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宫变
作者:悠悠青荇      更新:2019-11-06 04:53      字数:2194

何进庞大的身躯,最终颓然倒在羽林的簇拥之中。作为刺客的宦官,也未曾逃过乱刀砍死的结局。只是替主报仇的羽林们绝望的发现,周遭已是无数虎贲团团包围。

袁术当然不曾将希望,全然寄托在袁绍的身上,他早在宫中布置下杀局,只等何进受到袁绍的刺激,自投罗网。

“弃械者生,负隅顽抗者死。”虎贲中郎袁平厉声之下,各自顾盼的羽林三三两两丢掉手中的武器,乒乓声不绝于耳。

然而乞求生路的羽林未曾料到,袁平所谓的承诺皆是虚妄。就在虎贲收缴完武器之余,血腥的屠杀也随之开始。

月黑风高夜,尚书台外,几近尸山血海。而最先遇难的何进,此刻尸体已被重重抛下石阶,脑袋的位置业已是空空。

约是半刻之后,他消失的脑袋,伴随着约定的暗号,被人重重抛出宫墙。随之响起的,是一阵尖锐嗓音:“何进谋反,已伏诛矣!”

于是乎,一场似乎毫无悬念的战争,便是开启。

宫墙外,袁术与袁绍早在何进进宫伊始,便是率部集结等待。当疑似何进头颅抛出的瞬间,从内应的话语中确认何进中计身死,袁术甚至未曾去确认头颅的真伪,便是迫不及待拔剑上前。

站在宫门之前,他回顾身后义正言辞道:“宦官谋害大将军,意图挟持天子霍乱天下!诸将随我杀进皇宫,清君侧、护天子!”

就在低沉号角之音,随着袁术下达进攻命令而扩散时,助军右校尉部的精锐,便是如同潮水般拍向宫门。就在无数替大将军报仇的口号里,何进的头颅早不知何时,已经成为一滩烂泥。

由于新帝登基之初,因赵忠、张让与何玖的约定,皇宫宫门郡是由宦官亲信守卫。是故短兵相接之际,宫门的卫士虽是慌张,却也节节抵抗着,等待着宫中的援军。

奈何令他们陷入绝望的是,出现在他们身后的并非是来自赵忠、张让网络的两宫卫士,而是来势汹汹的虎贲禁军。

披坚执锐,虎贲无前。死死顶住宫门的宫门卫士,顷刻便是瓦解。而随着宫门的洞开,是无数西园兵士纷涌进皇宫。

此刻,仍旧在抵抗的卫士,已经不再拥有投降的机会。伴随着无数凄厉的哭嚎、惨叫声中,志得意满的袁术在大军扈从下,踏进皇宫。

当他用贪婪的目光,凝视触手可及的天子居所时,情难自禁地说:“代汉者,当涂高,我袁术应谶而来,天命在我!”

不多时,袁术所率的虎贲禁军,一边高呼着救驾的口号,一边冲进广德殿。然而,迎接他们的除却宫娥四散的惊叫,便只剩天子离奇消失的现实。

“袁平,将宫娥悉数抓来,逼问天子下落。凡隐瞒者,就地格杀。”袁术愤愤地说。天子如果落在其他人手中,他今次闯宫的行径,将来便会被大做文章。

然而还未等领命的袁平离开,晴天霹雳的消息,便是由宫门传回——留屯宫门的左校尉部,竟然在旦夕间被击溃。

匆匆踏出广德殿,袁术遥望远方火炬丛中,隐约可见的熟悉身影。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或许当真是小觑这个奴婢之子。

沉默中,他重重喘息几声,几息之后拔出佩剑指向袁绍方向,高声道:“杀!”

事已至此,业已不需要太多的借口,成者为王,败者是寇罢。

虎贲涌上前去,接应退下来的左校尉部,维持战线。就在一场混乱的鏖战,在皇宫禁中上演之际,本该是这里真正主人的刘辩,此刻已经通过早年间刘宏下令建造的暗道,悄然离开雒阳。

雒阳近郊,张让心有余悸替天子擦拭着汗水,他的余光瞥去业已火光冲天的皇宫方位,不由后怕地对刘协道:“若非陈留王,陛下与老奴们恐都无葬身之地矣。只是…不通知太后,当真好吗?”

皇宫通往宫外的密道,拢共五条,皆需由内部才能开启,均是由张让、赵忠督造。是故当刘协第一个听到喊杀声,径直冲进广德殿不管不顾劝说天子必须逃跑时,一直监视皇帝与陈留王的张让,主动提出走密道离开雒阳,进而调兵勤王。

然而,张让与赵忠均是不曾想到,刘协竟然执意阻挠他们遣人通知太后,而一直被视作只是傀儡的天子,也是破天荒乾纲独抛弃母亲逃离皇宫。

“当今之局势,陛下的安危才是至关重要,一切可能节外生枝之事,都需极力避免才是。”刘协回答时,不忘大口啃着桃子解渴充饥。

而这位逃跑时,仍旧不忘带上果腹水果的皇子,接下去说的话,竟是让张让依稀看到刘宏的影子。他目视在场众人,言辞恳切道:“来日,陛下号令天下王师,共讨奸佞,各位均是再兴大汉的功臣。届时加官进爵自不会少,云天之上,也必有诸位一席之地!”

刘协替刘辩画出的饼,一时振作周围宦官、羽林颓废的精神。只有一直吐个不停的赵忠,稍稍缓过劲,远眺火红的雒阳摇头欷吁道:“话虽如此,只是救兵在哪?只怕是刚掏出虎口,又钻进狼窝哟。”

“去幽州投奔刘虞如何?”一直游弋警戒的史阿忽然接口道,“北边来的商人皆称这位宗亲贤明,加之其麾下兵强马壮…”

史阿剑术师从大师王越,加之是史子眇的亲子,因而获得刘辩的信任,掌管天子近卫。

“不妥…不妥。”张让收起丝绢,又是俯身捡起刘协丢在地上的桃核,尔后说道:“刘虞毕竟是宗亲,或许他没有异心,但谁能保证部下没有从龙的想法?

抛开这些,雒阳与幽州终究隔着一整个冀州……”

张让的理由非常充分,只是谁也没有更好的答案,由是气氛又恢复凝重。须臾,还是张让瞅瞅正在捶腿的赵忠,咬咬牙开口道:“去关中,见皇甫嵩!”

顿了顿,他在所有人投来疑惑的目光中,解释说:“先帝曾言,若大汉还剩一个忠臣,此人必然是左将军皇甫嵩。只要我们乘着函谷关未被控制之际出关,届时得到皇甫嵩在长安的兵马,戡乱还都,只是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