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君偃初时是不肯出兵与齐湣王合作,但当齐国使者走后,心中着实又有些害怕。说真的,以宋国一州之地,二十万之师,宋君偃自然既害怕楚军,但也害怕齐军,很是担心在哪一天便被楚军或者齐军灭了,因而无论是对楚还是对齐,都不敢正面得罪。现在见齐军席卷北面的九县之地,楚军步步退却,困守于济宁、鱼台二处,以为楚军兵败的可能性较大。因而随召集大臣商议说:“初时齐湣王约我出兵砀山,我不肯。现在看来,楚军不堪齐师的进击,已经退守于微山湖边,若是齐军击败泗上楚军,齐湣王必然报复我不肯出兵相助。到那时,齐国大军南下,宋国便不保了。因此,我打算现在出兵砀山,攻打徐州,以响应齐军,诸位大臣以为如何呢”?
有臣出奏说:“君王不可!现在战局未明,齐、楚二军正处于对峙状态,楚军虽然失地二十五县,但未曾听说有损一师。四十万楚军环集于微山湖滨,北有济宁,南有徐州,东据薛城,西占鱼台,齐军未能击破一城,现在就说楚军败了,未免太早。若是君王这时以举国二十万军击徐州,便是公开向楚国开战。我闻徐州尚有十万楚军把守,淮南的十万楚军已经北上淮北,这说明楚军早有防备,就算宋、齐连兵,也未必破得了徐州。若是最后的结果是齐军败了,那么,楚军四面合击商丘,宋国就要有灭顶之灾了。为了避免与楚、齐正面为敌,君王可命一大将,率领十万宋军出梁园。我闻魏将公孙衍已率领十万魏军进驻杞县,睢阳楚军兵力有限,若是魏军兵抵睢阳,宋军便取宁陵,并伺机夺回睢阳。这样,若是齐军胜了,君王出兵夺了楚军宁陵、睢阳,便是帮助齐军了。若是楚军胜了,问起罪来,君王便说,魏军出兵攻打睢阳,宋军占宁陵,进兵睢阳,是为了帮助楚师遏制魏军”。
宋君偃听了,觉得有理,随命一大将率领十万宋军出梁园,占领宁陵。这时,淮阳昭襄的五万楚军已经到了睢阳,而屈署所率的十万九江楚军也已奉命改道,赶到了新蔡。十万宋军出梁园,占领了宁陵,睢阳周围的局势顿时紧张起来。许昌昭阳闻讯,急忙下令昭羽率领鄢陵的五万楚军迅速开到太康,增援睢阳。魏将公孙衍闻讯宋军占领了宁陵,以为宋军要和魏军联手,合击睢阳的楚军,随着率领十万魏军,出杞县,南下西陵。哪知宋军占领了宁陵以后,便是按兵不动。昭襄见状,虽然是初次带兵出征,但不愧为名将昭阳之后,面对东、西两面的宋、魏军队来犯,一点也不惊慌,而是沉着应战。
昭襄见宋军占了宁陵以后,便不再挺进,似乎没有正面攻伐睢阳楚军的意思,随把重兵放在西部的尚屯镇,隔着河流防守睢阳。公孙衍的大军到达西陵,闻讯许昌的五万楚军已经开出太康,正迅速开往睢阳,而宋军驻扎于宁陵,却是按兵不动,随在西陵扎下,不敢贸然向睢阳发起进攻。宋军出动的消息,很快便传到新郑、曹县和金乡,韩釐王先是见到了魏昭王的照会,现又得悉宋国君偃起兵西向,占领了楚军的宁陵,随着有些蠢蠢欲动,但又苦于新郑只有十五万韩军,而许昌和长葛还有十万楚军把守,又是楚国名将昭阳坐镇,随又不敢轻举妄动,只命韩当率领十万韩军出新郑,到官亭乡驻扎,以此威胁长葛、许昌的楚军,声援公孙衍的魏军。
正当景阳率着五万楚军出了曹城,到达小曹楼,准备开往鱼台,增援刘阳的楚军,便听到十万宋军出梁园,占领了宁陵的消息。景阳的部将说:“宋军突然出兵西向,占领我军的宁陵,想必是睢阳楚军兵薄。若是魏、宋二军合击,那么,睢阳便很危险了。不如迅速回师,救援睢阳”。景阳想了又想说:“我等奉命增援鱼台,今未得上柱国的命令,便擅自回师,这是要军法从事的。现在情况虽然有些变化,但依然无碍大局。为什么呢?我奉命率军出来时,上柱国已命昭襄率领淮阳的五万楚军迅速赶到睢阳,计算起来,昭襄的军队早就已经进驻睢阳了。
这样,睢阳便有昭襄统领的十万军队把守了。就算是魏、宋二军联合,在五、七天之内,也是破不了睢阳。上柱国若是得知宋军西向,便会命昭羽率鄢陵的五万楚军奔援睢阳。这样,睢阳应该无恙了。如果昭羽的军队来不及赶到睢阳,昭襄的十万楚军守不了五、七天,那他也完全可以率军退回太康。楚军一撤出睢阳,魏、宋两军必为争夺睢阳城而争斗,昭襄合昭羽之军,回师便可首先击败魏军,然后夺回睢阳”。景阳话刚说完,快马便飞奔来报说:“报将军!田横的十万齐军已经向鱼台发起攻击”。景阳闻报,随毅然决定说:“传令全军,跑步前进,火速奔往鱼台”。
">