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六章 碰撞中的忧虑
作者:鲟鱼      更新:2020-07-02 06:29      字数:2252

摧枯拉朽不过如此,古拉姆骑兵团的前锋就像是被削掉了一块,整整齐齐统统倒卧在地。

惊的后方的古拉姆骑兵不得不向两侧分流,因为在火光的映照下,他们看到又一排火箭弹被推了出来,这还怎么打?

贾巴里目瞪口呆的看着引以为傲的古拉姆骑兵团瞬间折损了三分之一还多,好似心头肉被剜下了一块,急忙让侍从传令,召回古拉姆骑兵,加大投石机投射火药桶的力度。

张所等人从望远镜里看到了这一幕,憋了半晌憋出了一句话,“败家玩意儿。”

他知道只有火箭弹能打出这样的绚丽效果,但那都是银钱啊!第一军的预算今年基本上都花的差不多了,火箭弹也是底牌,王牌大杀器,是他准备留着当看家宝贝的。

王彦呵呵一声,“军长此言差矣,好钢就得用在刀刃上,时间差不多了,开始吧!”

第四营圆满的完成了削弱,牵制塞尔柱人的任务,那么现在该第一军的主力出场了,炮兵阵地已经准备妥当,正是里外夹击歼灭这支塞尔柱主力之一的时候。

第一军的主力占据了设砬子城外的制高点,居高临下,再加上增大发射药的增程,完全可以将贾巴里的人马覆盖在射程之内。

张所下达了命令之后,炮兵阵地开始了火力输出,堪堪能够到塞尔柱人马,与此同时,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第一军三个营开始了突击。

这才是正规的步炮协同,无论是火力,但是战术安排,发挥出了信安军的正常水平,直接将塞尔柱后阵给击溃,撕碎。

三个营,近九千人,分别从三个方向切入战场,与设砬子城内的第四营正好形成了一个泛包围圈。

郭图和张宪等人看到塞尔柱人后阵响起的枪炮声,绚烂的火力线条,郭图兴奋的一挥拳头,大声喊道:“火箭炮,仰角,瞄准塞尔柱中军,发射。”

这一次就不能十组火箭炮齐射了,而是逐个单元发射,一样是打散布式攻击,但这次更多的是给第一军主力打支援配合。

至于当面的两千古拉姆骑兵团,还是要第四营自己解决,当然是古拉姆骑兵团还敢继续进攻设砬子城,不过看战场的形势,古拉姆骑兵团应该没那么傻。

信安军之前隐蔽的太好了,而且城内的火力输出也让贾巴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所以当第一军的主力发动突然袭击后,效果可想而知,贾巴里都懵了。

排队枪毙,信安军很久没有使用这种战术,但切入战场后,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优势。

所以连战壕都不用了,将士们就那么站着,端着汉兴造瞄准射击,一枪过后,后退一步蹲下来装弹,后面的战友上前一步保持射击的节奏。

轮番上阵,火力网就没有再停歇,而处在火力网中的塞尔柱骑兵,不是被打成筛子,就是卧倒趴在地上不敢动,但却又要面临火炮的洗地攻击,真正的是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

两万多的塞尔柱骑兵,其中还有三千古拉姆骑兵团,对第一军来说这算是一场大型战役了,没有任何保留,连火箭弹都打光了,再不把贾巴里拾掇下来,都对不起第一军打出的这么多“银钱”。

各种枪弹连绵不绝的响着,爆炸着,在火力网中的塞尔柱人惨叫之声连绵不绝,而更无奈的是深深的绝望。

在陷入信安军的第一军的包围圈之后,想要突围的可能性和成功率太低了,血肉之躯根本冲不破重重火力网,等待他们的只有一个下场,被全歼。

贾巴里已经丧失了对部队的掌控力,最先开始逃窜的是那些仆从军,四散溃逃,却一头撞进死亡交织的火力网中。

好在古拉姆骑兵团剩余的近两千人从坍塌的城墙外撤了回来,希望可以借助甲胄的保护,冲杀出去逃出生天。

战斗持续到后半夜基本就结束了,第一军已经在收拾打扫战场,没有死的敌人顺便补一刀。

参谋部的命令是不需要俘虏,再说俘虏们也没有全乎的,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满身枪伤,哪怕信安军想要保持优待俘虏的条令,也没有救治的条件。

倒不如给敌人一个痛快,这样更仁慈些,否则那个罪真不是人遭的。

张所在全歼了贾巴里全军后,没有再轻举妄动,他和王彦,杨钦分析过。

塞尔柱派出这么一支队伍进攻设砬子城,目的绝非收复法尔斯那么简单,目标应该是克尔曼或者马克兰乃至信德,怎么看都是偏师,塞尔柱人的真正目标还是在伊斯法罕方向。

两次战役汇总呈报给李茂和内阁,第一军就不得不偃旗息鼓了,因为全歼贾巴里两万多人的消耗,让第一军无法在打一场大型战役。

只有等到军事物资重新补充才能谈怎么和其他方向的信安军,或者说皇子们打配合。

至于立下战功的郭图,张宪,则因为不经上官同意就使用火箭弹,已经被处罚去捡马粪了,当然该有的奖赏不会少,请功的折子已经传往枢密院和兵部。

这些都是题中应有的小事,真正通过谍报司传回去的情报才是重中之重,那就是塞尔柱人使用投石机抛射的火药桶。

敌人手里也拥有了火器,这对信安军,对帝国来说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谍报司,内务司,巡检司,三方联合调查了一个多月,送给李茂的结论是火药肯定不是从信安军的兵工厂流传出去的。

最大的可能就是从烟花爆竹上被塞尔柱人琢磨出了门道,凌振和陈泽亲自分析了那些火药桶里的火药,皇家公学,皇家实验室也进行了更加精确的化验检测。

塞尔柱人生产的火药,距离最佳配比已经不远,而且很快就会生产出颗粒火药。

李茂为此忧心忡忡,道理他都懂,信安军已经在武器装备上领先了一个文明世代的距离,后来者再追赶也未必追的上。

可塞尔柱人能琢磨出火药,说明这不是孤例,和中原内陆有贸易的拜占庭人,钦察草原上的斯拉夫人,乃至更远的欧罗巴人,他们肯定也能拿到烟花爆竹,甚至从塞尔柱人手里得到火药桶。

那么在火器的研发上,等于少走了一百多年的弯路,会不会让欧罗巴人给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