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热火朝天
在这个问题上,赵之谦早在知道事情经过的时候已经考虑清楚,钱可以借给王三元去解决这问题,但不能说给,因为朋友之间相处,可以互相欠钱,但不能有施舍的情况出现,如果那样有了不对等的关系,还能是朋友吗?虽然现在名义上王三元也是在赵之谦手下打工,但却是凭手艺吃饭,给谁做都得做,赵之谦最多是给了他一个较好的平台罢了,工资开高点是情谊,但和直接给钱是两码事的。
脑袋里乱糟糟地想着,赵之谦的车速还是不慢,经过高速路三个多小时的历练,他开车的胆量、心态、反应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这市区里虽然车多,路况复杂,但对于心态平静的赵之谦已不再感到紧张,很快就到了张官厂。
还没进入工地,在路上就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再透过铁丝网围栏,看到一台挖机摧枯拉朽般将棚户区推到,然后另一台上去开始对大的构件进行破拆,配合很是熟练。
赵之谦把车停在门房前,笑吟吟地走了下来,阿措友走了出来,淡淡地点了一下头,反而他身后的老高叫了起来:
“小赵!你跑哪去啦,这地方吵得要命,而且兔子都跑光喽,你快点让那些机器停下,否则没兔子肉吃了。”
赵之谦歉意地笑了笑,心里却有些难过,这老高似乎越来越有些不对劲了,讲话都幼稚化了,一直东跑西乱,还真没好好带老高去看病,明天一定得去了。
“没事,高叔,想吃兔子肉我去买给你。那,那个木扎没在吗?”
这话是问阿措友了,黑老头眼睛一翻,似乎很是不满意赵之谦一直没叫他,转身回屋里去了。
“来!高叔,坐这车上,我放给你音乐听!”见没人搭理他,更没人问这辆车,赵之谦只有把老高哄到车上,炫耀了一番才满足了虚荣心。
到了五点多钟,干活的人渐渐回到了门房前,木扎被一群人围着走了回来,人人脸上挂着笑容,似乎是谁说了什么好笑的话,不时地爆发出一阵阵笑声,看来木扎和这些外请的工人相处得不错,那七八个妇女和老头和木扎到打了招呼,看了一眼停着的皮卡车,有的骑上自行车,有的骑上摩托,继续有说有笑地向张官村方向离去。
“表哥,不错嘛!几天时间就和附近的人相处不错了。”赵之谦跳下车,笑着打招呼。
“哦!是你小子,舍得来看一眼了。没法呀,不把这些小婆娘、老头逗高兴了,谁想来帮我们这些外地人做事。咦!这车不错呀!你买的?”木扎说着走了过来,敲了一下车前脸,问道。
“哎!小心点,这车可是进口车,哈哈!不是我买的难道是偷的!来!来,坐上来感受一下。”赵之谦有了炫耀的对象,立刻拉开车门,邀请道。
“得!得!这车什么时候坐都行,不过你可别把工程款拿去买车啦,赶紧拿钱来,明天那几个人可要拿钱了,我是答应了三天一结账,否则怎么叫得到人。”
看到木扎有点急了,赵之谦哈哈一笑:“没事!这车买得不贵,不会动用到工程款的,需要多少?”
“先拿个五千吧!”
