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六章 大势
作者:鲟鱼      更新:2019-11-09 09:35      字数:2168

李茂欲哭无泪,只是罕有的一次恣意放纵,就被清照给上纲上线,可见他不是做浑人的材料,脸皮还不够厚啊!

童贯哈哈一笑,“凌云已经够自律了,不可苛求太多,你们两口子慢慢吃,老货我先回去歇息。”

李清照这才后知后觉,当着一个老太监的面儿,让自家夫君不要沉湎女色,这不是当着瘸子说短话吗!

李清照没好气的白了李茂一眼,“相公,自律不代表节制,从今往后还当谨记,戒酒,戒色,戒气……”

清照之名本就是脱胎于佛名,李清照也顺嘴一说,所言的戒而非不碰,只是让李茂记得别太过了。

李茂突然哈哈大笑,笑的李清照有些娇恼,李茂止住笑声道“无生有个咬断脐的诨号,清照这是给为夫也安了个诨号,为夫数一数,可不就是八戒吗!”

李清照不知道八戒的梗,李茂知道啊!所以才忍俊不禁,笑的肚子都疼了。

等李茂简略的说了说西游记的梗概,李清照也跟着乐的合不拢嘴,随后呸呸连声,她家夫君可不是猪八戒。

不过有一点贴边,那就是某些时候真的有点猪哥相,李清照用这个揶揄李茂,夫妻二人笑的很欢乐。

李茂一家人不但欢乐,还紧锣密鼓的推进着水力机床和车床,蒸汽机的各项实用验证。

胡舜陟等人刺杀李茂,最终导致高俅自杀的消息传到杭州府,张浚,吕颐浩不禁扼腕叹息。

高俅是他们从赵桓手里拿到的最有用处的棋子,就这么废掉了,连个浪花都没翻起来,反倒让赵桓之名受污,陷入到舆论的漩涡中。

为了扭转赵桓形象不利的一面,张浚提前动身前往江南东路,决定来一次迅雷不及掩耳的削藩,彻底打压刘延庆父子,以此来挽回赵桓和杭州府小朝廷的声势和威望。

江南剑拔弩张,刘子羽用兵八千横亘太平州,仿佛一把利剑将江南东路一分为二。

江宁府的刘延庆,繁昌的刘光国,宣州的刘光世三方夹击之势已成,若不是王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暗中周旋,刘子羽早已覆灭多时。

形势看起来对刘家父子大好,但刘家父子的压力也很大,江宁府已经被刘延庆抄了两个世家豪强,可是溧水,溧阳,句容三县已经反叛,地方豪强纠集了两万多人进驻金陵镇,与刘子羽遥相呼应,局面一旦有所变化,谁胜谁败还真不好说。

一方是过江龙,另一方是地头蛇,双方旗鼓相当,所以这些天小打小闹不断,但数千人规模以上的激战始终没有发生。

就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张浚带着七拼八凑的一万五千人进驻太平州的薛店镇,并且以当朝宰执的身份给刘延庆写了一封信。

刘延庆父子三人此时已经把当涂团团包围,张浚的到来让他愈发迟疑,原本想着撕破脸割据江南东路,但张浚这封信让他犹豫起来。

刘延庆把张浚的书信递给刘光世等人传阅,刘光世发狠道“父亲,事已至此,还听张浚啰嗦什么,先灭了刘子羽,返回头再屠了张浚,至于那些江南东路的世家豪强,五千西军可破之。”

打败刘子羽,打败江南的世家豪强,甚至张浚,刘延庆有信心取胜,但也肯定是惨胜,到时候嫡系人马拼光了,空有地盘何用?

“子才,依你之见如何应对?”刘延庆问王彦,“打还是不打?”

王彦看过张浚的书信,一反常态道“国公,事情起了变化,除了国公之外,江南各地刨除钟相杨幺为乱,就连巴蜀的秦桧也旗帜鲜明的支持赵桓,我们若是与刘子羽,张浚开战,必成众矢之的,只怕打败击杀了张浚刘子羽,江南东路也容不下国公矣!”

这就是张浚书信上言明的大势,赵桓的号召力仍在,不管是虚与委蛇还是阳奉阴违,现在江南各地包括巴蜀,仍然承认赵桓这块牌子。

这样的压力实实在在,刘延庆父子把自己的嫡系打光了,然后便宜其他镇抚使经略使?这样的好事儿他们能干吗!

刘延庆的脸色十分不好看,明明前两天还占据主动,一转眼就被动了。

王彦趁热打铁道“国公,张浚想来也不愿意打这一仗,江南东路富庶无比,战火一起,起码削减杭州府三四成的赋税,没有这些钱粮,赵桓和张浚之流如何抵挡李茂的信安军?有信安军虎视眈眈,动了刀兵岂不是给李茂插手的借口和机会,所以某断定张浚不想打,也不敢打。”

刘延庆茅塞顿开,他和张浚乃至赵桓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信安军已经掌控了淮南东西两路,江南战的越热闹,占便宜最大的就是信安军和李茂。

“如此说来,还得与张浚见一面喽?”

刘延庆此言一出,刘光世和刘光国都反对。

刘光世道“父亲,我等与江南东路的世家豪强已经结下血仇,贸然和张浚讲和,放过那些世家豪强,岂不是置身与豺狼虎豹的环视中,子才的担忧固然有道理,但歼灭刘子羽和世家豪强必须做,先把刘子羽等人围杀,回头再和张浚讲和也不迟。”

王彦瞥了刘光世一眼,这位刘二爷的脑子倒是不笨,换做他设身处地也会这般杀伐果断,让赵桓和张浚吃个哑巴亏,断定张浚不想开战而漫天要价,最少由国公而郡王跑不了。

可惜他是间谍是卧底,岂能让刘光世如愿,不过没等他说,刘光国先开了口。

“爹,张浚据说才智过人,会不会给我们下套啊?万一张浚稳住我们,再从他处调兵,与刘子羽里应外合怎么办?”

刘延庆沉思片刻,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他器重王彦不假,但比刘光世更果决。

“张浚写这封信是劝和,子才刚刚分析的也没错,所以能不打暂时先不打,否则不但会落入腹背受敌的局面,江北的信安军也来凑热闹,江南东路就保不住了,至于光国所虑倒是好办,我们请张浚前来一会,且看张浚有没有那个胆量,只要他敢来,我们父子实据江南东路便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