛋,一蛋仅能一鸡,你说鸡在前还是蛋在前。”
绿袍老者点点头,道“有点意思,继续说。”
陈后儒接着说道“从变化的角度上来说,也是先有鸡。”
绿袍老者嗯了一声,没有说话。
陈后儒道“试想,鸡之成长,不依赖蛋,蛋之成长,必依赖鸡。鸡能独长,蛋不能独长。你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绿袍老者陷入了沉思,他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陈后儒见他不说话,也不停歇,于是继续说道“从存在的状态上来说,也是先有鸡后有蛋。”
那绿袍老者有些惊讶,抬起头说“还有啊,你继续说。”
陈后儒道“这鸡是活物,自主自能,而蛋是死物,不能自主自能。”
绿袍老者道“不错不错,还有没有了。”
陈后儒道“还有一点。”
绿袍老者道“请讲。”
陈后儒道“这一点是从鸡和蛋的相互之间的重要程度上来说的。”
那老者道“快说快说。”
陈后儒润了润喉咙,道“这一点是说,蛋之来也,必也以鸡,鸡之来也,未必用蛋。”
绿袍老者道“却是何意?”
陈后儒道“就是说白了,大鸡生小鸡,未必依靠蛋,但是,不管是大鸡蛋还是小鸡蛋,单黄蛋还是双黄蛋,就必须要鸡才能生出来。”多谢大家支持。
*v本s文*/来自\瓜v\v子小/*说*\网,更sq新更t快无弹*窗**
↓认准以下网址其他均为仿冒↓
(.laoqu123=老曲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