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之夜,多有未眠之人,未寂之地。
当黎明将至未至之际,某个身影悄然现身在帅帐之外。此人身穿一袭黑色夜行服,披着套头黑色斗篷,可谓是说不尽的可疑。
黑衣人不曾躲闪,是以轮值宿卫的董武第一时间便是觉察,想到贾诩先前嘱咐,他不动声色地问:“木谓?”
黑衣人闻言,颔首答道:“鸟父。”
一言一语间,暗号核对完毕。少焉,黑衣人在董武亲自引领下,出现在一夜未眠的贾诩面前。
“你果然还是来了。”站在地图前的贾诩伸伸懒腰:“我这一宿算是没白等。”
黑衣人的视线停留在地图片刻,才是将焦点汇聚在贾诩身上,他开门见山道:“郎中令,你当真能替董相国,做出对我的承诺吗?”
“你既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就不必再问愚蠢的问题。”戴着面具的贾诩语气冷漠,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样:“你只需要明白,你扬名于天下,留名于史册的日子,决计已经不再遥远。”
“我只是单纯想要你亲口确认,你当真能确保董卓不对我们下杀手?你当真能保证他不会加害我们在雒阳的家眷?”黑衣人的语气非常复杂:“而你又该如何让我相信,你所作出的种种承诺?”
“你弄错一点,这就是我由始至终不需要你相信我的承诺。因为你或者你们,全都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你只有照我说的去做,然后祈求我可以完成约定。”
闲庭信步般走近黑衣人,贾诩左手搭在黑衣人的肩膀上,徐徐说道:“你和胡轸一样,全都高估自己的价值,是以才会觉得董相国会杀你们。
但事实如何呢?事实就是我奉董相国之命,进驻汜水营地。胡轸苦心经营拉拢的一干校尉、司马,转眼便是主动疏远、背离胡轸。
你且想想,似这样的胡轸,值得董相国忧心劳神,视作心腹大患,进而杀之而后快吗?其实相国派遣我来汜水营地,目的只是清理门户,进而杀鸡儆猴罢。
所以只要你们表现出足够的顺从,让我不需要大开杀戒,相国也不会冒着军心动摇的风险,毫无理由地痛下杀手。不是吗?”
“你只要遵照我的意思去做事,去替董相国建立不世之功。届时,三公九卿坐而论道的席位,未必就没有你的一席之地。”
余光准确捕捉到黑衣人握拳的细微动作,明白他上钩的贾诩莞尔一笑。停顿片刻,他转过身面朝黑衣人娓娓说道:“其实我明白,你来见我,并非因为在雒阳的家人,更不是因为胡轸。我的话没错吧?”
不等黑衣人张嘴辩驳,贾诩已经自顾自继续说道:“你之所以出现,只是因为我已经提前让你知晓,我全然清楚胡轸狗急跳墙的愚蠢想法。
最是清楚胡轸不会成功,只能是自寻死路的你,也就只能选择我先前指出的道路,不是吗?”
黑衣人本还准备提自己辩解,只是想到方寸之间只有两人,不由也觉没什么意思,是以颔首承认道:“或许正如军师所言吧。还请军师——不,现在应当是都督,还请都督明示末将该做些什么。”
要说人的心,必然是自己最明白。黑衣人清楚,自己犹豫、纠结半宿,终究夤夜来见。最核心的原因,正是自己急于脱离胡轸这艘迅速沉没的船。仅此而已。
至于什么尚在雒阳的家眷们,什么旧主胡轸的下场。其实全然只是他说服自己,出现在贾诩面前的借口罢。
“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重重地拍在黑衣人的肩膀上,贾诩随意地夸赞一句道:“将军来日必不可限量。”
随口夸赞完,重新返回地图前的贾诩,将手指先后落在敖仓、鸿沟两处位置。他回顾黑衣人,缓缓开口解释说:“我来之前,已经命令信使通知徐荣,要他在鸿沟调集渡船,并且先一步将他麾下的骏马,悉数运抵东岸。
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恰当的时间,率领麾下全部精骑赶赴鸿沟。在于西岸弃马乘船渡河,进而在东岸换乘徐荣部骏马,随后一路向东驰骋。”
“一路…向东?”视线随着贾诩手指滑动而前,黑衣人眼睛忽然一眯,难以置信地说:“莫非…都督是要……?”
“你没有猜错。”深藏在面具之下的面孔扯出些许笑容,一路东移的手指最终停留之处,正是关东诸侯会盟之地酸枣:“胡轸与孙坚的死斗,毋庸置疑会吸引叛军的全部注意。而你将神不知鬼不觉地穿梭通过阴沟最浅之地,出人意料地直插进叛军位于酸枣的大本营。”
“都督是准备要我以偏军孤师,直面叛军核心…”黑衣人抬起头,一双眼眸凝聚在贾诩脸上,质疑道:“就算末将真能出叛军不意,出现在其酸枣大本营外。但叛军岂会因一孤军而崩溃?我又岂非是自寻死路?”
“你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然而前提是叛军的主力,届时会在酸枣。”
黑衣人提出质疑,贾诩并未因此而恼羞成怒,他心平气和向黑衣人解释说:“但事实上,酸枣远离战场,加之我们的敌人因同床异梦,忧虑会有人趁机发难,是以约定只能带亲随前去会盟。
因而将军届时将要面对的并非是叛军数万主力,只会是东郡太守桥瑁麾下,区区两千余临时新募的士兵。如此,将军可还有疑问否?”
“末将——”沉吟中,是黑衣人双拳在仿佛紧握:“愿意相信都督。”
“那么,本都督就预先恭祝将军,马到功成,得以封侯。”庆贺的话语中,是贾诩伸出右手示意送客。
……
黑衣人退出不久,漆黑的夜,也随之是悄然离开。
短暂的小憩后,伴随着日上三竿,贾诩再度召集诸将、校于帅帐议事。旧事重提,贾诩重新抛出昨日对孙坚的作战方略,在获得大多数人认同下,言语间开始逼迫胡轸就范。
胡轸佯装思索之后,顺水推舟地提出由李蒙充作疑兵,由其率领诸部伺机夺取孙坚大营,或许胜算更高。当他觉察出贾诩的迟疑与推脱,确信自己判断无误的胡轸,不卑不亢开始向众将校陈述理由。
在华雄与李蒙随声附和下,贾诩流露出些许无奈,最终还是点头纳言。将帅想法趋于一致,出兵之日也就随之确定在三日之后。只是志得意满离开帅帐的胡轸并不知晓,战事的发展全然是沿着贾诩预设的道路,在逐步地推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