赵之谦转身到车的后座,从玉钉空间里拿了一万出来,这应该够付几回了,木扎他们五人在来之前应该都先付了两个月的工资,可以暂时不考虑,不过外请的本地人可得按表哥答应好的,否则以后还怎么请人,而且伙食费也要给表哥。
“这先给你一万,把工钱付了,然后把伙食开好点,我看那阿措友不高兴啊!别省嘴上的钱。”赵之谦把钱递给木扎,交代起来,外出打工,伙食办得不好最是让人诟病。
木扎接过钱,笑了起来:“没事!阿爷估计是闲得无聊,明天我买菜的时候带他去逛逛就好了,对了,我俩把帐对一下……”
对完账,木扎开始帮着做饭,赵之谦突然想起车厢里的海鲜干货,赶紧拿了一部分出来,有些是能直接吃的烤制品,于是饭菜还没做好,好酒的几人就开始喝了,边吃边聊,赵之谦也对工地这几天的情况有所了解。
棚户区拆得差不多了,就等着把废渣拉出去,值钱的搜集起来,到最后一次性卖掉,拆迁工程也就这废品最有玄机,拆迁面积都是死数,政府的工程款可不会有什么可增加的,想赚钱就靠这些拆下来的东西了,不过张官厂的拆迁,赵之谦可没寄托什么赚钱的希望。当然赵之谦最关心的道观场地已经清理出来,就连树根也挖出来了,等着拉走。
喝了点酒,赵之谦转到门房后的棚户里看了看,那三根木料还在,不由放下心来,暗想看来王三元哪里要抓紧了,否则这些东西都没地方存放,而且紫星村的事也要催一催,这张官厂的拆迁也就能再做一个多月,就可以撤出了,人可不能闲起来,自己从家乡叫来的人,闲起没事做,虽然包吃包住,可没有收入大家都不乐意啊!。
想了这些,赵之谦突然觉得自己的肩上已不由自主地担起了责任,不光紫星村要尽快启动,就连后续的工程也要着手去找了。
想到这些,回到人群中的赵之谦没了喝酒的兴致,再聊了几句,拉上老高匆匆回市区了,一路上给李昌源、银行的林东、李姐打了电话,然后一一把带来的海产品都送了一些出去,李昌源自然拒绝,说不在家,不过赵之谦还是问了地址,把东西送到家里去。
第二天一大早,赵之谦带着老高去了医院,别看老高年纪不大——由于他也记不清,只是按他的相貌判断有五十岁上下——可居然有点老年痴呆的症状,由不得老高的反对,按着医生的安排,还是让老高先住进了医院,看医治一段时间会不会有所改善。
安顿好老高,已是十点多了,赵之谦又赶到布鞋厂,终于看到几人已经开始搭架子,由于决定先修缮厂房,就把人手都集中在厂房区搭设简易架,王三元外出买材料了,只有余兰在监督着。
“小兰,那三元打电话了吗?”赵之谦点上一支烟,实在没话说,只能问起这个问题。
“我也不知道,问他呢,他也不说,一问他这事,他就愁眉苦脸的,我,我也不忍心问。”
“没事的,这几天我都在这儿,有空我问他。”
赵之谦安慰了一句,又没话讲了,和女人打交道还真是他的软肋,问太多有些不妥当,拉家常却不知说什么好,于是把烟抽完,只有站起来又去看工人搭架子了。
这外架只是简易的地搭设一下,自己的修缮工程,当然怎么简单怎么弄,不过赵之谦还是仰着头建议了一下,虽然只是用于传送材料,可还是得搭牢实了,出点什么安全事故,这块地钱还不够赔呢。
还别说,以前赵之谦在工地上也就是听别人安排的角色,现在衣履光鲜的样子,说得话自然有人听,至于是否按他说得做,赵之谦到是不在乎,只要把重视的态度传达出去就行了。
站着看了一会,觉得搭架子的几人似乎有些缩手缩脚的,而王三元又没回来,赵之谦晒然一笑,谁做事喜欢旁边有人指手画脚?还是让开吧!
和余兰打了招呼,慢慢地溜达出大门,想到瓦窑街就在旁边,心里不由一动,向瓦窑街溜达过去。
现在十一点左右了,尽管不是周末,瓦窑街还是人流涌动,店铺的门都开了,地摊也摆放了几处,不过细细一看,左一群右一伙的都是白头发的居多,这也正常,现在是上班时间,也就这些结束早锻炼,然后来菜场买菜的退休人员有时间来逛一逛了,义全市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历来收藏之风盛行,这些老头老太难说家里也是有那么一两样古物,在地摊上,在店铺里看到相似的物件,问一问价格,也是一种心理的安慰,在老朋、老友聊天时也有了炫耀的资本。
赵之谦慢悠悠地逛着,有人围着的地摊就靠上去,听个高兴,也算一种学习吧!不过尽管穿得光鲜,但靠拢过去的举动,还是让一些警觉的老头老太赶紧捂了捂衣兜,这年轻人上班时间不好好上班,见着人多处就挤,莫不是这瓦窑街就是他上班的场所!
转了几个摊位,没有见到预想的人,看来哪天是眼睛花了,怎么会觉得看到了胡老头,尽管找到他并不想质问什么,不过还是有些好奇,那所谓的中间人罗老板,也是他们一伙?
不知不觉来到‘凡间’,依然是房门紧闭,赵之谦很想再打一个电话,但一想还是算了,如果没能成交,那女的自然会打电话过来。
时间也差不多,赵之谦回到布鞋厂看了看,王三元还没回来,只有开着车去医院看老高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