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打工的,不想就这么死了。
这还要归功于方汝天天倡导的人人平等。方汝刚穿到女尊国的时候,把丞相府所有的卖身契都还给了侍卫和小厮,顺便说了一遍人人平等的言论。
当时得到自由的侍卫们都是感激方丞相的,而现在所有人的想法都是,不想为方汝放弃生命。
方汝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之前对这些侍卫这么好,可到来关键时刻,他们既然全都退缩了。
“上啊!把段公子救下了,必有重赏。”
“大人,我们还有一家老小要养活,段筠只是被人看一下不会死的,而我们死了就是一家人都被饿死了。您是好人,求您行行好吧。”
就在他们说话的功夫,段筠的衣衫已经被解开。白色的绷带上已经渗出了大片的血迹,渗血的位置和死去的“刺客”受得伤一模一样。
看见这一幕的人,都能知道,地上躺着的死人是方丞相找来的替罪羔羊。
安晴现在就是看着方汝作死,之前的那些人不管是什么罪名,方汝只要说她不知道,只是看中他们的美色被欺骗。
那安晴和女皇对她都没什么办法,最多就是降职减薪。
可现在方汝这是把死罪送到安晴手里了,就算现在杀了方汝,那也是叛臣贼子,死有余辜。
“带走。”
“等等,大皇女凭神马带走段公子,难道只因段公子肩膀处的伤口吗?那是前段时间骑马是误伤的。”方汝之所以干那么说,是因为方汝给段筠用的药十分的极品,就算皇家也没有两盒。
这种药用上后,可以马上愈合伤口。若不是段筠和暗卫打起来牵扯伤口,导致刚愈合的伤口再次裂开,根本就不会有人发现段筠受伤。
“方丞相怕是不知道吧!现在你已经是囚犯了,没有资格反斥我的决定。询问也不行。”方汝听见这样的话,就想要拼死一搏。
安晴又怎么会给她逃走的机会;“丞相府所有侍卫和小厮与此事无关者,从轻处理。死不悔悟者杀无赦。”
这话一出,丞相府的所以侍卫都自发的远离方汝。生怕被方汝逮到,他们还想活着,不想就这么死去。离开了方丞相府他们还能再找一个工作养家,若死了就这么都没有了。
家里的老婆,孩子再他们死后就是别人的了。这么一想有谁会去给方汝卖命?
安晴不费吹灰之力的拿下了方汝等人,骑着马会皇宫复命。路过街道时,无数的民众拉开房门查看外面的情况,好奇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有消息灵通者,趁着这个机会刷存在感。编写一个又一个方丞相刺杀女皇的故事。
古代人的八卦真是强大,短短一夜的功夫就把故事编成了无数的版本。都不带重样的。
方汝被关在牢房里,都想不明白。她是上天的宠儿,在她被上司陷害走投无路时,让她来到了这么女尊的世界。
原本的生活那么如意,她有了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地位,身边帅哥如云。她已经是人生赢家了,可她怎么会被关在这里。
她还有大好的人生,她还在计划着得到整个女尊国。把三皇女弄死后,引导舆论让太女背锅,弄下台。
大皇女就是一个武夫,让她在边关以为身亡。女皇就没有了继承人。那时候就是她发难的时候,她会顺利继承整个女尊国。
计划的好好的,怎么就被关起来了。
是段筠,对,就是他。
他之前好像想要给大皇女当正夫,会不会是他和大皇女设计了这一切,就是为了把她弄死?
越想越是这样,一直以为大皇女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勇夫,没想到她既然会这么阴险。
吃瓜群众;明明是你怎么作死,怎么还赖到安晴身上了?女主的脑回路本宝宝不懂。
方汝在牢房中过着粗糠腌菜的日子,期待着能有翻身的机会。只要让她见到女皇,她就可以凭借着她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女皇是大皇女的设计。
让女皇把矛头对向大皇女,甚至可以把刺杀的罪名也推给大皇女。
可惜方汝等来的只是五马分尸的圣旨,方汝到死都不明白老天爷让她重生是为了什么?
自然也没有人为她解惑。
安晴最近都在忙着自己的婚事,恨不得把萧青易绑回家。为了给他一个盛大的婚礼,安晴是忙前忙后,脚不沾地。
知道婚礼当天看见萧府门前整装待发的萧青易,安晴才像是活过来一样。
婚礼的一切流程都是严格按照女皇娶正夫的要求来,安晴还加了一个彼此发誓的环节。
萧青易听见安晴说;“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健康还是疾病,我都爱你、尊重你,直到死亡将我们分离。
你对我的身体和心灵都下来魔咒,从今日起,我不愿再与你分离。
从此一生一世一双人,不离不弃。”
萧青易能明显听见自己的心跳声,随后怎么跟着安晴念完誓言,怎么回的新房都不记得了。
直到安晴和他坐在床上,安晴直视着他的眼睛。他才从梦幻中清醒过来,安晴深棕色的眼眸到印在他的眼中。
让他的脸颊瞬间爆红,忍不住别开了脸。又想起小凡说的在床笫上要有男儿本色,轻咳一声。
忍住心中翻滚的激动,猛然转身把安晴压在了身下。
安晴也是真没想到青易会突然发难,安晴还在欣赏他害羞的表情,都没有反应过就被压住了。
安晴一脸懵圈圈啊!
“我的妻,从此以后你就是我的了。”生涩的吻落在安晴的嘴边,唇瓣在嘴角轻轻触碰。
安晴慢慢的回应着,虽说她也没什么经验。不过宫中的麽麽可不是吃素的。
多少学了不少。
两个人像刚学走路的孩子,摸索着向前。
一夜缠绵,悱恻,好不快活。
等安晴的婚假到期,女皇想要给大皇女安排任务时,才发现大皇女既然带着其正夫逃了。
有了媳妇忘了娘,在哪个朝代有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